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我國的中產階級距離真正的上流生活還有多遠?」

「我國的中產階級距離真正的上流生活還有多遠?」

GIF

昨天和朋友聊到不久前關於奢侈品的新聞,女孩買回得三萬五的香奈兒大衣水洗後發現掉色,打電話到門店求助,得到的回復竟然是沒有考慮過這種問題。有網友評論關於奢侈品半真半假的笑話:不可水洗,不可乾洗,髒了就扔然後買下一件。

奢侈品也未必禁得住高質量的考驗,甚至很多時候他們並不是為了實用性而存在,所謂的「奢侈」,大概只是全球百分之九十七人眼中的「奢侈」,卻是全球另外百分之三的人眼中的日常。

比如說,在我還不知道愛馬仕就是Hermes的中文翻譯時,朋友已經是那裡的vip用戶,隨手買一個男士錢包給自己的朋友當做生日禮物。而我常去的市中心路邊的平價店鋪常常人滿為患,而距離步行街不遠處的奢侈品門店則門可羅雀(至少我注意的時候是這樣),當然不是因為生意蕭條,而是專屬於這些奢侈品店的客源,是全球百分之三的「隱蔽的階級」,他們住在看不見的頂層,深居淺出,享受著不為除了vip之外開放的服務。

這種被藏匿得服務保護了專屬客戶們的隱私,也保護了普通客戶們的自尊心。

我不怎麼對時尚感冒,有時候翻看高端時裝雜誌,覺得那些掛著金燦燦logo的衣服實在是丑,售價更是令人匪夷所思,遠不如路邊幾十塊的棉布襯衫實用美觀;而正如上層階級們將香奈兒看做平價貨,每個群體的購買理念都無外乎來自階層習慣,而不應出於有違角色收入的虛榮;這也可能是來自造物者的一種微妙的善意:每個階級都擁有一套同自己地位、收入相匹配的審美習慣和生活方式,在某種程度上緩解社會財富分配不均所產生的心理問題和階級矛盾。

社會本身存在的階級固化和等級隔離,大概從某種程度上來說也是處於人道精神的保護。

階層是一道屏障,它永遠存在。

這次回國發現以貌取人的現象,尤其是在服務行業體現顯著。穿一件名牌的大衣和一件平價的大衣,去銀行、餐廳、以及百貨商店之類,也許得到的是截然不同的服務態度和速度。

也許是環境使然,我周圍的人,年輕人所佔比例居多,言行舉止開始具備越來越典型的中產階級風格,彼此之間的階級特徵外露的意識處於強化的趨勢。

面對食物精挑細琢,有些會飼養寵物,有些熱愛自由旅行,哪怕旅行花銷損耗自身經濟實力,卻依舊會秉持「趁著年輕開拓眼界」而樂此不疲;參加一些聚餐等社會性活動,並不熱衷於活動本身,而是沉迷於過程中對彼此恭維獲得自信,和以籠絡人脈為目的的追逐中無法自拔,以及譬如我在內,有時會因為讀過某某書而莫名其妙產生一種高人一等的畸形的優越感,也許這都是典型中產階級知識分子的詬病。從某種程度上來說,種種跡象又無一不是對於身處當下「可替代性」地位缺乏自信的欲蓋彌彰。

作為大環境下覆蓋率較廣的中產階級,也許是在社會分層中,屬於思維傳統、對體面情有獨鍾、同時也是最渴望得到認同感的群體。這種對認同感的追逐終究會衍生成為對自己所在階層之上的階層更為瘋狂的嚮往和慾望。而真正能夠以穩固的姿態完成階級上升的必要條件,絕對不包括通過某種模仿性消費以此來擁有能夠彰顯財富和品味。這種東施效顰的做法往往會被貼上「上層貧民」的標籤。

有時會覺得當下國內中產階級依舊處於一種需要通過外界肯定來接納自身的狀態,一些人對於想要跳脫出階級固化的急迫,導致言談舉止中漏洞百出。

有時會覺得頗諷刺,本應該是最具備獨立意識和反抗精神的群體,卻偏偏是最容易收煽動而失去自我的存在。

邁克爾科爾達在他的《成功!》中說,「瘦很昂貴」。窮人胖,富人瘦;雖說澳洲的肥胖症率居高不下,可反觀我在此處所結識的一類群體,包括博士、年薪百萬的設計師,以及可稱之為黃金精英的男士和女士,往往身材比例極其勻稱,無一沒有積極健身的習慣,不乏崇尚素食者。

這些看似同財富基礎無直接關係,實則正是真正能表明等級身份的細節。

朋友在澳寶店打工,一個有趣的現象是,一擲千金的大多是亞洲面孔的貴婦們,珠寶加身,貂毛搭肩,她們往往不在意珠寶的質量和外觀,購買的標準十分簡單,看上去「貴」就好。相比之下,真正的上流富豪們的生活則是顯得隱晦多了。也許是1929年的經濟大蕭條之後,一些巨富們開始變得謹慎而謙虛,不再輕易將財富外露。

這是一個從量變完成質變的過程,並不一定需要歷史性轉變的推手才能完成,即便這是目前為止最為有效的發展催化,此時的他們擁有的一方面是對於世界範圍內的財富危機更敏感更警惕的經濟頭腦,一方面是由此引發的包括飲食、教育、生活習慣等種種意識的轉變。

既然階層永遠存在,追逐便也也會永遠存在,屏障不會被輕易打破。回歸到文章的問題:中產階級距離真正的上流還有多遠?我一直認為,現在市面上被販賣得過度了的「上流崇拜」不過是一種商業幻覺,是為了從中產階級人們的腰包掏出更多地錢的資本手段。

我贊同的觀點是羅素林內斯提出得三重結構的說法,人分為有高度文化素養的人,有一般文化素養,即中產階級趣味的人和缺乏文化教養的人。他認為,品味、知識和感知力比金錢更能絕對人的社會等級。

也許真正想要實現所謂的「上流」,彼時和財富積累的程度無關,和在滿足物質基礎上之後,思想認知的成熟度有關。什麼時候當中產階級們,不再被階級思想固化,不再因為憧憬追求所謂的上流生活而放棄對當下生活境況、關於苦難和情感的思考;不再因為斤斤計較薪水無法滿足無窮無盡的購買慾和虛榮心,而是反而享受工作的過程;不再試圖通過外物來彰顯自身能力以此獲得他人的認可,而是開始選擇沉默中去履行一些也許沒有回報的社會義務時,也許才可以說真正實現了某種階層升級。

正如羅素所說:「作為衡量一個等級的指標,金錢的來源遠比金錢的數量更有意義。」

與你共勉。

GIF

文/編輯 by 糕糕

圖片 by pinterest.com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深夜甜點 的精彩文章:

TAG:深夜甜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