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天下 > 京城第一玩家,世間再無王世襄!

京城第一玩家,世間再無王世襄!

1914年5月25日,

他出生於北京的名門世家。

祖父是前清官員,官至工部尚書,

是收錄於《清史稿》的人物;

伯祖是光緒三年的狀元,

徐世昌和梁啟超都是其門生;

大舅金城是20世紀初北方畫壇領袖,

四舅金西厓是一代竹刻大師。

嬰兒王世襄

父親王繼增從事外交工作,

擔任過北洋政府國務院秘書長,

母親金章曾留學英國,

是中國著名的花鳥畫家。

爸爸抱著1歲的王世襄

母親金章曾留學英國,

是中國著名的花鳥畫家。

母親金章

母親金章的畫作

正是這樣的家族,

帶給了他強大的藝術基因。

他還有一個哥哥,

名王世容,大他兩歲。

從小家中就為兄弟倆聘請私塾老師,

教授經史和詩詞,

為他們打下良好的國學基礎。

右王世襄,左哥哥

10歲時,哥哥不幸病故,

此後,家中就獨剩他一個,

母親不免開始對他更加放縱溺愛,

但有一個原則:

凡對身體有益的都准許玩,

如有害身體的,

則嚴加管教,絕對不許可。

為了讓他與世界接軌,

父親把他送入美國僑民學校,

因此他練就了一口流利的英文,

可他還是很頑皮,

從10歲開始他就開始玩鴿子,

每天舉大竿子攆鴿子。

然後在自己的英語作文里篇篇言鴿,

老師終於忍無可忍,怒斥道:

汝今後如再不改換題目,

無論寫得好壞,一律給不及格!

王世襄一家三口

父親希望他學醫,

可他根本沒把時間花在學習上,

醫學預科念了兩年,功課門門都不及格,

本來應是三年後進協和醫院,

結果被涮了出來,成了全校有名的差生。

後來他轉至國文系,

幸好小時候打下良好的國文基礎,

他才輕鬆勝任,能繼續留校。

後來考入燕京大學研究院,

學習中國古代繪畫,他仍是這副做派,

在一群長袍的師生中冒出個擎鷹的主兒,

即使是放到現在,那也夠驚世駭俗的!

王世襄少時玩鷹

1939年,最疼愛他的母親去世了,

這給了他極大的震撼,

直到這時,他才突然醒悟:

玩了這麼多年,

我實在不該再愧對父母了。

這個公子哥開始了人生的第一次轉變,

認認真真地坐在書桌前,發奮讀書了。

臨畢業時,他寫的畢業論文,

題目是《中國畫論研究》,

不免有紀念母親之意,

最終成功獲得了碩士學位。

畢業後,北京已經淪陷,

愛國的他不願意在淪陷區工作,

因為一工作豈不就成了漢奸?

父親要他離開北京,南下謀生,

他輾轉到重慶,後來到中研院所在地,

在這裡他遇到了梁思成。

那時中研院聚集了很多建築大家:朱啟鈐、梁思成、劉敦楨、林徽因、德國建築學家鮑希曼(從左至右)

他們兩家其實是世交,

梁啟超是王世襄的伯祖王仁堪的門生。

之後是梁思成將他推薦給了,

研究所所長傅斯年先生,

傅斯年只問了一句話:

「你是哪裡畢業的?」

他回答:「燕京大學。」

傅斯年說:

「燕京畢業的不配到我們這裡來。」

其實是他十分看不慣,

他身上的「紈絝之氣」。

知道他曾是少年玩主,一定難成大事。

之後是梁思成收留了他,

對他說:你志願是美術史,

若對古建築有興趣,

可以到中國營造學社邊學習邊工作。

之後的他,就是在中國營造學社,

飽覽了古建築典籍,為日後從事髹漆,

明式傢具研究,打下了深厚的基礎。

1945年日軍投降,抗日勝利後,

文物清理損失委員會成立,

經故宮博物院院長馬衡,

梁思成兩位先生推薦,

他被指派參加了「清損會」,

在北平負責清查戰亂損失的文物。

風華正茂的他,

帶著對文物的濃厚興趣,

和報效祖國的一腔熱血,

全身心地投入到清理文物上。

當時許多日本和德國的文物販子,

與收藏家在中國收買文物,

伺機盜運出境,

敏銳的他留意到了這個問題的嚴重性。

1946年,他宴請了,

當時北平四五十位知名的古玩商,

調查後得知,

淪陷時期河南某地出土的青銅器,

多數都被德國人楊寧史低價買去了,

於是他整日往返於北、津之間,

查出楊寧史是禪臣洋行經理後,

立即到他公司去暗訪,

恰好看見一個外籍女秘書在打字,

文件內容正是青銅器目錄。

他一把將目錄抓到手中,女秘書只得招認。

之後他立即找到宋子文詳陳原委,

最終沒收楊寧史的青銅器240件,

其中包括價值連城的「宴樂漁獵攻戰銅壺」、

「商饕餮紋大鉞」等等。

商饕餮紋大鉞

楊寧史捐獻收據

不僅如此,短短一年內,

他還收購郭禪齋藏瓷200多件,

追回美軍非法接受日本人的宋元瓷器一批,

搶救面臨戰火威脅的,

長春存素堂絲綉約200多件,

接收溥儀留在天津張園保險柜中的,

珍貴文物1800多件。

他日日夜夜為追迴文物奔波忙碌,

代表國家追還抗戰時期被劫奪的文物,

總計多達2000餘件,

其中宋代馬和之的《赤壁賦圖卷》等,

皆為國之珍寶。

抗日期間,曾有一批善本書運去香港。

後來這批書全部被劫往日本,

中央圖書館善本110箱,

中華圖書館協會210箱,

嶺南大學20箱、國立北平圖書館70箱,

中華教育文化基金會5箱,東方學圖書3箱,

其中,宋刊本《五臣注文選》,

《後漢書》,《禮記》,明寫本《永樂大典》,

可謂是國寶級的書籍,

這批善本事關中華文脈,

中國著名學者鄭振鐸曾說過:

若是這些書落在日本人手中,

那中國人要研究中國的文化,

豈不是要跑去日本留學了!

從1945年9月到1946年10月,

短短一年的時間裡,

他就為國家追回了數以萬計的珍貴文物,

可見他的功勞有多大!

可他怎麼都沒想到,

這份功績非但沒有讓他得到表彰,

還讓自己蒙受不白之冤25年之久。

1946年,勞苦功高的他,

兼任故宮博物院古物館科長。

其後,受故宮委派,

赴美國、加拿大考察博物館一年,

這期間他又記錄下了,

諸多重要的流失海外的中國文物。

回國後的1952年,三反運動開始,

正因為他追回大量國寶的「特殊經歷」,

他竟然成了運動中要打的「大老虎」,

理由就是:

作為國民黨的接收大員沒有不貪污的。

他先是被關在故宮東嶽廟,

被輪番「轟炸」4個月後,

又被關到公安局看守所拘留審查10個月。

在監獄遭受的非人折磨,

讓他精神和身體都受到了極大損傷,

還染上了肺病,可他卻說:

「不論我受到何種衝擊,

甚至是無中生有的污衊,

我決要求自己堅強、堅強、再堅強,

只要活得長,一定能笑到最後。」

審查進行了一年多,毫無證據,

之後被取保釋放,

結果剛被釋放回家,未曾想,

這個曾經對故宮以終身相許的人,

就收到原單位故宮的公函:

故宮開除了他的公職。

被無端猜疑、審查,最後攆出故宮,

那時他的內心,會是多麼的凄涼!

故宮開除了他,

從此,故宮失去了一位,

學貫中西、精力充沛的領軍人物,

卻給中國、給世界,

逼出了一位獨一無二、

百科全書式的民俗文物、文博大家。

沒有公務在身的他,

常騎著自行車穿梭在大街小巷,

與工匠、民俗藝人混在一起。

他待人謙恭,工匠也愛和他交流。

那時候流行除四舊,

他發現滿街都是傢具,

被人們拆散著賣,很可惜,

他寫文章呼籲人們搶救古代傢具,

可又有多少人會聽他的?

於是,他就自己跑到市井瓦肆,

甚至冷攤曉市上一件件找回來,

還專門找人來修,

他說:「人舍我取,敝帚珍之」。

他曾經走街串巷地搜集舊傢具,

一次在北京通州,看到一對明朝杌凳,

人家要價20元,他便馬上掏錢,

見他沒還價,馬上改口不賣了。

兩天後,路過東四掛貨鋪,

他看見一人坐在杌凳上,

上去就問:「這個多少錢?」

此人要價40,他一摸發現沒帶錢包。

等他帶著錢回到掛貨鋪,杌凳又被人買走了。

他又輾轉去找人,就這樣跑了30多次,

最後花了400塊錢收下。

馬未都和王世襄

為了收藏文物,他可以說是散盡家財,

當時他為此曾窮到何種程度?

收藏家馬未都曾回憶說:

在北京通縣,他看中一張黃花梨方桌,

價格僅5元,捨不得運輸費,

就自己一手扶車把,一手扶桌腿,

將桌扣在背上,推著車子一步步運回家。

很多人說他傻,可他覺得一點也不虧:

他說:每個人身上都有一根「賤筋」,

搜集文化器物總有一個經歷。

越是曲折,越是奇巧,越使人難忘。」

正是這根「賤筋」,

使他長時間囊中羞澀,

但卻藏下了諸多珍寶。

論數量,他一人收藏明式傢具多達79件,

論質量,其弟子古傢具專家田家青曾說過:

「如果要選12件全世界最好的明式傢具,

出一套郵票,代表中國文化,

那先生的收藏就佔了5件。

任何其他收藏領域,

比如瓷器、繪畫、書法,

不可能一人的收藏占其中半壁江山,

這足可見他的收藏能力,

而且是他一個人,

在那麼困難的條件收藏起來的,

不可不說是個傳奇。

本以為不問政治,就可以遠離是非,

沒想到,他還是沒能躲過那場浩劫。

文革剛開始,就有紅衛兵衝進他家,

推倒葫蘆架,拔起葫蘆秧,

砸碎盆栽花卉,

臨走在他家大門上貼了一副對聯:

「廟小妖風大,池淺王八多。」

他知道那時自己手中的家傳之物,

和平素的收藏,恐怕是躲不過劫難了,

於是「自我革命」,

主動向原單位提出了「抄家」申請,

1966年,他所收藏的古玩、字畫、

圖書、傢具等大批財物,都被抄走。

而正是他這個「自覺行動」,

挽救了他的絕大部分收藏,

都得以完整保存下來。

可即使在文革中,

面對著政治風潮上的巨大壓力,

他仍然沒有放棄研究。

他夜裡常偷偷寫作,

刻蠟版、油印,整理成冊,

完成了數十萬字的著述:《畫學彙編》,

《清代匠作則例彙編》、《雕刻集影》等等。

傾心葫蘆、收藏傢具、

刻竹漆器、著書立說,

他樣樣出色,

以「玩」為生的他,居然玩不喪志,

竟然把「大俗」玩成了「大雅」,

甚至玩出了好幾門「世紀絕學」,

最終玩成了一代大家。

玩蟋蟀,

他從全國各地圖書館和藏書家,

那裡找來十七多種蟋蟀譜,

逐段斷句、改訛、勘誤,

編成了堪稱蟋蟀譜的百科全書:

《蟋蟀譜集成》。

養鴿子,

他編了一本《明代鴿經清宮鴿譜》,

影印彩圖二百多幅,著有《鴿話》20篇。

養鷹有專文《大鷹篇》,

養狗有專文《獾狗篇》。

晚年王世襄為《明代鴿經清宮鴿譜》編寫了圖說。圖為《明代鴿經清宮鴿譜》中的三張原圖:粉串(左圖)、亮嘴短灰(右上圖)、紫雪上梅花(右下圖)

玩漆藝,他能花10年時間,

為中國現存唯一一本古代漆工專著,

《髹飾錄》編寫解說。

葫蘆是中國的特例,外國沒有,

到60年代,因為特殊的政治環境,

中國沒人種葫蘆了,他生怕這門工藝絕種,

就寫了一篇文章給《文物》雜誌,

題目叫《說匏器》,可編輯部不敢用,退稿。

他就將這篇文章保留著,

到了1979年重發後,

從此匏器重生,成為一種重要的工藝品。

1985年,

他的著作《明式傢具珍賞》在香港出版,

又填補了中國人研究明式傢具的空白,

被稱為繼郭沫若的青銅器、

沈從文的服裝史之後,

中國古代文化研究的「第三個里程碑」。

不久之後,《明式傢具研究》問世,

更是激起了收藏家研究明式傢具的熱潮。

此書甚至讓明式黃花梨傢具的價格開始飆升,

他幾乎是以一己之力,

推動了全世界明式傢具的研究與收藏,

為世界保存下了大量珍貴的文物,


也帶動了一個巨大的收藏產業。

2003年12月3日,

為獎勵他在文化發展方面的卓越貢獻,

荷蘭王子曾親自頒發給他:

荷蘭克勞斯親王最高榮譽獎,

而他也成為獲得此獎的中國第一人!

他的前半生一直在收藏,

可他的後半生,卻開始選擇散盡。

2000年,他所寫的大部分文章,

交由三聯書店以《錦灰堆》為名出版,

書中涉及傢具、

漆具、竹刻、工藝、則例、書畫、雕塑、

樂舞、憶往、遊藝、飲食、雜稿等十二類。

這套奇書出版後一紙風行,

成為從事收藏和鑒賞者的必讀書,

半年內重印4次。

2003年10月29日,

和他相依為命、患難與共60年的夫人,

袁荃猷因病故去,他悲痛不已,

開始交代自己的身後事,

加快了「散盡」的步伐。

就在同年的11月26日,

中國嘉德開槌拍賣「儷松居長物:

王世襄、袁荃猷珍藏中國藝術品」,

專場所拍都是他和妻子,

傾半生精力孜孜以求、

精心收藏的古琴、銅爐、

佛像、傢具、竹木雕刻、匏器等文物精品,

所得全部交予國家。

王世襄夫婦舊藏,已有1200多年歷史的唐 「大聖遺音」伏羲氏古琴

要知道在收藏這些物品時,

他既無顯赫的社會地位,

又無雄厚的資金支持,

全憑自己的學識與眼力,

點點滴滴集腋成裘。

如此費盡心力收藏的東西,

散盡時,又有人說他傻了,

可他卻坦然回答:

「我對任何身外之物都抱

『由我得之,由我遣之』的態度,

只要從它獲得過知識和欣賞的樂趣,

就很滿足了。

物歸其所,問心無愧,便是圓滿的結局。

想永久保存,連皇帝都辦不到,

妄想者豈非是大傻瓜!

正是他這般的大開悟,大境界,

終讓這些藏品獲得了新生,

也有了更多的前世和今生。

當年出版的明代傢具書,

其中線圖有幾百幅之多,

都是他妻子荃猷手繪。

有人曾問他還有沒有出傢具書的想法,

他深情而又悲傷地說:

去年她去世了,

今後如出書誰能為我製圖呢?

如此深厚的伉儷之情,

聞者無不動容。

2009年6月,中國文化部、國家文物局,

授予他「中國文物、

博物館事業傑出人物」榮譽稱號,

這個榮譽,晚到了幾十年,

此時他已經重病在床,

無法接受任何榮譽了。

他去世前只有一個願望,

就是把那隻菜筐,

放在他和妻子的兩個墓穴之間,

代表「生死永相匹」。

這位窮其一生,

玩得專心致志、玩得痴迷不悟、

玩得忘乎所以的老人,就這樣去了。

黃苗子先生說他是「玩物成家」。

啟功先生稱讚他是「玩物壯志」。

馬未都先生說:他的獨特性就在於,

他出身上層社會,

卻關注社會底層的樂趣,

這在中國文人里是不多見的。

世間好玩的人多,會玩的人少,

別人玩是圖輕鬆,

他玩卻是圖折騰,圖艱深。

正如他所說,那是因為:

「我愛文化愛到了極點。」

他愛文化,

所以可以十年如一日研究,

將一些三教九流的玩意兒,

登上學術的大雅之堂。

他愛祖國,

所以面對時代際遇,總是樂天知命。

清早期 鐵力木羅鍋棖加矮老四齣頭官帽椅,王世襄廉價收入囊中

他的研究,他的學問,

正如明式傢具一樣,

既有匠藝,又有匠心!

以「玩」為生的他,玩不喪志,

把「大俗」玩成了「大雅」,

甚至玩出了「世紀絕學」。

這樣的中國人,

真的是值得我們永遠的傳頌!

寶粹

微信ID:Bc-Art

寶粹出品,精品不斷。

每天推送新鮮、有趣、有用的獨到資訊,為讀者提供古玩收藏常識性閱讀!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寶粹藝術 的精彩文章:

「釉」上中國:帶您走進「釉」滋「釉」味的CHINA文化

TAG:寶粹藝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