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一次蹲下,都是一場硬仗|擺脫這個難以啟齒的問題 主要靠吃!
今天,有約君要跟各位聊的話題有點私密……
呃,是便秘!
這是一種什麼樣的體驗?
有網友戲言,那是一種
「不翔的感覺」……
「從蹲下的那一刻起,我就知道這將是一場硬戰」。
有報道指出,在我國,大概100人中有6人便秘,而在老年人中比例更高,幾乎有近半老年人受過「不翔的折磨」。
想擺脫這種「不翔的感覺」,從生活方式著手,我們該怎麼做、怎麼吃?
有約君找來廣州醫科大學附屬第一醫院營養科主任閆鳳,聽聽她怎麼說——
「不翔的預感」就是這麼產生的
什麼是便秘? 為什麼會產生「不翔的困擾」?很多受過這種折磨的人都會這麼問。
便秘的主要癥狀為排便次數減少,糞便干硬和排便困難。具體來說,可表現為:
每周排便少於 3次,
排便費勁,
排便時間長,
甚至需要一些手法輔助才能通便,
排出的糞便質硬,
量少,
有排便不盡的感覺。
便秘的因素有很多,大多數人是由於腸道蠕動異常引起的,這種便秘跟不良的生活方式息息相關,飲食不當就是原因之一。
如果一個人吃得過於精細,粗雜糧、蔬菜、水果等富含膳食纖維的食物攝入過少,加上水分攝入不足,產生的食物殘渣量便不足以刺激腸的蠕動;當這些食物殘渣在結腸中滯留,在這期間水分被腸道過多吸收,形成干硬而又量少的糞便,進入直腸後沒有足夠的壓力去刺激神經產生排便反射,於是,「不翔的預感」就這麼產生了……除了飲食,不良的排便習慣和精神心理因素也可誘發並加重便秘。
想擺脫這種「不翔的困擾」,閆鳳支招,除了保持愉快心情,盡量避免緊張、焦慮,更應該從改變生活習慣著手——
飲食預防
每天攝入25克纖維素
豆類全穀類適當多吃
飲食防便秘,主要是通過增加膳食纖維攝入量和保證水分攝入充足,以增加糞便體積、軟化糞便,進而促進排便。
具體措施包括——
每天8杯水(約1500~2000ml),
多吃全穀物、薯類、蔬菜水果等。
多數受便秘困擾的人都膳食纖維素攝入不足的情況。閆鳳說,一般一個成人每天膳食纖維的攝入量應達到25~35克。按照平衡膳食寶塔建議一般成人每天攝入谷薯類250~400克,其中全穀物和雜豆50~150克,新鮮薯類50~100克、大豆和堅果製品25~35克、蔬菜500克、水果200克基本能滿足膳食纖維的推薦量。
但對於大多數人、尤其是上班族來說,膳食纖維的攝入量是遠遠不夠的——在多數上班族一天攝入的食物中,可提供膳食纖維的食物約為6兩米面製品,多數為精製穀物、半斤~8兩蔬菜、5~6兩水果,通常僅含有12~15g的膳食纖維。
要想達到每天25~35g建議量的膳食纖維攝入量,需要精心地設計食譜、巧妙地搭配及製備食物。
一般來說,豆類和全穀類食物膳食纖維含量較高,可以適當多吃點,比如:
全小麥:每 100 克含 12.2 克
玉米(干):每 100 克含 14.4 克
豌豆:每 100 克含 12.2 克
蕎麥(連皮):每 100 克含 10.0 克
全燕麥:每 100 克含 10.3 克
大豆:每 100 克含 15.5 克
另外,薯類也含有豐富的纖維素、半纖維素和果膠,增加收入可改善便秘。
作為維護胃腸健康的「好幫手」,膳食纖維可分為可溶性和不可溶性兩大類。不可溶性膳食纖維能夠增加便便的體積,促進腸道蠕動,幫助改善和預防便秘;可溶性膳食纖維是結腸細菌發酵的底物,可促進腸道有益菌群的生長,對維持腸道健康很重要。
不過,閆鳳也提醒,不同類型的便秘,對膳食纖維的類型與攝入量的耐受情況也是有所不同的,比如對於慢傳輸型便秘患者來說,過急地攝入膳食纖維,或過多地攝入不可溶性纖維,可能會加重腸胃脹氣、腹脹等不適。所以,她建議長期便秘患者還是在專業醫生指導下,制訂有針對性的個體化治療方案。
培養好習慣
晨起和餐後兩小時內
結腸活躍易誘導排便
除了飲食不當,種種不良的排便習慣,也是誘發和加重便秘的重要原因。比如——
有些人上廁所時還要帶著手機不斷刷屏,或者拿一本書、一份報紙,排便注意力不集中,倒是手機書報越看越入神,蹲到腿發麻,半個多鐘頭都「無解」。
長此以往,排便肌肉精細控制能力下降,即使再用力,該收縮的肌肉也緊張不起來,從而導致便秘。
也有些人忙得沒時間上廁所,致使便意一再消退,使得直腸對糞便刺激的敏感性降低或消失,糞便在腸內停留過久變乾燥,進而出現便秘……
如何避免?
當然是得養成規律的排便習慣啦。
閆鳳說,從消化生理的角度來講,人的結腸在早晨和餐後2小時內較為活躍,建議可利用晨起後的起立反射,和餐後的胃-結腸反射來誘導排便。
有條件的人,每天儘可能在早上起床後空腹喝500毫升水後醞釀排便,或者是在早餐後2小時內,盡量排除各種干擾,一門心思去「蹲大號」。此外,要儘可能的避免人為克制便意,以免一憋再憋,形成惡性循環,進一步加重便秘。
特別提醒
雖然大多數便秘是良性的,但它給我們日常生活帶來困擾的同時,有可能隱藏著種種健康隱患,比如會引起痔瘡、肛裂,加大心腦血管疾病患者發生意外事件的風險,它還可能是一些全身性疾病的局部表現,甚至有可能是惡性病變發出的「警報」,著實不可小覷。
便秘同時伴有便血、貧血、消瘦、腹痛、腹部包塊,或是有結直腸息肉史、結直腸腫瘤家族史的人群,要及早就醫,儘早排除潛在的隱疾。
醫學指導/廣州醫科大學附屬第一醫院營養科主任閆鳳
文/廣州日報全媒體記者 翁淑賢 通訊員 韓文青
圖@視覺中國、部分圖片來自網路
編輯/吳婉虹
廣州日報健康有約工作室


TAG:廣州日報健康有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