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知識 > 與腦海中自己的聲音對話

與腦海中自己的聲音對話

我們花費大量時間聆聽自己腦海中的聲音。但大腦究竟可以在多大程度上區分內部產生的聲音和我們大聲說話時的聲音?

我們花了很多時間在傾聽自己內心的言論,但是大腦能在多大程度上分辨出來自腦海內部的聲音和我們實際大聲說話所發出來的聲音?

新的研究表明:對於我們的大腦而言,在大腦中和自己對話與大聲說出我們的想法在根本上可能是一致的。這個發現可能對我們理解為什麼患有精神疾病比如精神分裂症的患者能夠聽到腦海里的聲音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來自悉尼的科學家,該研究的第一作者新南威爾士大學的副教授Thomas Whitford介紹:長久以來人們一直認為,這些聽覺—語言幻覺的產生是由內部言語的異常——我們無聲的自我對話所導致的

Whitford說:這項研究為調查這個曾經無法檢驗的假設提供了工具。

之前的研究表明當我們準備大聲說出來的時候,大腦將產生一個該指令的拷貝,並將其發送到我們的嘴唇,嘴巴和聲帶,這個拷貝被稱為efference-copy(輸出拷貝)。

這個拷貝也被發送到大腦處理聲音的腦區,以此預測即將聽到的聲音。該過程使得大腦能夠區分出自己產生的能夠預測的聲音和其他人產生的不太可預測的聲音。

「這個輸出拷貝抑制了大腦對自我發出的聲音的反應。這部分聲音可以較少地佔用腦力資源,因為它們是可預測的」,Whitford教授繼續說道。

這就是我們不能為自己撓癢的原因。當自己摩擦腳底時,大腦能夠預測到我會有什麼感覺,就不會對它產生強烈的反應。但是如果別人突然來撓我的腳底,同樣的感受卻是不可預測的,大腦的反應會更強烈,於是就產生了癢的感覺。

這項發表在eLife雜誌上的研究著手於判斷內部語言——一種內部的心理過程,能否產生一個與口頭言語輸出拷貝類似的拷貝信號。這個研究團隊研發了一套能客觀地測量內心語言的純粹心理行為的方法,具體來說,他們在42名健康的測試者身上使用腦電圖(EEG)評估了想像的聲音與實際聲音對大腦活動干擾的程度。

研究者發現,就像發聲的說話一樣,簡單地想像發出了一個聲音就會減少人們同時聽到這個聲音時發生的大腦活動。人們的想法就足夠去改變大腦感知聲音的方式,實際上,當人們想像某些聲音時,那些聲音似乎變得更加安靜。

Whitford副教授說:這項研究通過提供一種直接和精確地測量內部語言對大腦影響的方法,為理解精神疾病患者,如精神分裂症患者的內心講話與常人的可能差異打開了大門。

我們都會聽到自己腦海里的聲音。或許當大腦不能分辨出這些聲音是由我們自己產生的時候,才是問題真正來臨的時候。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中國數字科技館 的精彩文章:

【百科探秘】原來是蝦

TAG:中國數字科技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