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甘嶺上英雄連長,打了十年仗負傷八次,晚年為一件事四處奔走
抗美援朝中的上甘嶺戰役,湧現出許多可歌可泣的戰鬥英雄,如特級戰鬥英雄黃繼光、神槍手張桃芳、一級戰鬥英雄胡修道等,今天介紹的是位連長,他打了10年仗負傷8次,晚年四處奔走為了一件事。
這位連長名叫張計發,1926年出生,河北省贊皇縣人。1942年參加抗日先鋒隊,1945年成為八路軍,參加過抗日戰爭、解放戰爭、抗美援朝,履立戰功,榮獲特等功四次、一等功兩次。
成為八路軍後,張計發首次跟日本鬼子作戰,就炸死一個日本兵,繳獲了一支三八大蓋。排長讓他上交這桿槍,張計發雖然捨不得,但還是不情願的把槍上交,但偷偷留下10發子彈日後打鬼子。
1951年張計發隨部隊奔赴朝鮮,參加抗美援朝戰爭,讓他最難忘的是上甘嶺一役,他擔任志願軍第15軍第45師135團7連連長,親身經歷了這場志願軍以弱勝強的經典戰役。
當時,敵我兵力懸殊,美軍有3個師加1個空降團,還有偽二師、偽九師共7萬兵力,志願軍只有2萬多人;美軍有105毫米口徑大炮600多門,有陸海空軍立體攻勢,志願軍只有85毫米口徑炮60多門。
43天的上甘嶺戰役中,敵方出動大規模飛機轟炸和坦克襲擊。但志願軍憑藉頑強的意志力,堅守陣地,浴血奮戰,七連最後只剩下8人,擊斃敵人300多。戰後,七連榮立集體一等功,張計發榮立一等功。
當時的戰鬥非常艱苦,張計發記憶最深的是全連8個人吃1個蘋果,大家都捨不得吃,轉了兩圈才吃完。那時,坑道里最缺水,話務員口乾的說不出話,為保證與上級聯繫,將自己嘴巴打出血,滋潤喉嚨。
張計發退伍後,被安排到河南信陽軍分區干休所工作。離休之後,他主要為一件事而四處奔走,那就是向廣大青少年宣傳上甘嶺精神,作革命傳統報告,現在他已跑遍了全國一半的省份,深入學校、工廠、部隊,作報告三千多場次,他以親身的經歷講述上甘嶺戰役中的故事,用英雄們的事迹激勵下一代青年愛國主義熱情。


※10萬遠征軍緬甸陣亡,墓地被大肆破壞,如今烈士遺骸終於回國
TAG:歷史縱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