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軍情 > 就是因為當年蘇聯導彈牛成這樣,美軍被逼無奈選擇研發宙斯盾

就是因為當年蘇聯導彈牛成這樣,美軍被逼無奈選擇研發宙斯盾

原標題:就是因為當年蘇聯導彈牛成這樣,美軍被逼無奈選擇研發宙斯盾


筆者一直都覺得蘇聯是將數量視為真理這樣簡單粗暴的戰略在武器裝備上貫徹的無微不至的一個國家,大概也是這個戰略最終挽救自己國家於危難的緣故他們就算在冷戰時期也在如此踐行。他們的海軍創造性的使用極其危險的跟蹤戰略來對付一些對手強大的航母戰鬥群,一般是一艘956型現代級驅逐艦與1155型勇敢級反潛艦組成的小型編隊始終緊密跟隨監控,若發現對手一旦有異動那麼召喚來的將會是數百枚的反艦導彈,戈爾什科夫元帥將這稱其為「飽和攻擊」,再貼切不過了。


不可否認的一點就是50年代的蘇聯在當時具有革命意義的軍事裝備更替中贏得先機,這就是導彈化,它不僅僅為蘇聯帶來了具有劃時代意義的洲際導道導彈SS-6,也為海軍帶來反擊對手強大航母編隊的好的契機,這一點西方在1967年10月的埃拉特號事件當中第一次領教。可是蘇聯人仍不滿足,他們覺得P-15「冥河」太原始了,他們需要的是能夠在敵方艦載機航程之外發射的導彈。



蘇聯人通過大膽的使用衝壓發動機解決了末端速度的問題,使其達到恐怖的3馬赫,又通過製造一系列瘋狂的戰艦16枚的光榮級、20枚的基洛夫級、甚至連基輔級與後來的庫茲涅佐夫級航母都帶有12枚的反艦導彈,他們還創造性的開發出了奧斯卡級巡航導彈核潛艇與圖-22M3轟炸機,打造出前所未有的三位一體反艦導彈體系。美軍曾計算過蘇聯人假如發動一次針對美軍航母戰鬥群的飽和攻擊的話美艦隊將會迎來140枚左右的反艦導彈,美軍當時最納悶的就是對方怎樣實現導彈的控制問題。


蘇聯人當時的確為P-500/700導彈的指揮導引問題窮盡了心思,最終開發出後來著名的這個反艦導彈「編隊攻擊」體系。通俗來說是這樣:導彈在發射之後組成了多個編隊、每一個編隊有6到8枚彈,這幾枚導彈當中有一枚高度5000-7000m的長彈進行了導引,而其餘的僚彈都在30m的掠海高度飛行並保持著無線電靜默,若長彈被擊毀的話就會自動有一枚僚彈代替這一個位置。待接近目標後長彈俯衝,僚彈加速開啟導引頭做最後的攻擊,事後證明了P-700使用的一體化的衝壓噴氣發動機達到的3-4馬赫突防速度是宙斯盾系統是很難應對的。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軍事武器新視野 的精彩文章:

連公認最強世界最強坦克炮中國都選擇棄用,更先進武器已準備就緒

TAG:軍事武器新視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