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三國時吳蜀兩國有沒有對北方翻盤的機會?

三國時吳蜀兩國有沒有對北方翻盤的機會?

先說蜀漢政權。這裡不提劉備剛剛吞併漢中、達到勢力範圍歷史最高峰的時候;也不說關羽水淹七軍、威震華夏的時候,就單說諸葛亮第一次北伐之時,其實機會就有的。

而這個機會的基礎,也不用穿越或者黑科技,就只需要符合以下三個條件:

1,街亭之戰換將(或馬謖改變原來作死的作戰方案),也不求此戰取勝,只求守住街亭、為蜀漢主力爭取時間。不敗,就可以了。這個條件,不是很過分吧,至少是有希望的。

2,上庸的孟達堅守上庸一段時間,同上,不求擊敗司馬懿,就只求別被手下泄密或者別掉以輕心、被司馬懿迅速拿下即刻。還是那句話,別速敗,就可以了。同上,這個條件,也不是很難吧,至少是有希望的。

3,孫權在東線策應蜀漢出兵,進攻合肥。歷史上孫吳政權就曾協同蜀漢出兵東線,不求取勝,還是那句話,別跪得太快就行。

以上三個條件,都並不過分,至少都是有希望達成的。

那符合以上三個條件以後,將達到的效果是什麼呢?

先來看一下最為主要的一個條件:守住街亭的意義。沒有這條,其他都是扯淡。

請點擊此處輸入圖片描述

如上圖,作為隴山山脈的重要通道,只要守住街亭,已出祁山且得到隴西三郡響應歸降的蜀漢主力部隊,若無意外,將順利奪取無法得到曹魏主力及時支援(被卡在街亭)的整個隴西地區(涼州)。而事實上,歷史上諸葛亮的計劃很大可能也是這樣謀劃的。待基本肅清隴西曹魏殘敵和個別孤城之後,諸葛亮所率蜀漢主力即可回師街亭,面對久攻不下、難有進展、銳氣已失的張郃所部魏軍,蜀漢軍隊的勝算將大大增加。

且,若再符合以上另外兩個條件,孟達和孫權各自拖住一部分魏軍與注意力,曹魏在西線戰場將處於更加被動的局面。不僅戰事難以取勝,且很可能放棄關西地區,退保函谷關以東,畢竟宛洛、青徐一帶才是曹魏政權的核心地區。

因此,蜀漢主力面對著多線作戰的曹魏軍隊,即便不用在街亭冒險發動正面大規模進攻,取得一場大勝,結果也將很可能達到類似劉備與曹操爭奪漢中之戰時的類似結果。即:蜀漢政權將隴西地區收入勢力範圍,甚至是包括長安在內的雍州地區。

為何這樣說呢?這裡可以參考一下歷史上的漢中之戰。

很多人談到漢中之戰,就總是想到三國演義的情節,其實歷史上的漢中之戰劉備軍事集團的表現遠遠沒有三國演義中表現得那樣出色,但結果卻是一樣的。前期試探性戰役,張飛的攻擊被曹洪擊敗,吳蘭、雷銅戰死;陳式進攻馬鳴道,死傷慘重;直到劉備率大軍親自出馬,幹掉夏侯淵(有點兒運氣),戰局才開始向有利於劉備集團的方向扭轉,但隨著曹操率主力抵達漢中,戰局再次陷入僵持,劉備集團表面上並不佔據優勢。但劉備當時卻信心十足、認為定能奪取漢中,而大耳賊後面半年所執行的策略則是堅守不出,和曹操保持對峙,並未主動進攻。

很快,事情的發展竟果然如劉皇叔所料,戰局竟真的發生大逆轉:隨著魏國核心地帶緊接著爆發的一系列叛變,而且是發生在鄴城、宛城、許都等曹魏統治的核心地帶,後院著火的曹操只能放棄漢中、優先回師平叛。劉備順勢奪取漢中全境。

究其原因,曹魏雖然地盤最大、實力最強,但也因此存在多個敵對或半敵對勢力(孫吳、蜀漢、北方少數民族、遼東公孫氏等),以及內部的潛在隱患(叛將孟達,政權內野心勃勃的門閥士族等)。

只要蜀漢自己不亂,且策動成曹魏被多線進攻、甚至內部叛亂的被動態勢(如孟達造反、孫權進攻,且均不速敗),便可以在自己傾全力投入的局部戰場上爭取到戰略主動與優勢。進而再次重演歷史上的漢中之戰,再從曹魏身上咬下一口地盤。

因此,若以上並不過分的條件得以成立、甚至曹魏再來個內部叛亂或者遼東公孫氏、北方少數民族趁火打劫、腹背受敵的話,蜀漢是很有希望將勢力範圍推進到函谷關一線,即下圖藍線處,佔據涼州與雍州(包括長安),並開始自函谷關向東威懾宛洛、進而擁有逐鹿中原的資本。

請點擊此處輸入圖片描述

而達成這一步的最重要前提,就是街亭之戰不速敗,且曹魏集團被其他敵對勢力牽扯精力與兵力,具體如以上那三個並不十分過分、很可能實現的必要條件。

再接下來,在三國勢力範圍重新劃分後,基本就已演變成了南北朝後期北周、北齊和陳朝三個主要政權相互對立的態勢(只是大致類似,像圖中後梁那一小塊兒基本可以忽略了)。

請點擊此處輸入圖片描述

既然北周可以滅北齊、而北周的繼任者隋朝又可以滅掉陳朝,那奪取了涼州和雍州的蜀漢政權假以時日和有利時機,統一全國,也絕非妄想了。

以上,就是個人對於蜀漢政權如何翻盤的戰略構想,以第一次北伐的轉折點——街亭之戰堅持到蜀漢主力平定涼州回援為基本前提,在進一步佔據雍州長安後,參照後世北周(隋)的統一之路,最終實現徹底翻盤。至少,還是有機會的。

再來談一談孫吳政權,如果說蜀漢翻盤的機會概率大致相當於德州撲克裡面用一手垃圾底牌(比如27不同色)在翻牌前ALLIN,然後幹掉了曹魏AA底牌的概率,那孫吳翻盤統一的概率,基本就相當於用27不同色的垃圾底牌,連續十把allin都僥倖干翻AA的概率了。。。

究其原因,孫吳政權除了綜合實力遜於曹魏外,還有兩個天生缺陷,且是在內部的:統治法理,和政權高層的本地性。

關於統治法理,不要小瞧這點,曹操挾天子以令諸侯,就是佔據了「奉旨」討伐逆賊(對手)的政治高度和法理依據。曹魏後來篡權稱帝,也至少是表面走了一遍禪位流程的,儘管實際上就是篡位,但表面流程上合理合法。蜀漢政權的劉備稱帝,也畢竟人家是漢室宗親,怎麼說也是「中山靖王之後」,在漢獻帝失去帝位之後稱帝,也算是有所憑據,為失去天下的劉家人爭了口氣,再把曹魏說成是篡權的亂成賊子(事實上也是),法理高度上甚至和曹魏不相上下。而孫權呢?就算是孫堅真的撿到過傳國玉璽,強扯一個「天命所歸」,可到頭來傳國玉璽也沒保住,更何況孫權稱帝時傳國玉璽也不在孫吳手上。因此孫權這個稱帝,實在是法理上說服性最差的一個。

而政權高層的本地性上,孫吳政權的高層大多是江東本地人,作為本地門閥士族,其實對外擴張的動力是相對不足的,這也導致當初赤壁之戰前不少江東豪族都默認可以投降,反正只要乖乖地投降,自己基本就能保得住既得的土地和地方上的勢力,很容易就成為新政權為求得穩定而爭取、籠絡當地豪族的對象,照樣可以當江東地方上的地頭蛇。至於換誰當皇帝,幹嗎那麼較真?而若孫吳政權真的要進行統一,孫家皇帝則必定要籠絡中原士族門閥。那麼,那些家族根基在江東本地的豪族,自己在政權內部地位和重要性,甚至可能不升反降,或許也正是這個原因,除了奪取荊州、鞏固江東防禦的軍事行動極為順利,其他軍事行動,孫吳政權都表現得缺乏動力、難有佳績,甚至在蜀漢滅亡之際想趁火打劫一把時,還被蜀漢軍隊擊退。或許這也是原因之一。而再看蜀漢政權的高層,無論政界軍界(諸葛亮、魏延、姜維、蔣琬、費禕、董允等),幾乎清一色的外地人,四川本地人實在屈指可數,個別進入領導層的當地人也大多是為了籠絡當地勢力而存在的,所以在北伐這個事情上,這些蜀漢的外地高層,其偏安一隅的惰性就會相應減少,有更多的對外擴張、甚至打回老家本籍去的內在動力。

鑒於以上兩點先天原因,孫吳政權的翻盤(統一)之路,恐怕比蜀漢更難以成功。

當然,必須指出的是,歷史沒有如果。從對戰爭勝負影響最為重要的國家實力對比上(人口、地盤、耕地面積、糧食產量、軍隊數量等等),曹魏(及後續的晉朝)都佔據絕對優勢,因此,由曹魏(及後續的晉朝)完成統一,也是很自然的結果。

但要說其他吳蜀兩國,尤其是蜀漢政權,絕無一點兒翻盤的機會。在下也不敢苟同。畢竟,蜀漢後來的實力確實不濟,但至少也比劉備蝸居新野時要強的多了。而且歷史上起初實力弱的政權、後來反而擊敗強敵的例子,儘管少,也並非沒有。若當時天下有變、曹魏生亂、蜀漢自身穩固、隊友別太坑(不速敗),翻盤還是有一定機會的。雖然,機會也不是很大,而且很大程度上也要看運氣(如街亭之戰、孟達反正、曹魏自身生亂、孫權的東線策應等)。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古今歷史匯 的精彩文章:

TAG:古今歷史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