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二十四橋明月夜,二十四橋究竟在什麼地方

二十四橋明月夜,二十四橋究竟在什麼地方

揚州二十四橋是唐朝江南的勝景之一,是昔日揚州禁苑繁華、風流盛事 的象徵。晚唐著名詩人杜牧,在《寄揚州韓綽判官》詩中寫道:「青山隱隱水 迢迢,秋盡江南草木凋。

二十四橋明月夜,玉人何處教吹簫?」這首詩的問世, 使二十四橋一舉成名。

唐人詩中除杜牧提及二十四橋外,還有韋莊的《過揚州),該詩最後兩句 是:「二十四橋空寂寂,綠楊摧折舊官河o"此外在其他詩文中再也找不到二 十四橋的蹤跡。五代時,由於戰亂,揚州淪為一片廢墟,而作為揚州繁華的結 晶——二十四橋,也為人們所淡忘。再後來,「二十四橋在什麼地方」也就成 了一宗疑案。南宋的王象之在《輿地記勝)中說:二十四橋。

隋置,並以城門 坊市為名。後韓令坤省筑州城,分布阡陌,別立橋樑。所謂二十四橋者,或存 或亡,不可得而考。』』 宋代科學家沈括曾經對二十四橋循著名字一一查找,在《補筆談》中寫 道:「最西濁河茶園橋,次東大明橋,人西水門有九典橋,次東正當帥牙南門, 有下馬橋,又東作坊橋。橋東河轉向南,有洗馬橋,次南橋,又南阿師橋,周家 橋,小市橋,廣濟橋,新橋,開明橋,顧家橋,通泗橋,太平橋,利國橋。出南水 門有萬歲橋,青園橋。

自驛橋北河流東出,有參佐橋,次東水門東出有山光 橋,又自牙門下馬橋直南……」沈括在上面所列橋的名湊成二十四橋之數,但 是下馬柝系明顯重複,濁河下無『橋』字,亦難定為橋名,而極負盛名的禪智 寺橋未列入其中,這不能不算是沈括的疏忽。 二十四橋是二十四座橋,還是一座橋呢?人們在這個問題上也存在爭 論。

姜白石在淳熙三年(1 176年)冬至日來揚州,寫下了千古絕唱《揚州慢》, 詞中有云:「二十四橋仍在,波心蕩,冷月無聲。念橋邊紅葯,年年知為誰 生?」若以姜詞的具體語言環境來看,似乎是指一座橋。

清順治十年(1653 年)七月,談遷游畢蜀崗司徒廟,向人詢問二十四橋,當地人說從此向南一里 多路即是。他特地去二十四橋懷古,並作《二十四橋》絕句一首:「斜陽古道 接輪蹄,明月扶疏萬柳西。橋上行人橋下水,落花尚自怨香泥o"從此詩中可 見二十四橋是一座橋。

這種觀點,在清代吳綺《揚州鼓吹詞,序》中也得到附 和。序中提到:「出西郭二里許有小橋,朱欄碧,題日:煙花夜月,,相傳為二 十四橋舊址。蓋本一橋,會集二十四美人於此,故名。」 清代李斗在《揚州畫舫錄》中寫道:「廿四橋即吳家磚橋,一名紅葯橋,在 熙春台後。……橋跨西門街東西兩岸,磚牆庋版,圍以紅欄。直西通新校場, 北折人金匱山。橋西吳家瓦屋圩牆上石刻『煙花夜月,四字,不著書者姓 名o"但是李斗在書中沒有肯定此處即為「古之二十四橋」。

清道光二十六年(1 846年),梁章鉅訪尋二十四橋,在《浪跡叢談》中記下 這樣的見聞:「二十四橋只是一橋,即今盂玉生山人毓森所居宅旁。玉生嘗導 餘步行往觀,橋榜上有陶文毅公題『二十四橋』大字,詢之左近建隆寺、雙樹 庵僧人,俱未敢以為信。』』由此可知,難定此橋即古之二十四橋。所以粱章鉅 在孟玉生所繪二十四橋畫卷上題云:「我居揚州不識路,二十四橋定何處?」 還有人認為大名鼎鼎的二十四橋是子虛烏有的東西,實際上從來就不存 在。它只是唐代揚州橋樑的總稱。

沈括只強調算度的精確,把二十四橋逐一 落實,而忽略了詩歌畢竟是文藝作品,大可不必這樣認真地對號入座。 唐代的揚州是個水鄉之城,其橋樑設施,不應由二十四座所局限。北宋 時,揚州城區南移至蜀岡南麓的平地上,原在蜀岡上的唐城早成廢墟,沈括只 看到以宋城區為中心的橋樑,而唐城區及其西北郊一帶的橋樑大多已無蹤 跡。

唐人李頎所作《送劉昱》中有一聯:「鸕鶿山頭宿雨晴,揚州郭里見潮 生。』』可見城內有漕河橫貫其間,與運河相通,江潮且能人郭。而城西北郊有 五塘,自西至東為陳公塘、句城塘、小新塘、上下雷塘。此地「車馬少於船」, 到了夜間是~派「夜橋燈火連星漢』』的景象。

由此可想像得出唐代的揚州何 止二十四座橋! 二十四橋是不是編碼為二十四號的一座橋呢?在詩歌中以序號稱橋的 不乏其例,杜甫詩句「不識南塘路,今知第五橋』』,姜白石詩句「曲終過盡松陵 路,回首煙波十四橋」即是。就唐代揚州而言,對於橋的編碼亦有案可稽。施 肩吾《戲贈李主簿》詩有「不知暗數春遊處,偏憶揚州第幾橋」之句。

張喬《寄 揚州故人》詩說:月明記得相尋處,城鎖東風十五橋。』』可見二十四橋或乃編 碼稱謂。因該橋可能是最富有藝術特色的橋樑,亦或是在遊覽中心,名氣大, 所以深為杜牧思念。 對於二十四橋的來歷,民間還有一個非常有趣的說法。據明代齊東野人 所撰《隋煬帝艷史》載:在一個月中天的夜晚,隋煬帝偕同蕭後及十六院夫人 等,至新造的一座橋樑上賞月,命朱貴兒吹紫竹簫,簫聲飄飄有雲之響,當時 橋未卜先知定名,蕭後請煬帝命名,因同游者二十四人,故名二十四橋。

這種 趣談常為人樂道,其實是作者從杜牧詩中的明月、玉人、吹簫等字面而牽強附 會出來的,不足為信。 一十四橋到底是一座橋,還是二十四座橋,至今仍見仁見智.無以定論。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一眼流年 的精彩文章:

「香港」之名從何而來

TAG:一眼流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