往事如煙歸去也,何須一夢到天涯
詩人簡介
任恩揚,筆名三求齋。昆明理工大學教授。中華詩詞學會、雲南詩詞學會會員,雲南省老幹部詩詞協會副會長。《滇老詩苑》編輯《翠湖春曉》主編。著有詩集《三求齋吟草》。
川 沙 行
明嘉靖三十六年(1557年)喬鏜調集川沙父老子弟築堡城。設東、南、西、北四座城門。現城東南還有頹城牆一段。上存宋岳飛詩碑、文昌閣。近旁有內史第、觀瀾小學。宋慶齡出生於內史第。黃炎培創辦了觀瀾小學。
新區不斷崛起,老街舊貌倖存。南、北市街,瓦頂木樓,街道狹窄,店鋪依然,節奏緩慢,民風淳樸。
「內史第」原稱沈家大院,為沈樹鏞祖上所建。清咸豐九年(1859年)沈樹鏞中舉,官至內閣中書,沈家大院改名為「內史第」。
「內史第」是一座典型的江南官宦宅第,又是一座國內罕見的名人聚集的江南民宅。沈樹鏞收藏極多且精,被譽為「富甲東南」。
2014年,川沙鎮被批准為「歷史文化名鎮」。三求齋主在船沙寓居兩年有餘,對小鎮情有獨鍾。
基督教堂
庭前一夢話滄桑,灰瓦白牆小教堂。
三女賢淑皆毓秀,兩婿豪傑俱棟樑。
是非百載煙雲散,功罪千秋流水長。
晚禱鐘聲傳海隅,川沙城角又斜陽。
註:宋耀如,宋慶齡的父親,在光緒十六年(1890年)擔任川沙地區牧師,舉家遷居川沙,住在內史第中。宋慶齡就出生在這裡。
川沙老街
前門柳樹後門槐,南市街連北市街。
店鋪新奇湊熱鬧,居家古舊享和諧。
流光溢彩時迷眼,蒼狗白雲常入懷。
往事如煙歸去也,何須一夢到天涯。
川沙公園
依依垂柳隱高樓,鳴鶴百尋綠水流。
雲靄迷茫蒼海秀,蒹葭茂盛白鷗游。
觀瀾軒內歌聲朗,自漾榭中舞姿悠。
隔岸黌宮文脈久,毛詩周禮傳千秋。
鳴鶴樓建於上世紀八十年代。「鳴鶴樓」匾額由趙朴初長老題寫。
護城壕河
柳枝拂水映城牆,正正方方四里長。
鐵炮三尊防海寇,木船百載運棉糧。
老槐虯曲經風雨,碧水潺緩訴滄桑。
千秋基業民為本,親民強盛害民亡。
川沙古鎮
珍聞異事傳川沙,築堡灘頭衛國家。
嘉靖城牆洇夕照,岳飛詩石染朝霞。
慶齡常憶內史第,黃老親植觀瀾花。
借問聞天可悔恨,廬山一炮夢寒鴉。
斷垣殘壁
重踏驛路到城垣,綠樹成蔭花滿園。
魁閣標高追學夢,岳碑雋古鎖忠魂。
觀瀾難覓歸鴻影,府第猶存雛鳳痕。
不識桑田滄海事,一蓑煙雨又黃昏。
內史府第
待整金甌百年期,內史第中遺古祠。
閬苑同生雙國 ,閭門培育兩麾旗。
今非昔比江山在,物是人非草木悲。
利祿功名隨逝水,品茗煮酒漫吟詩。
註:「內史第」原稱沈家大院,為沈樹鏞祖上所建。清咸豐九年(1859年)沈樹鏞中舉,官至內閣中書,沈家大院改名為「內史第」。
「內史第」是一座典型的江南官宦宅第,又是一座國內罕見的名人集聚的江南民宅,在「內史第」出生的名人有:碑帖收藏家沈樹鏞,企業家沈毓慶,教育家黃炎培,音樂家黃自、宋慶齡、宋美齡、宋子文。新文化運動的先驅胡適也在這裡居住過。
岳飛碑亭
春風疏柳拂東堤,武穆詩文乃舊題。
學士玉山任塌倒,老僧酒甕復高低。
試問古今官宦者,誰人入手不痴迷。
酒杯已是功名具,美色也成權位梯。
註:川沙鎮古城牆公園有岳碑亭。內有岳飛手書詩一首:「學士高僧醉似泥,玉山頹倒甕頭低。酒杯不是功名具,入手緣何只自迷。」
觀瀾小學
風梳翠柳夕陽斜,路上紛紛放學娃。
廊下紫薇風染韻,亭前丹桂月籠紗。
百年育種茹辛苦,幾載栽花莫漫誇。
聞道路遙知馬力,蘭槎激浪到天涯。
註:觀瀾小學已有120年歷史。
黃萬里
生逢治世忍留眸,空許為民志未酬。
赤子蒙冤成右派,丹心遺恨付東流。
三門壩陡沙龍動,揚子湖高神女愁。
我願天公常降瑞,國強家富兩悠悠。
護城河
老夫偏愛古川沙,四里城河浣落霞。
瘦柳木船盪綠水,一雙白鷺向天涯。
古城牆
殘牆斷壁夕陽斜,眾手壘城衛國家。
禦寇抗倭四百載,丹青永志放光華。
內史第
朱門灰瓦映丹霞,內史收藏富堪誇。
漢帖唐碑今可在,不知散入誰人家。
觀瀾小學
百年老校一奇葩,古訓誠勤育幼芽。
梁棟成林皆俊彥,嘖嘖清譽滿天涯。
岳碑亭
川沙鎮古城牆公園有岳碑亭。內有岳飛手書詩一首:「學士高僧醉似泥,玉山頹倒甕頭低。酒杯不是功名具,入手緣何只自迷。」
城頭垂柳夕陽斜,武穆手書震邇遐。
若是終朝如泥醉,寒林衰草暮啼鴉。
喬家弄
小街里弄舊人家,青石牌坊綰彩霞。
彪炳千秋功自在,任他聒噪井中蛙。
中市街
白牆灰瓦夕陽斜,石板路通五尺車。
古鎮風情今仍在,閑適自樂品新茶。
西市街
粉牆灰瓦路邊花,河畔角亭映晚霞。
飯店新開迎遠客,霓虹璀璨放光華。
北市街
西山日落滿天霞,灰瓦木門百姓家。
裊裊炊煙招子弟,莫教老父數燈花。
老街早市
老街狹窄雜訊嘩,翁嫗擺攤賣豆瓜。
早市散開歸寂靜,樹蔭設座斗兵車。
插圖源於網路
看完此文用·秒,轉發只要1秒哦


TAG:詩摘詞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