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白白」去哪了,雪鄉?

「白白」去哪了,雪鄉?

筆者小的時候生活在祖國北疆,每逢入冬,雪總會斷斷續續地下著,一冬天不融化。於是,放眼處,總是潔白一片,無論城市還是原野。母親說,我小的時候把雪稱之為「白白」,每逢下雪,都會興奮地喊著「下白白啦」,跑出家門和哥哥姐姐或者小夥伴,堆雪人、打雪仗,玩得不亦樂乎。

我想,兒時把雪昵稱為「白白」,無非是喜歡它能夠代表聖潔、乾淨、清爽,代表真,代表美。後來在北京生活,南方的同事聽我講起兒時對雪的記憶,尤其是講起1977年冬季,大雪下得和房子一樣高時,他們總是不可思議。也因此,看到了由於《爸爸去哪兒》的拍攝帶火了雪鄉的旅遊,我不禁感慨,旅遊業的發展,真正給群眾帶來想像不到的美好生活的體驗——南方長大的孩子,可以在雪鄉近距離體驗我兒時的雪趣,可以分享北方最美的冬季了!

然而,近段時間,「白白」不白了。位於黑龍江省牡丹江市海林市雙峰林場的雪鄉,點燃了2018新年旅遊業的導火索。只是,這導火索引爆的不是禮花,而是裝著烏黑火藥的炸彈:

第一響,炸出了坐地起價、上千元一夜的「黑心炕」,傷了遊客的心;

第二響,非法運營的麵包車,載著慕名前來雪鄉的10餘名女大學生鬥氣狂飆,奪走了花季少女鮮活的生命;

第三響,導遊在旅遊車上公然宣稱「九個月磨刀,三個月宰羊」,給出「要不錢遭罪,要不人遭罪」的選擇題……

雪鄉呀雪鄉,這是怎麼了?居然讓美麗的白雪成為驚悚的話題!

旅遊,是一項多麼美好的生活方式,它是伴隨著我國改革開放腳步才發展起來的朝陽產業,是人民群眾生活水平逐漸提高後才深入人心的幸福產業。旅遊的內涵,是欣賞美景,是陶冶情操,是凈化心靈,是美化生活,所以,雪才可以是「白白」,雪鄉才讓人嚮往。然而,缺乏規範管理、合法經營、有效監督的旅遊產業,缺乏責任心和使命感的從業人員,無疑是對產業形象的極大破壞,是對行業的抹黑,是對遊客乃至景區所在區域百姓的極不負責!

記得2015年,中國首批5A景區山海關遭遇摘牌的消息傳來,社會輿論可謂熱論一時。當時,山海關區旅遊局局長痛心疾首,哭著責罵自己是罪人,但也沒能挽回遊客和父老鄉親對這一歷史景區的失望。是呀,旅遊本該是「白白」的感覺,帶著一顆美好的心來,遊客如何可以承受黑色的野蠻或揶揄?

山海關被摘牌之際,一位旅遊界前輩對筆者直言:不行的就要摘牌,就要懲罰!遊客的滿意,才是旅遊業得以可持續發展的希望!

但說到底,懲罰不是終極目標。健康的行業發展、優質的服務,才是真理。雖然,我們樂見國家旅遊局責成黑龍江省旅遊委對「雪鄉導遊車上強售套票」事件立案調查,也樂見「黑心炕」的事情得到懲戒處罰,但更樂見的是,全國旅遊工作會議上,提出鮮明的「優質旅遊」工作導向,要求管理人員到旅遊一線去,到遊客最需要的地方去,真抓實幹,精準落實,一件事接著一件事辦,一年接著一年干,抓一件成一件……

從雪鄉回頭,可以看到,摘牌後的山海關景區,經過兩年的整改,已經面目一新、走向規範;再往南,可以看到,另外一個被摘掉5A景區牌子的長沙橘子洲頭景區,更是經過一年多的卧薪嘗膽,成功再次掛牌,奪回了失去的榮譽。相關報道中,最打動人心的不是這兩個景區改變了什麼,而是遊客在景區體會到真真切切的美感和溫暖。

有句話說,旅遊作為幸福產業之首,必須讓更多民眾從旅遊發展中獲得幸福感。幸福感是什麼?是兒時筆者對著雪花喊出「白白」的瞬間,是身邊越來越多的朋友循著「白白」的故事冒著嚴寒去北方,並陶醉於雪鄉之美的旅途。

希望雪鄉儘快根治頑疾,恢復旅遊市場的純凈和「白白」的美麗。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人民政協網 的精彩文章:

酸麻脹痛都是脊椎病的早期信號

TAG:人民政協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