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我有一位壞脾氣的媽媽

我有一位壞脾氣的媽媽

你是一位爸爸或者媽媽嗎?

你會歇斯底里的沖孩子嘶吼嗎?

你會失控的揍那個你號稱最愛的孩子嗎?

….

今天我想要試試捋一捋這失控的「嘶吼」。

我回憶起兒時兩件印象深刻的關於被揍被吼的事情,我盡量還原彼時內心感受,也盡量清晰描述我此刻的感受。

那年我大概六歲,一個炎熱的中午,乘大人們午睡,我帶著三四個小夥伴出門混「社會」。

南方農村的格子田裡,大人們上午插好的秧苗被太陽曬的蔫蔫的,灌著淺淺的水。也不知道哪裡來的興緻,我腦袋一熱就捲起褲腿,帶著小夥伴跑到田裡抓蝌蚪,一人一個小瓶子,個個都有收穫,興高采烈的帶著小蝌蚪各自家去了,全然沒留意到秧苗已被我們毀的面目全非。這事到下午就敗露了,那塊田的主人家和父母們都氣壞了,把壞事的小傢伙們一個個揪出來,一頓氣急敗壞的胖揍,還揚言要把我們吊在村裡大禮堂過夜。

事情最後的處理結果自然是父母們帶著娃賠禮道歉再把那塊田整個重新插秧。

我當下真的非常害怕,一直幻想自己在大禮堂被吊打的慘狀。

現在想起來卻更多的是慶幸,大人們雷厲風行,下手快准狠,讓我永生記住了這次教訓,再不敢輕易無視他人的勞動成果。而且一想起這樁童年趣事,我是可以大肆調侃母親當下如何歇斯底里如河東獅吼的,也可以直面自己當時的錯誤行為而不感到過於羞愧。

再有一件事。

小學二年級的時候,我得了一場大病,肺炎加淋巴結核,曠日持久的咳嗽。父親帶著我四處求醫,打了很多針喝了很多中藥花了不少錢。母親因為要帶年幼的弟弟妹妹操持家務還有農活。她太焦慮了,一聽到我咳嗽就唉聲嘆氣,有時候會氣急敗壞,或跟父親大吵大鬧,她連自己都安撫不了,更沒有力氣來安撫生病的我。晚上我躲在被窩裡咳嗽,生怕被隔壁的母親聽到。我有強烈的負罪感和羞愧感,覺得自己的存在是個錯誤,是我讓母親憂傷,是我讓父母吵架。

長大後父親告訴我其實我只是病了半年就好了,然而在我記憶中這場病卻佔據了整個童年,好像我一直在病著。如今才明白,不是身體病著,是心理病著。

所以,我生病是我的錯嗎?不是,可是在幼小的心靈里卻播種出了如此強烈的自責自罪感,當下的我無法辨別,把大人和自己的情緒通通熬成了一鍋粥,逐漸內耗成如此沉重的體驗,而這種體驗毫無疑問會如影隨形一生,直至你找到修通的辦法。

我在想,成年後為什麼有人可以輕鬆調侃童年被父母揍多慘,你可以感受到他的回憶里全然沒有痛苦,甚至有一絲得意或者驕傲。而另一些人卻羞於提起父母的語言或者肢體暴力?

可不可以吼孩子,可不可以打孩子,似乎不是那麼簡單就能回答的問題。

為了給孩子立規矩,避免犯原則性的錯誤,如果沒有更好的辦法,揍到他/她能記住這次教訓的程度,我認為這是打不壞的「打」和吼不壞的「吼」;而完全是為了發泄大人自己的情緒、壓力,更甚者如酗酒吸毒後的家暴,這將是致命的,不僅僅是身體上,心靈上更是。

然而這兩種情況都是極端,現實中的那些「失控」並不那麼好識別,因為通常二者糾纏在一起,大人自己有壓力有情緒要釋放,剛好小朋友又犯了不大不小的錯誤,這個時候,大人可算找到了一個情緒出口,各種吼叫、著急上火,行為上控制力差的就直接上手了。

如何緩解、如何善後?

首先,遠離衝突現場,給自己按暫停鍵。

當小朋友做了某件事情觸怒到了我們的神經,火蹭蹭往頭頂冒的時候、手掌已經抬高的那一刻,暫停,離開,去另外一個房間。

只要你能暫時離開,就已經很了不起。

然後問自己一些問題(用寫出來的方式更好)

我此刻的感受是什麼?憤怒?羞愧?擔憂?失控感?或者疲勞?迷茫…..去找到最精確的詞。

孩子犯的錯誤該對應什麼程度的懲罰?

我今天是否心情不好?經歷了什麼讓人不那麼愉快的事情?

…….

比如非常常見的一種情況,全職媽媽的自我價值感持續的降低或者職場媽媽因為工作的忙碌無法兼顧家庭的焦慮,通常你只要多問幾個「我怎麼了?我為什麼會這樣」,答案都會回到你自身的焦慮中來。

然後再回去面對孩子,給他與錯誤對等的懲罰,和他一起面對他的錯誤、做出相對應的處理。

這個時候我們是冷靜的、嚴肅認真的,對孩子而言,會相對公平。

顯然以上這種情況是我們先控制住了情緒和行為,已經是棒棒的的父母啦。還有些情況是,我們當下失控了,拼了命的吼了孩子或者揍了孩子。

你依然需要一個獨立的空間冷靜下來,問清楚自己,剛才發生了什麼?

最後,這是我認為最重要的一件事,為剛才自己的錯誤行為真誠道歉。

不僅僅是說對不起那麼簡單,靠近孩子、擁抱孩子,分享最具體的感受,跟他分享你的內疚、難過甚至羞愧,勇敢的跟他承認錯誤,,並謝謝他承擔了我們的壞脾氣和糟糕的情緒。告訴他每個人都不完美、都會犯錯誤、都會發脾氣,大人這樣,小朋友也這樣,可是我們依然愛彼此。(這聽起來有點複雜,相信我,孩子們完全能聽明白)

這個過程之所以我認為最最重要,是我們在做一個榜樣,一個表達和接納自己負面情緒的榜樣,一個真誠道歉的榜樣,一個表達愛的榜樣,一個樹立界限的榜樣。

記住,任何時候,孩子都在觀察你、模仿你,包括失控的時候。

我之所以認為這一步最重要最有效,是因為我發現多次跟孩子這樣做後,當我再次忍不住要失控發脾氣的時候,小朋友表現一次比一次輕鬆,比如妹妹挨揍了,姐姐會湊過去安慰妹妹:妹妹,媽媽可能今天心情不好啦,她還是很愛我們的,原諒她啦扒拉扒拉一堆的話。

我想起電影《心靈捕手》里, 威恩童年被繼父家暴的慘痛經歷,孩子把所發生的一切都內歸因,如果不是自己的錯大人為什麼要罵我打我?帶著這樣的信念長大的孩子理所當然成為了「問題少年」,因為反正我是錯的,我做的事情都是錯的。直到心理學家桑恩對威恩說了11次「it』s not your fault」不斷告訴他,這不是你的錯,這不是你的錯….如此,被捆綁的心靈才有機會被治癒,才有可能更自由。

威恩最終被解救被善待,是因為他是數學天才,而大部分的人,平凡如我們,如果童年期不曾被真正善待和愛過,就只能背負著沉重的枷鎖前行。

在這個社會整體焦慮值偏高的時代,我們每一個人都不容易,大人是,孩子也是。

我們無法避免承擔來自最親密的人的傷害。

這,是的確是一場修鍊。

以上記錄文字僅是個人的一些經驗和思考,供大家參考。

歡迎與我討論。

感謝你的閱讀,我們下次見。

(圖片來自網路,未知的攝影師,謝謝)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的精彩文章:

怎麼控制自己少發脾氣?

TA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