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紅色通緝令」可能成為引渡英拉的又一個借口

「紅色通緝令」可能成為引渡英拉的又一個借口

泰國前總理英拉自2017年8月逃離泰國之後,行蹤一直備受關注。在目擊者接連曝出英拉多次在英國現身的畫面之後,泰國官方已確定英拉目前身處英國,而對英拉的引渡程序似乎並沒有那麼容易。泰媒報道稱,國際刑警組織的「紅色通緝令」已成為引渡英拉的重要程序。(1月22日海外網)

在英拉引渡問題上,巴育政府作出了一系列表態。從其表態的觀點來看,歸納起來有兩個明顯特徵。一個是態度極其堅決,表達出了追逃決心,顯然是這是做給泰國民眾看的,也是為了應對國內輿論,如果不態度強硬,可能被遭受質疑。一個是行動遲緩,嘴上說是一回事,行動落實又是一回事。這也是泰國媒體為啥質疑泰當局在追蹤英拉的步伐上似乎總是落後一步的原因所在。

泰國選舉日期越是臨近,民眾對英拉引渡問題就越發會成為一個焦點。從這個角度而言,巴育政府想儘快消除英拉在泰國民眾中影響力,可能造成反作用。目前而言,雖然泰國民眾還未表現出更多的反彈情緒,畢竟泰國目前的經濟發展基本保持穩定,人民群眾的生活質量也能夠得到保障。不過一旦泰國經濟有啥閃失,人民群眾的生活質量有所下降,英拉問題必然再次成為了一個導火索。

退一步說即便巴育政府想引渡英拉,也不可能在這個時候。眾所周知的原因,一旦泰國當局把英拉引渡回國,必然引發民意撕裂,尤其是面對底層民眾,巴育政府要想順利實現國內選舉,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因此,想方設法讓英拉流落海外,盡量讓英拉保持沉默,在不影響泰國選舉的情況下,給予英拉一定的自由,這就是一種最佳選擇了。

正是基於這種考慮,巴育對英拉引渡問題的表態才有了一個180度的大轉彎。之前斬釘截鐵,大有窮追猛打的意思,之後則拋出引渡英拉不是泰國自身說了算的論調。巴育之所以要突出引渡英拉的難度,說到底就是在推卸責任,在為後續的決策找借口。英拉引渡問題在經過一段時間的發酵之後,必然要趨於平寂。但如何來掃尾後續工作,如何來向民眾交代,這個「紅色通緝令」就是一個絕佳的借口。

一方面泰國當局把引渡英拉的希望寄托在國際刑警組織的紅色通緝令上,因為離開了紅色通緝令,引渡英拉就成為了一句空話,一方面泰國當局又在與國際刑警組織合作上採取懈怠態度。在追捕英拉行動中,泰國當局,包括警察和檢察部門沒有顯示出向這些國家施壓的堅定決心,這才是英拉引渡問題的關鍵所在。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彈甲而歌 的精彩文章:

土耳其出兵阿夫林意在試探美國

TAG:彈甲而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