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愛的差別到底是怎麼產生的?

愛的差別到底是怎麼產生的?

愛人與愛己,在現在似乎已經不用再討論了,人們都會在自己的內心有一個共同的答案——愛有區別,愛親近之人比旁人更深,愛自己比親近之人更深,也許有的人會不認同後者,但沒有人會發對前者,這在中國人的心裡已經成為一種思維定式,不需要理由,現在也沒有人會追問原因。這一切都與兩千多年前的一個人,一個主張,一個爭論脫不了關係。

兩千多年前的戰國時代,一個叫孟軻的人出生在山東東南部的鄒國,他從孔子的孫子的弟子那裡學習的儒家理論,從此開始了他的統治,兩千年來,都不能擺脫這種統治。

當時的社會動蕩,各種學說紛涌而起,各自追求著自己的追隨者,不惜奔波勞累,歷盡千難萬險。孟子就是這樣的人中的一個,在當時的爭論中他的觀點是與孔子的思想一脈相承的,但也有自己的突破,最主要的是在兩方面,一方面是性善論的觀點,一個就是對於兼愛的反駁。性善論暫且不提,單說對於兼愛思想的駁斥這一點,在漫長的發展過程中,逐漸內化到我們的血液中去了,孟子主張愛有差別,在《孟子.盡心章句上》中,孟子談到「君子之於物也,愛之而弗仁,於民也,仁之而弗親。親親而仁民,仁民而愛物。」愛之而弗仁,君子愛物要用什麼呢?沒有惻隱之心,又怎麼會愛物呢?對什麼都不在乎的人又怎麼會有愛呢。

孟子時,人們愛自己弟兄的孩子要比愛鄰居的孩子多些在民間這是正常的,將這種愛推廣到鄰居和社會其他成員,才有了著名的「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這種主張後來被理解成了一種社會大愛,其實,這種說法的背後就是孟子所稱道的愛有差別,既然愛有差別,就自然會解釋社會上,關係近的人為什麼接近,親人為何而親近。這也是為什麼我們的觀念里會自然出現這樣一個概念——愛有差別。在根源上是我們民族在幾千年的群居生活里,因為分工的不同,就決定了自己和那些人交往,和那些人親近,其實這是社會賦予我們,無法拋卻的,所謂愛,就是在這種環境下,萌生的對於身邊的人的一種依賴,一種信賴,也可以說是自己的感情的寄託,我們歷代的先人都把這種感情冠之以「愛」的名義,其實這種感情的釋放,只是人的本能的釋放,只是自身的小愛,在這種愛里延伸出的是孝,親,相知相守,小愛自然成就小家,在小家裡這種小愛都是很容易讓人理解的,這也是在大眾心理深深埋藏,不用任何理由就能解釋的,也就是我們現在所說的家庭倫理。

但這種「小愛」有事不流動的,一個人處在什麼樣的環境中,和什麼人親近,愛那些人都是固定的,這個人這一生都會被這些「小愛」包圍,在溫柔鄉里沉醉。而對遠人之愛,對眾生萬物之愛才是大愛,這些是深藏人的本心中的,在平常中不易表現的。而必須在固定情況下才會流露出來的。不妨試想一下,為什麼一些文學藝術作品不符合家庭倫理,親情,友情愛情。卻能打動人們的心呢?喬峰僅憑喝酒就能交到真正的朋友,而不讓觀眾感到詫異只會為之叫好呢?難道只是一句好人有好報,一句擁有浩然之氣,就能讓大眾信服進而喜歡這個作品吧。關鍵就在於人們心中深藏的一種「大愛」讓人們相信這種結局,因為他們希望看到這種結局,希望有些東西能超越人們平常的生活,超出這種小愛,讓我們的內心的大愛綻放。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故人小酒館 的精彩文章:

TAG:故人小酒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