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說說那個既熟悉又陌生的西南聯大

說說那個既熟悉又陌生的西南聯大

西南聯大全稱:國立西南聯合大學,是中國在抗日戰爭期間設立於昆明的一所綜合性大學。西南聯大由當時的國立北京大學、國立清華大學及私立南開大學三所大學共同組成,前身為國立長沙臨時大學。在盧溝橋事變後,日本帝國主義全面發動侵華戰爭。為保存中華民族教育精華免遭毀滅,華北及沿海許多大城市的高等學校紛紛內遷。抗戰八年間,遷入雲南的高校有10餘所,其中最著名的是國立西南聯合大學。

1937年抗日戰爭發生,北京大學、清華大學、南開大學先遷至湖南長沙,組成長沙臨時大學,同年10月25日開學。1938年4月又西遷至昆明,改稱國立西南聯合大學。長期以來,後世對西南聯大的描寫都是以治學嚴謹、學風優良為主流,但是片面的描述顯然是對歷史的不負責任,其實在西南聯大學術成就斐然的背後,也有著不為人知的一面。

公正的說,西南聯大雖然只存在了僅僅8年的時間,但是確實產生了不少斐然的成就。很多專家都說過這樣一句話:西南聯大是世界教育史上的奇蹟!這所只存在了8年的「最窮大學」,卻被譽為「中國教育史上的珠穆朗瑪峰」。8年時間,西南聯大雖然只畢業了3882名學生,但走出了2位諾貝爾獎獲得者、4位國家最高科學技術獎獲得者、8位兩彈一星功勛獎章獲得者、171位兩院院士及100多位人文大師。

相比於現在的教學條件,當時可謂是艱苦至極。教授趙忠堯,為把50毫克鐳帶到昆明,冒著殺頭危險,化裝成難民,把裝鐳的鉛筒,貼身緊抱在懷裡,坐火車時,數天數夜不敢合眼。抵達昆明時,胸膛已烙上兩道血印,但趙忠堯卻為此雀躍不已,因為他保全了中國高能物理的全部家當。

朱自清患有嚴重胃病,在昆明因為飢一頓飽一頓更加嚴重,有一次得了痢疾,還堅持連夜批改學生作文,妻子勸他休息,他說「我答應明天給學生的。」書桌邊放著馬桶,整整改了一夜作文,拉了30多次,第二天人都脫了相,臉也沒洗就去上課了。

潘光旦右腿膝蓋以下截肢,行動不便,他住在郊區,要請人抬他到學校上課,從不遲到。力學教授周培源住處離聯大20餘里,沒有公路無法坐車,他只好買了一匹馬,每天早上騎馬先送兩個女兒上學,再騎到聯大。可以說是彼時聯大獨特的一道風景線。類似的事例還有很多,可以說,當時的文人志士還是很有那種早已消失不見的文人氣概的,為了能夠支援西南聯大,很多教授冒著殺頭的千里迢迢趕到昆明。沒有教室,就臨時租借加搭建,就這樣,在短時間內就迅速恢復了學術研究,並且不斷地創造著當時中國的最新科研成果。但是,就是在這樣一片「學術凈土」里,也有著很複雜的政治鬥爭。

面對著眾多先進知識分子雲集的西南聯大,國共雙方顯然都不會放過這個宣傳自己的好機會。一方面共產黨在西南聯大的內部,由上層教授開始逐漸發展自己的黨員。而此時的國民黨也沒有對西南聯大聽之任之,同樣努力試圖加以控制。

1938年陳立夫出任民國政府的教育部長,開始貫徹蔣介石「戰時教育平時看」的方針,加強對青年學生進行的「黨化」教育。為了能夠更快的吸收青年學生入團入黨,三青團中央幹事會(國民黨為拉攏教授學生專門成立的社團,後續發展至500人,並長期控制了西南聯大學生自治會)更是專門針對這一問題修改了團章,將團員年齡改為16—25歲,此後大學黨部,自可專以教職員為對象,黨員年齡當在25歲以上。這一矛盾在1940年蔣介石的一封電報中,就能一窺西南聯大內部嚴重的黨派鬥爭,電報說:「根據昆明西南聯合大學中共負責人姚圻池、張際尚(女)(姚張二人均系陝北抗大派往)、侯仁仲等在校活動日趨激烈,於三月五日煽動該校工役三百餘人全體罷工,要求增加餉,校方允每人月加五元(每人月餉自二十二元至三十元),膳費繳半數,始於十日復工。現復出版壁報,謾罵政府腐化、國民黨專政以及陝北、河北國軍開始剿共,減削抗日國力等荒謬言論。現該校中共黨員已有二百七十餘人,當地政府及學校當局不甚徑意等情,特電知照,即希注意。」就這樣,你拉我奪,後來根據國民黨的統計,被發展成為黨員的教授為85人,而當時教授總數僅為155人,也就是說超過了一半的教授都被發展加入了國民黨。

除了正常的發展黨員之外,其實西南聯大內部還分別安插有特務進行監視。曾在1941年考取西南聯大的原中共鄂西特委書記馬識途就曾所說:「當時在聯大的政治力量十分龐雜,有特務的力量,有雲南的地方勢力,有張國燾的所謂非常委員會的特務勢力,有托派的勢力,還有鼓吹第三條道路的美國的隱秘活動。」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嘮嘮歷史 的精彩文章:

洪秀全和孫中山一統天下的時候,竟然首先祭拜他……

TAG:嘮嘮歷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