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他說,叫我六吧,因為現在大理六郎、太郎、六太郎越來越多了……

他說,叫我六吧,因為現在大理六郎、太郎、六太郎越來越多了……

GIF

從大理回來近一個月,看那邊朋友的微信朋友圈,簡直是一種折磨……這次匆忙的行程,抽空去拜訪了原本想收入進《發現雲南》的一對旅居大理的日本夫妻,他們剛迎來第三個新生命,在蒼山下的樸素生活仍舊是烤著太陽,種著地,自給自足。

· 他們都叫我:資深大理人 ·

我只是在這穩定生活

去年編輯Sarah去大理採訪,第一次見到六太郎,是在大理柴米多農場餐廳的美食市集上。他不緊不慢地做著拉麵,自得,每次來趕集,就只賣固定的碗數,賣完為止。

吃完拉麵,得到同意,Sarah和攝影師跟著去了他在銀橋鎮的家。這是這個來自日本千葉的新大理人,在大理生活七年的第三個住處。

這次的拜訪,根據六太郎給的地址坐標,我走進了銀橋鎮。老村子正在進行好家庭評選,基本戶戶都掛了 「好媳婦」、「好婆婆」 的牌。

坐標的目的地,是一間名叫凈地的禪修旅店(這家下回單獨介紹)他說:「到了那個門口,就給我打電話吧!」

車開到山半腰,在村民的指點下,停車下車,繼續步行。

終於來到了原本是一所荒棄小學校舍的 「凈地」。沒過多久,六太郎就從一旁的小道里出來了。

一見面,他就說:「叫我吧,朋友都這麼叫我,現在大理的外國人越來越多,六太郎、六郎、太郎,很多很多……」

於是跟著他,我們彷彿鑽入了更深的大理,更深的銀橋。

· 流浪和旅行是一回事嗎?·

浪著浪著就安定了

六的家門口掛著一排彩色小幡旗,是他在泰國時買的,也是在那裡,他認識了現在的太太阿雅。

從學校畢業後,他就開始了 「流浪」 的人生,邊走邊學邊玩。因為好性格,每到一個新地方,都能結交到有趣的朋友。

有時,他也會嘗試 「工換宿」 的旅行。住在房東家,幫忙打雜,因此學了不少手藝。比如種菜、榨油、做木工、蓋房子、排暖氣、砌披薩爐……

▲ 兩個多月前,六和阿雅剛剛迎接來第三個寶寶

七年前,阿雅的意外懷孕,讓六有了人生第一次的 「方向猶豫」:回日本,還是繼續?最後他們還是選擇安生在了大理,組成家庭。

▲第一個孩子出生時,六的畫家朋友給畫的肖像

由於不通中文,六託人從日本買回自然分娩的書,自己在家替阿雅接生了他們的第一個孩子。

「一開始也特別緊張,但學習了以後覺得還好。沒什麼特別,都是以前的人做的事情,只是現在很多年輕人都不知怎麼做了。」

孩子出生後,六和阿雅搬了幾次家,從古城邊逐漸搬到更遠的半山銀橋鎮。租下一座白族院子。

在他們搬進來前,這個院子早就荒廢了。因為日晒厲害,屋頂還長出了不少仙人掌,村裡有些老宅牆頭還豎著龍舌蘭。

六花了將近一年的時間將院子里無法居住的問題進行重修和改善,就連電,也是他自己想辦法去通的。

他在院子里建了一間新的衛浴間,自己裝上了太陽能電板,以幫助家人能有方便、清潔和溫暖的洗浴。

他還砌了一座披薩爐,去的時候正在和一些 「土+草」 的泥料,打算在爐子外面加一層保暖。

跟著六進門,發現院子里正在做味增,三口大桶鍋里燒著翻滾的黃豆,蓋子一開,香得不得了!

黃豆燒好後,就要用他自製的酒麴,用來發酵味增了。

做一次味增大概要一年的時間,完成後六會帶去市集上銷售,他也釀米酒,太太則會做一些日式料理和腌漬菜。

▲ 熱鬧的每月一次柴米多大市集

問起市集,這次六說他現在只去趕每月那次最大的市集了,因為在忙著做樂器,和給朋友幫忙做DJ。

說著,他領我去院子的二樓,拿出一隻剛做完的 「笛巨」(Digeridoo,澳洲原著名傳統樂器)吹起了起來。比起去年我們採訪時他秀的那支,要更精細,音色也好。

我探頭一看,二樓的暖氣,也是他自己動手排的,用最原始的鐵皮管子。「功能達成」,是六太郎對自己所有手工活的要求。

「儘可能用當地材料,儘可能是舊的或者廢棄的材料,只要它們能完成作用。」

孩子最喜歡的籃球架,也是六太郎在菜場和修葺廠里揀回的 「垃圾」 巧手重生的。

· 自足耕食,永續生活 ·

離土地更近一些

六從來沒有系統地學過中文,可他的口語非常流利。七年來,他已經很好地融入大理、融入這裡的自然生活,並與土地相生。

他在後院養雞,雞蛋是留著自己吃的,有時阿雅會做一些雞肉料理去市集上賣。

離家不遠處,六又領了塊菜地,地不大,分成了許多小塊,分別以「無為」 的自然農法種著番茄、菠菜、捲心菜,以及少見的心裡美(蘿蔔)、牛蒡、紫蘇等等,不施任何化肥或有機肥。

平日基本上都是六一人打理,「很辛苦,當然也很自然,幸福。」

雖然菜地產出不大,但好在他種菜的首要目的是滿足一家人三餐的需求。只有在旺季有些剩餘才會去市集上分享。

每次收成後,六都會把一部分的食物晒乾,刨出種子,留給下一季播種,在分隔出的土地上,他遵循 「輪作」 原則,給土地以合理的能量交換。

市集上,六還會把食物的種子,分裝成小包,銷售給有需要的人。尤其是一些罕見的品種。

火麻是城市裡不多見的食材,六將火麻籽榨油,這樣的火麻油既可以吃,也可以製作成天然的護膚品。

而榨過油的火麻籽殼,一部分六用來餵雞,一部分就研磨成細粉,加入麵粉可以做成餅乾和麵包,還可以撒在酸奶上直接吃。

▲ 小時候六住在城裡,沒有農耕經驗,一樣吃著泡麵和快餐

六說,他期待的不僅是自己家人或大理的朋友能達成這種 「自給自足」 的狀態,而是很多大城市裡的人也可以自己做簡單的家庭菜園。

「當你感受到食物入口的不同,想法也會改變,我希望看到這樣的改變,我們都能自己做點什麼,不要全部依賴商業體系里的工業生產。

的確,在當下無論是稻田裡的莊稼,還是人類的生活,都越來越依賴於一個巨大而無形的體系。我們的創造力就在被這種體系削弱。

當農業耕作生產被專業化和職業化,需要彌合的不僅是土地被剝奪多樣性種植後所造成的營養斷層,還有耕種者逐漸喪失的非工業能力(包括了自然感受力和自我療愈力)。

而我所好奇和嚮往的六的生活,無疑是在繁華紛擾的面前,展示了生命原本的面貌和生活樸素的畫像。

它簡單又複雜,卻讓人思考。

本文部分圖文自《LOHAS樂活》2017年6月刊

編輯_伍嬌,撰文_顧妍、伍嬌,圖_方磊

環保|自然|簡單|健康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LOHAS樂活雜誌 的精彩文章:

大寒:歲事告成,八臘報勤

TAG:LOHAS樂活雜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