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天下 > 德國邊境小鎮梅特拉赫

德國邊境小鎮梅特拉赫

德國的小城,氣氛好,趣味多,幾乎沒有例外地,都有生氣蓬勃的小街,都有隨時可以坐下來喝咖啡、飲杯酒的咖啡店和酒館,更叫人歡喜的是都能夠聽到中古的鐘聲,又都有21世紀的精神。

位於德國、法國和盧森堡三國邊境的梅特拉赫(Mettlach),是眾多德國小鎮中的一個。薩爾(Saar)河環繞小鎮,林木蔥籠,教堂古堡在樹梢枝葉間閃動……日爾曼文化的徵象中,滲透著法蘭西文化的情調。這樣的小鎮,有一套屬於自己的「地方歷史」、「地方智慧」,也有屬於這個地方的文化厚度和活力。

梅特拉赫位於德國的西南部,與法國、盧森堡相鄰。中世紀時,修士和騎士是小鎮的靈魂;法國大革命後,這裡漸漸以瓷都而聞名,在21世紀的今天,唯寶(Villeroy & Boch )則成了這個小鎮的精神。有著巴洛克風格的修道院老修道院,現已被改成唯寶公司總部、唯寶歷史博物館和唯寶產品展示廳;隔岸相望的Saareck古堡,原是Boch家族的產業,現成了精品酒店,招待專程到訪的客人;還有千年歷史的Old Tower……徜徉於小鎮的古建築間,或許可以更深切地了解到,為何歐洲的小鎮會時常有著那樣輝煌的生命力。

確實,在今天梅特拉赫因唯寶而知名,其標誌性古建築老塔多次出現在唯寶出品的餐具上。古建築是城鎮的寶藏,同時也唯寶的驕傲。不長的商業小街上,陶瓷店一間連一間,古董店裡擺設著唯寶曆年來出產的經典瓷器,吸引著探訪者的好奇心,唯寶專賣店裡則是琳琅滿目的陶瓷新品……來小鎮遊覽的人多半也是沖著瓷器來的,甚至有人特意驅車前來。小街上,一處房子竟用陶瓷在白色的山牆上拼貼出數只沙洲上驚起的大雁,此情此景恍若已入蘆葦深處。

一日顛簸,抵達梅特拉赫時,已是傍晚。入住Saareck古堡酒店,看到整個古堡都被蔥翠的樹木所簇擁,再遠處是如黛群山。梅特拉赫正處于山谷之中,而薩爾河從其中蜿蜒流過。

整整一天,身體都保持快速移動之中,眼睛也已習慣了高速行駛中的模糊色彩。突然停下來,仿若被寧靜所驚醒。深吸一口氣,這裡已是古堡,此行的目的地。古堡的大廚Harald Brecht早已備下新鮮鹿肉,以慰我的長途勞頓。

人一旦累的時候,即使是再美的風景也不過成了些模糊的色塊。嘴巴還在回味鹿肉的時候,身體便恍恍惚惚上樓休息了。第二日早上,我被屋頂上的烏鴉叫醒,想起一日的旅程仍恍如夢中。我漸漸憶起自己身處何方。床、白色床單、古舊的衣櫃、斑駁的木地板、高背的木椅,一些物件逐步闖入眼帘。這是Saareck古堡。推開窗,陽光透過綠色的藤蔓照射進來,涼爽的空氣迎面撲來。我打了個寒顫,儘管這已是德國極少見的熱天,但清晨還是有些寒意。桌上的房間鑰匙上,寫著這個房間的名字「Orleans」,應是個法國地名。據說這座古堡有21間客房,每間都有獨特的名字,並且裝修風格各不相同。

走下樓,樓梯上方的牆上懸掛著兩隻鹿茸標本。而每處樓梯拐角處的牆面上也都鑲嵌有鑄鐵裝飾圖案。每個物件似乎都有故事,等待人們傾聽,只是我並不能確切知曉。我所能了解的只能是故事的大概輪廓。這棟建築依據建築師Ludwig Arntz的設計圖紙而建,於1903年完工。古堡位於樹木蒼翠的幽靜花園之中,緊鄰Saar河,一直作為寶赫家族的住所。直到近年,主人搬到了更為幽靜的山中別墅居住,這裡才改成酒店,成為唯寶公司的接待中心,負責接待來自世界各地的唯寶的客人。文字只能記住事件,更多的細節,如古堡主人童年的悠然時光、叱吒商界之後的靜謐、戰爭期間的陰霾日子、和平時期的燦爛陽光……古堡不語,歲月見證。對於異鄉人,只能靠想像補充了。

早餐罷,在古堡工作人員的指引下,參觀了21間客房中無人入住的幾間。獨特的室內裝潢,營造出不同地域的風格。推開一扇扇門,古堡剎那間成了裝載萬國家居樣板的萬花筒。儘管每個房間風格迥異,甚至其背後的文化背景也各有不同,但無論在哪種風格的房間中,唯寶的陶瓷用具和衛浴產品都能完全融入房間,成為塑造氣氛不可或缺的部分。房間「Nanking」就與眾不同,寬大原木製成的頂柱,撐起寬敞的衛生間。而房間的正中間是矮木架架起的浴缸,這或許是歐洲人眼中亞洲風格的代表?另一間「Cannes」則營造出典型的南法風格,明亮清新,典雅沉靜。置身其中,當忘身在何處。

Saareck古堡周圍的花園,據說原是寶赫家族的私家花園,現在早就向公眾開放了,成為鎮上居民散步休閑的場所。這處園子的歷史可追溯到19世紀50年代,當時Eugen Boch執掌唯寶公司,他在梅特拉赫的薩爾河上修建第一座橋。Eugen Boch喜好農藝和飼養家畜。他建立了一些模範農場、一座生產肥料的工廠和普魯士萊茵蘭地區第一座私人馬場,並從一位領主的手裡買到了他的第一匹馬「Vezier」。除了在工業上的貢獻之外,他對於梅特拉赫當地的農業也頗有貢獻。他從瑞士引入的家畜,能適應當地潮濕牧場上的粗草。他將這些優質品種的家畜提供給當地的農民。1892年,在他們的金婚典禮上,他作為工業家和慈善家被授予了爵士頭銜。

昔人已去。這園子少了馬匹的嘶鳴,卻多了遊人的低語。傍晚或清晨總能看到人們在古堡周圍的草地小徑上散步或慢跑。園子開放本身,或許也可以看成是唯寶進入現代以來對自我身份調整的一個表現。儘管唯寶是歐洲一家歷史悠久的典型家族企業,但這家企業卻並不固步自封,而是時時融入當時的歷史潮流。在崇尚開放和國際化的現在,唯寶早在1987年就成功上市。從這個角度來看,私家花園的開放,就是件頗具象徵意味的姿態。

這裡還有件有趣的事情,Eugen Boch的太太正是唯勒瓦家族的Octavie Villeroy,也正是從這個時候開始,兩個家庭真正成了一家。Eugen Boch除了農業和工業上的貢獻之外,他還是位身體力行的業餘藝術家。現在我們所能看到的當時Mettlach景色的畫作,就多出自Eugen Boch之手。

老修道院是這個鎮子里的標誌性建築,它建於巴洛克盛行時期、具有典型巴洛克風格的修道院,位於Sarreck古堡對面,緊鄰薩爾河,現為唯寶總部的辦公大樓。

梅特拉赫所在地區歷史上是德法戰爭不休的地方,多少年來一直硝煙不斷。老修道院曾是一座本篤會修道院。法國大革命期間,法國的領土遠達萊茵河,因此梅特拉赫也屬於法國的控制範圍。1802年,法國政府沒收了修道院的全部財產,這棟建築也自然成了政府的資產。此後,在一次公開拍賣中,來自特里爾的印刷商Jacques Leistenschneider買下了這棟建築。然而,他只使用了其中的一小部分,其他部分都遭到不同的破壞,甚至許多窗框被周圍的居民拆除用作柴火取暖,或用作建房的材料。

這棟建築交通便利的優勢吸引了Jean-Francois Boch。當時還沒有鐵路,歐洲的道路系統又十分落後,陸路運輸以馬車為主,道路泥濘難行。對於瓷器製造商來說,這樣運輸方式會造成大量瓷器的破損,極大地增加了陶瓷的成本。利用河流進行水路運輸,成了那時候運輸易碎瓷器的最佳方式。這座修道院建築緊鄰河道,原料和產品的運輸都非常方便。因此,Jean-Francois當即決定以兩倍於當初拍賣的價格從Leistenschneider手裡買下了修道院。從此以後,Old Abbey就和陶瓷建立了不可分割的聯繫。Jean-Francois Boch在其中建立的陶瓷工廠,至今仍在使用。直到1860年,從Saarbrucken到特里爾的鐵路正式通車,梅特拉赫才進入了鐵路運輸體系。

在Boch家族買下老修道院的時候,鎮上僅有160多名本地居民。到了19世紀50年代,這塊位於薩爾谷地的地方,已經成為一座有教堂、醫院設施齊全的小城鎮了。當時,寶赫家族和唯勒瓦家族聯合成立的唯寶已成為國際上著名的陶瓷行業領導廠商,總有近7000名員工,分別在7家工廠和分支機構工作。這個鎮上的大部分人都和唯寶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繫,他們也以自己能生活在這樣一個古鎮而自豪。

現在,老修道院里除了唯寶總部的員工的辦公場所之外,還建有唯寶陶瓷博物館、唯寶康體設施體驗中心和唯寶餐具展示中心等。站在Old Abbey高大敞亮的走廊,看著人們從唯寶和唯勒瓦家族的傳人畫像前經過,時空交錯,令人著迷。建築、企業和個人的歷史在這個時空中交匯,構成一幅與陶瓷緊密相關的畫卷。

(文、攝影/施興海)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路客海外深度游 的精彩文章:

TAG:路客海外深度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