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如何評價於CES2018發布的HTC Vive Pro?

如何評價於CES2018發布的HTC Vive Pro?

關心VR的朋友們肯定都知道,HTC在前不久的2018CES大會上公布了全新的Vive Pro頭顯,雖然它不是「Vive 2」,且不會取代初代Vive的繼續對外銷售,但從多項配置來看它都提升了PC VR頭設的門檻。

Δ 有文字的圖片可點開大圖查看

以下即是外媒Road to VR(經我編譯後的)對這款新設備的全面試用測評,文末還有本人的額外友情提示

屏幕升級 清晰度提升

亞像素沒了

首先,最重要的是頭設在顯示方面的進步:像素提升78%,PPI提升37%,解析度從原先的2160×1200提高至2880×1600,從2K到3K的變化足以使得虛擬世界的清晰度大不相同。在使用初代Vive時,我們時常能在2160×1200解析度的顯示屏中看到亞像素(一般的液晶顯示屏上每一個像素都由紅綠藍三色的亞像素組成,以呈現白色或其他你所看到的像素顏色),而透過全新的Vive Pro的鏡頭來看,不僅這些亞像素不見了蹤影,甚至連單一的像素也變得難以被肉眼捕捉,顆粒感大大降低。

「紗窗」效應最小化

伴隨著像素密度(PPI)的增加,VR痛點之一的「紗窗」效應(SDE,Screen-door Effect,又稱「紗門」效應)也會得以緩解。所謂的「紗窗」效應就像是在我們的肉眼和圖像之間隔了一層「絲襪」,導致畫面模糊,圖案也看不清楚。此次Vive Pro的PPI達到了615(初代為448),很大程度上消除了這個問題,特別是在稍暗一些的場景中,它將很難再影響到用戶的感官體驗。

鋸齒和色差是下一項挑戰

如果你聽到仍有人在吐槽Vive Pro有相當嚴重的「紗窗」效應,我敢打賭他們實際上是在談論鋸齒(aliasing)和色差(むら,即日文漢字「斑」,mura為其羅馬發音)。

「aliasing」的標準翻譯應為「圖像摺疊失真」,在3D圖像中受解析度限制,細緻的物體邊緣總會或多或少地呈現三角形的鋸齒,究其成因還是沒有足夠的像素支撐組成較長的物體邊緣線條。所謂的抗鋸齒技術很大程度上就是在做隱藏好這些小三角的工作:通過對圖像邊緣進行柔化處理使其看上去更平滑,更接近實物。你是否能感覺到明顯的鋸齒實際還是取決於具體的應用程序,即使是Vive Pro也無法完全杜絕這一現象的發生。

Δ 鋸齒越明顯畫面越「糙」

「mura」描述的是當顯示器亮度不均勻從而造成各種痕迹的現象。假設你將整個屏幕顯示設置成藍色,零色差意味著每個像素都能和它的「鄰居們」一樣發出同樣的藍色和亮度;當某個像素到下一個像素的顏色和亮度有明顯差異時,就會產生色差。

色差的表現形態不盡相同,可能是橫向條紋或四十五度角條紋,可能是切得很直的方塊,可能是某個角落出現一塊,也可能是完全沒有規則可言、東一塊西一塊的痕迹。好消息是Vive Pro對於色差的修正工作至少和原來的Vive做的一樣好(甚至可以說是相當出色),但相較於在改善SDE上取得的成果,想要進一步優化色差的解決方案可能會遇到更多瓶頸。

更清晰,更沉浸

Δ《Driftwood》

綜合更高的像素密度(帶來更少的鋸齒和更不明顯的顆粒感)以及穩定的色差校正所帶來的成果,我們在使用Vive Pro觀看虛擬場景時清晰程度有了很多的提升。並且在這方面我們每前進一步,都會感覺到離一個「真實」的虛擬世界更近了一點。

在第一次使用Vive Pro時,當我身處《漂流木(Driftwood)》經過精細渲染的遊戲場景時,我不禁對其所模擬的自然環境的逼真程度感到驚奇。當然,Vive Pro沉浸度比原來的Vive有了實質性的突破,解析度等視覺方面的進步並非是唯一的功臣——更貼合舒適的耳機、更便捷的使用環境以及更精準的跟蹤技術都功不可沒。

更符合人體工程學以及易於使用的增強功能

可調式頭帶的改良

讓我們從它的舒適度開始講起。Vive Pro配備的滑帶就像暢聽智能頭帶(原始版Vive的可選附件,)的改進版本,不可否認它的體積會比較大,不過一些微妙的改動就能讓它變得比原本佩戴起來感覺更舒服。

新頭帶在佩戴時和舊版頭帶基本相同——背面有一個旋鈕用於收緊頭設,但是對頭部背面的填充結構的設計有所改變。至少在我使用它和暢聽智能頭帶進行對比測試的20分鐘內,新頭帶可以更輕柔地貼緊在後腦上,而不是像暢聽頭帶一樣緊緊地夾住使用者的腦袋,它比後者更容易讓用戶找到一個舒適的位置去佩戴。

顯示器外殼和背面滑帶的連接部分也離你的太陽穴更遠,兩側的耳機不再完全包圍你的頭部,在不影響音效的情況下讓人不至於覺得「壓迫感」太強。

這個改動帶來的另一個好處是:在你需要翻起耳機戴上設備時能有足夠的空間從容地將自己的頭套入滑帶,避免了耳機經常被耳朵掛到順勢彈下。如果你還是覺得耳罩式的耳機過於礙事,那就索性把它們去掉,從HTC的各種報告里我們已經確認耳機是可拆卸的

除了以上這些直接影響佩戴者體驗的、在功能性和舒適度之間作出的平衡改進,新的Vive Pro在造型上耐看了不少,整體身材更合理,一改前代的臃腫和突兀,雖然重量沒有變輕,但畢竟顏值的提升也能算是一個巨大的buff了。

PS:必須申明的一點是,想要評估一款頭顯在長時間使用下的舒適度,至少需要連續佩戴它長達一小時或更久;因為在一兩個小時後,某些結構設計可能會變得很不舒服。僅以我的短時體驗來看,Pro全新的人體工學設計還是很不錯的。

瞳距、鏡距調節更簡單,便捷按鈕就在耳後

耳機兩邊的半隱藏式旋鈕可以用來調整鏡頭到眼睛的距離(似乎很多人不清楚這個功能),顯示器外殼的底部還有一個旋鈕可以讓你輕鬆地前後滑動外殼,且顯示器部分和初代一樣與面部持平,只要調整得當便不會漏光。

更值得一提的是,在官網Vive Pro設備參數的「感測器」一欄我們可以看到一個新名詞——瞳距感測器!如果理解正確的話,這個新感測器應該可以給用戶的瞳距調節提供更直觀可靠的參考,而不是像之前那樣只能單憑感覺靠運氣亂擰。這對於近視且度數較深的朋友來說可以算是最實用的、可以明顯改善眩暈問題和增加使用時長的功能了。

此外,這次在頭帶自帶的耳機上還有一些實用性的按鈕。左耳機的側後方是一對音量鍵,無需調出VR菜單直接就能在應用能調節音量。右耳機的相同位置則是一個靜音鍵,可以即時關閉設備的雙麥克風,這也是一個很有用的附加功能,它可以讓你在與耳機外的人交談時將自己靜音,避免打擾到社交體驗中的虛擬同伴們。

第二隻「眼睛」,第二次機會

最初,Vive上的單攝像感測器是用來捕捉傳遞用戶在真實世界的視野畫面的,同時HTC希望開發者們能找到有趣的方法去開拓它的其他用途。但無論出於何種原因,開發人員似乎對此並不感興趣,甚至許多用戶也漸漸地忽略了它的傳輸功能,Vive的攝像頭已經被絕大多數的人所遺忘。

儘管沒有達到預期的效果,HTC仍沒有放棄它,相反還為它增添了一個拍檔,給了它第二次機會。加入了第二個攝像感測器後,設備能捕捉到更廣闊的用戶視野,配合3D成像和立體聲,輔助玩家在不摘掉頭顯的情況下就能對周圍空間輪廓有一個把控。

立體攝像機也許還能幫助實現開發者們的更多想法或創意,例如,可以利用立體視差信息技術改善手部跟蹤和計算機的視覺處理問題。雖然HTC並未將其設計成inside-out式的攝像感測器(一般PC端頭顯如Vive和Oculus Rift採用的是outside-in追蹤技術,而inside-out技術多實用於VR一體機),但興許有人會嘗試一起破解它。總之,只要這個功能體現出足夠的價值與潛力,開發者們自然願意為此付出更多。

SteamVR Tracking 2.0蓄勢待發

值得期待的性能升級還包括對最新SteamVR追蹤技術的支持。當Vive Pro在本季度晚些時候推出時,它還不會搭配valve基站2.0(產品最初將只包含頭戴設備和耳機),不過至少感測器是最新的,一旦2.0的基站準備到位便能馬上支持它們的正常定位。

新型感測器配合2.0基站一起工作,可以大幅提高定位射程:HTC表示,Vive Pro能夠提供大約10米×10米將近100平方米的追蹤區域多達4個的2.0基站也能更好地進行追蹤覆蓋,保證精準度。就算對於大多數家庭用戶來說無法充分利用這些空間,但至少意味著Pro具有更強大的跟蹤靈活性——無論是對於想要突破限制的消費者,還是對商業/企業大型VR空間用例來說,都是如此。

大問題:價格

我在上面已經談了很多我認為的Vive Pro在各方面令人印象深刻的升級,這將使得PC端的VR硬體在2018年仍能繼續保持一定的新鮮度。不過還有一個頗大的問題尚未揭曉,這也是HTC在聲明中有意避開的——價格。

不管一款頭設的性能有多好,價格的高低無疑都會影響到其對市場的刺激能力。HTC在VR頭設領域的專業值得我們認可,家庭用戶也會對眾多改進感到滿意,但Vive Pro給我的感覺更像是在向企業/商業用戶示好。作為參考,Vive的BE商用版VR系統定價高達8288人民幣,這個價位恐怕對許多最最「鐵杆」的VR消費者來說也有些難以承受。一旦Vive Pro的價格高於Vive最早的發售價格(¥6888),可以想像必然有很多Vive的早期用戶會大失所望。

Δ 商用多人套裝價格高達5W

HTC承諾在今年晚些時候會和大家分享更多Vive Pro的可用性和定價細節,也只有到那時我們才能清楚地看到這款全新的頭戴式VR設備將對行業產生多大的衝擊力。

Spy的友情提示

PC配置也需與時俱進

Δ 初代Vive推薦配置

性能升級了,價格提升是一部分,支撐性能的硬體配置自然也要升級,除了價格還是未知數外,Vive Pro的推薦PC配置也極有可能會發生改變。雖然HTC的VR產品營銷經理承諾Pro的最低配置將保持不變,但在我看來言下之意就是:想享受到新產品更佳的性能也許你可以換台電腦了。

無線雖美好 但仍有延遲

本次隨Vive Pro一起推出的還有採用了英特爾WiGig無線技術支持的Vive無線升級套件。毫無疑問,能夠擺脫那根礙事的數據線,加之配合2.0基站追蹤覆蓋的超大場地絕對能帶給用戶無與倫比的空間感體驗。

不過這裡還是要給各位潑一盆冷水:國外的一位VR媒體記者在CES上試用過後認為載入無線套件後和常規的數據線相比,在頭部有大幅度移動時延遲還是比較明顯的,而他本人在去年測試英特爾WiGig VR和Display XR原型機(Vive無線套件的前身)時延遲卻比現在要小很多。

大家都知道,在VR中保持運動時畫面出現較大延遲絕對是致命的缺點,因為這正是很多人產生眩暈感的罪魁禍首。如果不解決這個關鍵性問題,那麼官方打出的「無拘無束的VR體驗」的口號就只是空中樓閣,Vive無線升級套件作為一個需額外購買的可選附件,對用戶的吸引力也會大打折扣。

期待的Knuckles沒有來

Valve的Knuckles控制器在去年7月份就陸續分發給了眾多遊戲開發者,所以很多粉絲也很期待這次它會隨Vive Pro一起進入消費者領域。可惜的是,他們等來的不是Knuckles的消息,取而代之的是一款詳情未知的、經由全新設計的升級版Vive wand。

GIF

Δ Knuckles Controllers

事實上,由於HTC和Valve在Vive的開發上保持著密切合作,因此人們都想當然地認為Knuckles會成為Vive系統的一部分,HTC的這波「反水」大概是本次放出的所有有關Vive Pro的新動態中最出乎媒體意料的一條了。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今日vr 的精彩文章:

隨著《三國:全面戰爭》的公布,中國正版遊戲的「全面戰爭」即將到來

TAG:今日vr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