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天下 > 低齡留學,懸在中產頭頂最危險的炸藥包

低齡留學,懸在中產頭頂最危險的炸藥包

導讀:可能有些危言聳聽了。在宏觀上,中產「全民留學夢」至多是個看上去很美的肥皂泡,但對於微觀家庭而言,更像是個炸藥包。

作者:張明揚,媒體人,著有《此史有關風與月》《天命與劍》《史不語》。

「你家孩子準備啥時候出國?」

在中國一二三線城市的各種聚會閑談中,遭遇這個問題的頻率可能比「你吃了么」還要頻繁,而你多半已經被鍛煉的和外交部發言人一樣形成了自己的理論體系。我曾經還挺納悶,問這種問題的人怎麼這麼想當然的認為別人家孩子一定會留學,似乎唯一的疑問只是「啥時候留學」。當我有了孩子之後,OK,我不這麼想了,覺得這個問題問得特有質量,留不留學哪裡還是個問題嘛?

在中國,每一戶中產家庭都有一個留學夢,如果有兩個孩子,那就是兩個。

還真別覺得我說得誇張,我還覺得保守了,要是說誰家有個「留學夢」,人家一定會克制著慍怒告訴你,「咱家孩子的留學那可不是夢,已經有了很正式的規劃和周密的準備,時間早晚罷了,現在也就是是引而不發」。

在我們身邊,但凡能和中產沾點邊的家庭,誰家沒在想著孩子將來留學這事呢?只是,視各自家庭環境和經濟條件的不同,每家人規劃的「時間節點」不同罷了,激進的有小學,比較早的有初中高中,最晚的也是大學。至於讀研才出國,那是什麼時代的事情了?讀研出國的那代人孩子已經會打醬油了吧,正在焦慮著自己孩子是初中出去還是高中吧?

對於富裕階層來說,孩子啥時候出國那是個哲學問題,總之不是個金錢問題。他們考慮的是孩子出國留學時,要不要順帶著海外置業轉移資產。富人的事,輪不到我們中產來瞎操心。

今天只談中產。

在我大學畢業那個年代(本世紀初),留學還僅僅意味著「出國讀研」,除了傳說中的大富大貴家庭,就沒見過本科更不要說中學就出國讀書的人。在那個時代,中國還是世界人民公認的發展中國家,中國學生被默認為是需要被資助的。優秀的中國學生基本都能拿到全額或半額獎學金到美國留學;而自費留學更流行去英國,因為再怎麼貴,不也就一年么,20萬人民幣的總費用,如果輔以假期打工,中等以上的城市家庭(那時還沒中產這個概念)傾其所有還是可以勉強承受的。但「留學消費」仍然不是中等家庭的主流選擇。

但什麼本科留學,中學留學,就是那個時代的「中產家庭」連思考都沒有思考過的事情了。

似乎就是在2008年前後,隨著城市白領的薪水進入高速擴張期,人民幣的升值,中產家庭的資產膨脹(主要是房子),留學也走向消費升級,舊式的留學套路逐漸被拋棄,留學開始走向低齡化,全民化(中產意義上的),成為了中國中產家庭理想生活架構的新標配。2015年,在美的中國學生中有41%是本科生,39.6%是研究生,這標誌著中國式留學已經告別了「研究生時代」。

你以為現在就算留學潮了?可以肯定的告訴你,中國未來十年將迎來更大規模更具革新意義的留學潮,但這裡有個未必成立的前提:中國經濟平穩或繼續上行。

為什麼這麼說?經典意義上的中國中產家庭是由70後80後組成的,還包括部分已經結婚生子的90後。在70後之前的「中產家庭」更多只是經濟意義上的,他們的消費觀特別是孩子的教育消費觀還不太「中產」,不太攀比更不國際化,他們的教育消費並不絕對偏好留學,對於「低齡留學」更是持保留態度,更傾向於「海外讀研」或至多本科留學,我們之前所見到的「留學潮」基本都是由他們這群人推動的。

而當70後80後中產有了自己的孩子,他們的留學消費觀已經是「全民化」了, 大多數人對於「低齡留學」更是持激進和開放的態度。一個1980年生的中產,如果以28歲生子計算,現在孩子10歲,正好是留學計劃可以進入可行性研究和操作的時間窗口。更不要說,這幾年,「時間窗口」也在不斷提前,孩子剛剛上幼兒園,父母已經開始進入留學規劃的備戰狀態。

我很理解中產們對於孩子留學這種只爭朝夕的使命感,因為我也是一名新爸爸。第一,中產家庭對於國內的教育環境越來越充滿了各種焦慮,補習班、學區房、老師太功利、孩子太辛苦……似乎儘早將孩子送出去,遠離此種惡性競爭就是一個負責任有擔當的中產對於自己孩子無法逃避的責任;第二,當身邊的家庭都在謀劃將孩子儘早送出去時,你很難沒有這樣的擔憂:自己孩子會不會又輸在留學的「起跑線」上,按照中產家長圈中眾所周知的真理,如果想上常青藤,大學出去的孩子比讀研出去的孩子有升學優勢,高中出去的孩子又比大學出去的有優勢,以此作遞減類推……最後就得出了早留學早收益的留學方法論;第三,當中產們給孩子作留學規劃時,出於某種價值取向以及對未來不確定性的擔憂,越來越多如富裕階層一樣,開始與移民規劃捆綁。孩子儘早出去,移民規劃就可以相應的儘早啟動。

在某種意義上,中國的中產家庭們是將「孩子儘早留學」作為對抗生活中大多數焦慮的一攬子解決方案。但他們不知道的是,這種執念正製造著更多的焦慮。你送孩子出國留學的初心本來是想讓孩子躲避國內的惡性教育競爭,但難道「孩子儘早留學」背後的「留學起跑線」競爭就不是一種惡性競爭嘛?只不過將戰場從國內燒到了國外而已,將燒錢提升到了新的級別。

說出來更讓中產幻滅的是,作為中國中產的共同人生規劃,「共同留學」這個目標比「共同富裕」要不靠譜多了。請容許我很不嚴密的推理一下:據說中國成年人中至少有一億中產,也就是五千萬個家庭,我保守的按一家一個孩子計算,就有5000萬個孩子,這5000萬個孩子都是「全民留學」的潛在消費者。按照每年五萬美元的偏保守海外留學支出計算,這些孩子一年就要花掉2.5萬億美元。你知道中國外匯儲備有多少錢吧,一共才3萬億美元。

我知道我這樣的計算很不嚴密,因為這些孩子的留學一定不會發生在同一年,其實還有一種更可怕的演算法。如果不考慮小學、初中、高中這些更高端的留學消費,僅僅以現在的中產標配本科計算,本科加研究生一共6年,每年消費5萬美元,那麼一個孩子將來就要花掉30萬美元。以3萬億美元的外匯儲備計算,也只夠1000萬孩子使用。

也許你還會說,中國的外匯儲備是一個動態數據么,難道不會增長么?首先我不認為中國的3萬億外儲能夠長期維持,更別提大幅增長;即使可以增長,難道海外就沒有通貨膨脹,美國大學學費可是正處於上升通道之中,一線私立大學5萬美元的學費已經算是很良心了。按照美國的學費增長規律,等到現在的中國小學生到美國上大學時,學費至少需要10萬美元一年了吧,這還沒算生活費。

更不要說,我還預設了一個前提,一個國家的外匯儲備都拿來被孩子留學使用,你覺得可能么?如果很不嚴密的按照50%計算,1.5萬億美元只勉強夠500萬中國孩子使用。

這些計算雖然很不嚴密甚至有很大漏洞,但我只是戳破了一個很淺顯的全民幻夢,量中華之物力,也無法大規模的實現中產全民留學夢。更何況,全球每年的留學生也就在500萬人左右,你能想像全世界留學生都是中國孩子么?海外的中學與大學真的會容許這樣一種真正意義上的中國留學潮發生么,或者說,真的有這樣的承載能力么?會不會像買空當地奶粉那樣引發所在國的恐慌?

也就是說,對絕大多數中國中產家庭而言,留學,或者說長時段的「低齡留學」只是一個夢而已。我和他們一樣現在都在做著這個夢,但夢做做就好,如果上億中產們都把這個無法大面積實現的夢作為制定孩子和家庭未來規劃的基準,那麼,「求之不得」的悲劇必然會大面積發生,人生規劃的崩塌對每個家庭都是件動搖國本的事。

也許有人會說,你說的都是國家世界的大道理啊,我沒必要管大多數中產是否實現留學夢,只要我家孩子實現了就好了呀。這話說的自然沒錯,不是每個個體家庭都需要關心概率,再說了,中國人一直有「我能戰勝大多數人」之類的謎之自信,股民不就如此么?

可能有些危言聳聽了。在宏觀上,中產「全民留學夢」至多是個看上去很美的肥皂泡,但對於微觀家庭而言,更像是個炸藥包。不當的留學特別是低齡留學規劃,足以製造出摧毀一個中產家庭的巨大風暴口。

據說現在中國中產中有一種很流行的留學模式。孩子選擇低齡留學,比如說初中,但父母又不放心孩子一個人出去,就讓母親(也或許是父親)放棄國內工作在海外陪讀,父親一個人在國內賺錢養家。

這種模式當然有很多好處,孩子可以早點與海外學制接軌,也不用擔心孩子在海外無人照顧,順便還可以啟動移民計劃(需要坐移民監)。這其中的好處就不多說了,對於不用過多考慮經濟壓力的富裕階層尤是上佳選擇,中產們動心也很正常,也算一種和富人接軌的方式,如果碰巧你又特別放心配偶在國內的忠誠度。

但是,這一切的前提是,你有足夠的錢么?

對於富人或者是一些做好準備的中產而言,這並不是啥大問題。你只要在海外購置了自住以外的房產或者其他生息資產,海外賬戶里再提前存個幾十萬美元,確實就沒什麼過多好擔心的了,大不了賣掉資產充學費唄。

但是,大多數的中國中產們真的做好準備了么?他們認為自己做好了。中產們最流行的邏輯是,我的老婆陪孩子在國外上學,一年省著花七八萬美元夠了,我作為陸家嘴金融精英,一年在國內可以掙個十萬(加)美元那麼多,再加上手上的積蓄,完全可以支付「低齡留學」或者「陪讀式低齡留學」或者移民的費用啊。

我特別想問這些信心爆棚的中產們,你丫不是整天號稱自己很焦慮么,怎麼花這麼大筆美元英鎊的時候一下子就不焦慮了,一下子覺得世事一直安穩歲月永遠靜好了?中產們的答案或許是:難道孩子留學或移民不是一切焦慮的終極解決方案么?再說,我花得起啊。

過去人家都說在拿美國的工資在中國生活很滋潤,現在的中國中產們倒很有趣,把邏輯倒過來了,拿中國的工資,養活在美國讀書生活的老婆孩子,就這樣,還沾沾自喜自信心爆棚。

但他們有沒有想過,孩子可能還有老婆是送出去了,但這其中產生的大額支出可不是一年兩年啊,如果從初中高中開始計算到本科研究生,就是個十年十一年啊。他們憑什麼認為,自己在國內的收入可以長期維持或者說越來越高,一點風險都不會有?

用每個月才到手一次的收入,去支撐一個可能長達十年的高額留學移民費用,這其中但凡有任何風吹草動,這個模式就崩塌了。刻薄地說,這和企業運營中最危險的「短債長投」有什麼本質區別?

如果他失業了,面臨的就不光光是重新擇業了,而是國外那筆還要支付無數年的學費,還有老婆和孩子兩張嘴。你如何確保你的孩子可以繼續完成這漫長的燒錢學業?更可怕的是,如果海外還有房貸呢……如果賣了,租房的錢又從何處來呢?

關鍵也沒有什麼退路。他應該知道這個常識,孩子在國外念了一半或一小半書,再轉回國內不僅前功盡棄,而且將面臨一個無法重新接軌的全新教育系統,其實孩子輸在了半途比輸在了起跑線上還要尷尬兇險無數倍。

這個中產或許會說,我能力很強,就是堅信我的工作會越來越好。我欽佩他的自信,他或許運氣特別好真的選到了一個永遠繁榮的行業,但是他是否知道一個國家的經濟不會永遠處於擴張與繁榮中,會有下行期會有蕭條,在系統性風險面前,任你是巴菲特還是李嘉誠都只是亂世飄萍。

他還是不服。他說,我特別相信中國經濟會越來越好,中國永遠不會有經濟蕭條。這點目前無法證偽,其實我也特別想相信。但是我特別希望他摸著自己胸口說:我說的都是真話。

騙誰呢?他不是焦慮的中年人么?他如果相信一切都會越來越好,幹嘛忙不迭的給老婆孩子辦移民,幹嘛趕不及的把孩子送出國,這其中難道沒有包含著某種風險意識和未雨綢繆的睿智么,這背後難道不是對大環境的各種觀望么?

然後現在他說,「我相信經濟和工作都會越來越好」,欺騙自己心口不疼么?

他難道真的相信,身處一個他心目中認為存在著教育體制醫療體制等諸多短板的經濟體,作為一個仍然頂著發展中國家帽子的國民,哪怕他是自帶光環的中產,憑什麼認為自己可以長期給自己的孩子支付一筆,發達國家國民也難以承受的高昂學費。

世上有這樣的道理么:一個對身處環境充滿觀望焦慮的中產,在留學消費上和財富上卻可以長期壓倒他正艷羨交加著的他國?

如果他真的這麼認為和相信,又何必讓孩子從小就留學,又何必搞什麼移民嘛,他不怕自己和孩子錯過下一個全球風口么?刻意的躲開風口,故意去一個不如中國的沒落國家?他難道不擔心,未來他的兒子呆在美國供不起孫子上私立學校,然後大洋對岸的中國人花大價錢佔據著大部分的學位?

他想了想,笑著告訴我,「你說的我都知道,其實咱們都是明白人」。他之所以有信心的理由是,他手上有一線城市的房子,按照市價,足夠孩子從初中留學到研究生。

我很想告訴他,太多中產和他一樣想了,所以他真的覺得自己的房子到時候可以用所謂的「市價」賣掉?就算能夠賣掉,他憑什麼認為自己可以把錢順利轉出去?

我不想和他爭論了。其實我和他是一種人,那種既明白也不明白,既焦慮也謎之自信的人,其實與我爭論的更像是另外一個我。我很想告訴這個「他」,留學不是解決家庭所有焦慮的終極解決方案,低齡留學很好,但我們真的有能力,或者說做好充分準備去消受這種好么?

我和他明明對未來很焦慮很缺乏信心,卻將這種焦慮的解決立足於對未來的長期樂觀之上,這真的是一種病。

除非,我們真的想親手毀掉這個家,通往毀滅之路通常是由愛和善意鋪成的。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騰訊·大家 的精彩文章:

徐元:成龍的坍塌

TAG:騰訊·大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