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哲理 > 隋文帝的前世今生——一件石菩薩立像里的秘密

隋文帝的前世今生——一件石菩薩立像里的秘密

一件文物裡面所隱藏的文化信息,往往會讓人禁不住讚歎。

面對甘肅博物館藏有那尊的石觀音菩薩立像,人們往往會想到隋代那個雄志未酬的帝王——隋文帝。

石像在甘肅省秦安縣出土,隋代,像高132厘米,國家一級文物。造像注重刻畫細部,手法簡潔。菩薩清秀圓潤、神態慈詳、頭戴花冠,像中綴飾一枚寶石,肩頭配飾三條披帶。人不由得心生敬意。

這件器物其實隱藏著隋代的諸多往事。

隋文帝的前世今生——一件石菩薩立像里的秘密

隋代石觀音菩薩像

按照《隋書 高祖本紀》說法,楊堅出生的那天,馮翊般若寺里「紫氣充庭神光滿室。」天象不同往常不要緊,有意思的是,楊堅的母親呂氏,夢見一條蒼龍盤踞腹中。這讓楊堅的母親十分詫異,到底這個夢預示著什麼?呂氏心裡有喜有怯。

孩子生出來了,眼睛如星斗一般明亮,嫩嫩的小手中有一道奇怪的掌紋。楊堅的父母真不知道是喜是憂。

在糾結的時候,忽然家裡來了名叫智仙的的比丘尼(就是宋代開始的稱呼「尼姑」),她自稱來自河東。「此兒來處不比尋常,你們俗人之家穢雜,以後就由我來撫養這個孩子。」 比丘尼說道,並且叮嚀楊堅的父母,「不用為此兒擔心,他有天佛所佑。」並替他取一乳名——那羅延(梵語,金剛不壞之意)。

楊堅的父母當然不願意將兒子讓一個不認識的女尼來撫養。可是楊堅很怪,他似乎冥冥之中就和這個尼姑的命運連在一起。一看見尼姑,襁褓中的楊堅便乖巧聽話。尼姑一離開,他就啼哭不休,父母毫無別的辦法,只有讓這位從天而降的尼姑來撫養。

隋文帝的前世今生——一件石菩薩立像里的秘密

或許擔心節外生枝,尼姑就和楊堅的父母有了一個約定:沒有得到她的允許,不得隨便抱看小兒。這似乎不合常理,對小孩子的父母是一件殘酷的事情。

楊堅父母開始還能信守這個約定。但是,自己的孩子自己還不能隨便看,久之,他的父母有些受不了。不行!呂氏思量著要獨自看看兒子。果然某天,尼姑有事外出。機會來了,呂氏偷偷地走進尼姑的房間。喜氣盈懷地抱起了自己的孩子。她要仔細看看孩子。天呀,自己抱著的是一個頭上有角,身上起鱗的一條龍!這哪裡是自己的孩子呀。驚惶之中,她把小孩掉在了地上,小孩子大哭不止。

尼姑聽到哭聲,趕忙過來把孩子抱到懷裡。好一陣子埋怨:告訴你不能抱孩子,你偏不聽。你這一抱,讓他要晚幾年當皇帝了。

一聽這話,楊堅的父母似乎明白了尼姑當初的用心。慢慢不再干擾孩子的日常教養之事。

小小的楊堅和尼姑過上了出家人的生活,吃齋奉佛,向善受戒,直到十三年後。

隋文帝的前世今生——一件石菩薩立像里的秘密

也許是前緣所定,也許深受佛教熏陶,後來楊堅成為皇帝,便大興佛法。楊堅甚至覺得自己的前生前世是比丘僧(和尚),是佛祖釋迦牟尼的某弟子,是某金剛。到了他的兒子——隋煬帝楊廣時代,更是篤信佛教。他在位時,除造像立寺之外,「在兩都及巡遊時,常以僧、尼、道士、女官(女道士)自隨」。

久亂之後迎來了國家統一、經濟繁榮、中西交往的頻繁,加上皇帝的倡導,隋代佛教石窟很快興旺起來。

再說石窟藝術,由北周過來,隋朝的佛教石刻上承魏晉之風,下啟隋唐文化的新風,佛教文化藝術和本土文化結合得更緊了。已經扭轉了北魏晚期以來流行的「秀骨清像」,隋朝石雕造像一般則比較粗糙、呆板,造型上體軀肥碩敦實,衣紋、瓔珞有笨重感,而且身體比例失調,頭大身短。當然,也不乏優秀的雕像作品,例如許多地方都發現過的單體石雕觀音菩薩像,而最具代表性的就是甘肅秦安縣出土的這件石觀音菩薩立像。菩薩造型比例協調,通體端莊。彝骨挺直,彎眉細目,眼角微翹,似乎一位清麗的少女,曼妙可愛。再看他左手曲肱上舉,右手持瓶作自然下垂狀,赤足而立,惟妙惟肖,雕刻極為生動形象。

隋文帝的前世今生——一件石菩薩立像里的秘密

這是件難得的佛教藝術珍品,是隋文帝身世和他們父子興佛的見證。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TA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