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別怕,我們一起!-寫給焦慮抑鬱障礙患者的家人

別怕,我們一起!-寫給焦慮抑鬱障礙患者的家人

很多焦慮抑鬱障礙患者的家屬經常會在門診問我這樣的問題,「大夫,我們可以做點什麼幫助患者早日康復?」

遺憾的是門診時間太緊張了,我完全來不及給患者家人進行最基礎的宣教,而實際上在我十餘年來親曆數萬計患者的康復歷程中,我發現,那些能夠在治療過程中獲得家人恰到好處的支持和協助的患者,常常康復過程更迅速,癥狀緩解更充分,減葯過程更順暢。。。。。。

因此,儘管臨床工作很忙,我仍舊擠出時間來,想給焦慮抑鬱障礙的家人一點簡單的指導。期待我的這些臨床感悟,能幫助那些家人朋友在焦慮抑鬱障礙康復這個系統工程中,發揮他們應有的能量和作用。

我想先用我的一位康復患者的家人送給我的詩作來開始我的分享。雖然她寫這首詩是在向我表達感謝,但其實她字裡行間,都展現了她作為焦慮抑鬱障礙患者家屬的難能可貴之處。

我讚歎這位家屬-A女士的難能可貴,那她究竟難能可貴在何處呢?

一、貴有耐心和包容心。

其實這位患者的康復並不容易,這次病情波動、疾病高峰期重度焦慮抑鬱發作持續了接近3個月。如果身邊有焦慮家人的朋友應該可以體會和想像,這位家屬這3個月度過得其實相當不容易。

由於焦慮抑鬱情緒有極大的「傳染性」,作為家人常常堅持幾天就會自己也被「傳染」得煩躁不安,繼而就會失去耐心,有的撒手不管,有的自己亂了陣腳,有的甚至會抱怨、責怪患者,等等。面對家人這些反應,患者常常會更加焦慮、自責,喪失康復的信心,有的甚至會對家人諸多埋怨和言語攻擊等。如此惡性循環下去,很容易導致整個家庭都精疲力竭,疾病卻得不到有效的控制。

因此面對焦慮抑鬱急性期的患者,家人需要足夠的耐心和包容心,我們不妨看看A女士究竟怎麼做的。

二、貴有信心和恆心。

何謂信心和恆心?簡而言之,其實就是對疾病最終能獲得康復充滿信心,信任患者具有康復能力,信任與醫生良好合作堅持治療就能最終走向康復。

焦慮抑鬱障礙屬於情緒問題,了解情緒的有起始有終的「過程性」特徵後,其實就不難建立康複信念了,下一步就需要重點了解情緒過程性的周期長短。

不少患者和家屬就比較急於求成,服藥幾天不見效就開始換醫院換醫生,素不知情緒過程的周期需要以周和月來計量,如果頻繁更換醫生和藥物,不僅浪費患者自身人力物力,也不便醫生掌握病情變化,合理調整治療方案。

我在門診通常都會告知患者,藥物常常2周才會起效,6周才會有階段性進展,因此需要在3個月內由相對固定的醫生來觀察病情變化調整治療方案才能獲得較好療效。

A女士在這方面也非常難能可貴。我們注意到她詩作的開頭用到了這句話「別怕,我們一起」,這句簡單的話,我們在診室會給我們的患者和家屬講無數遍,但很多人並不能領會,而A女士是真正地領會了這句話的含義,並且把這句話落實到行動中。在給她丈夫調葯過程中,其實也屢屢不順利,我給她丈夫使用在其他患者那裡很安全的藥物,但他也不能耐受,可是A女士仍舊堅持帶患者複診,急性期甚至1周就要來醫院1次。她沒有任何怨言,而是充分地信任,跟我一起探討病情變化和藥物反應,終於3個月下來,喪失康複信心的患者嘴角也露出了微笑。

當然,想要做好焦慮抑鬱障礙的家人,還有很多其他技巧和注意事項,我們下次再找機會討論。最後我想說的是,情緒問題有它的特徵性和規律性,作為家人,我們需要放鬆心情,有信心、恆心、耐心和包容心,逐步學習和了解這些特徵和規律,才能事半功倍地幫到我們關心的家人。

在此,也感謝那些對我充分信任的患者和家屬,你們的康復是我們彼此信任、共同努力的結果。情緒問題是過程性的,這次我們走出來了,也許下次它還會再來,但是「別怕,我們一起」。只要我們逐步掌握應對情緒的規律和技巧,我們就能成為情緒的主人。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抑鬱 的精彩文章:

TAG:抑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