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評分這麼高!我可能看了部假的《神秘巨星》

評分這麼高!我可能看了部假的《神秘巨星》

了解印度電影的朋友,自然知道早期有《三傻大鬧寶萊塢》,《地球上的星星》等好片子。

不過自從印度神片《摔跤吧爸爸》在國內爆炸之後,印度電影評分普遍都奇高無比,就如同早期韓國片子評分普遍偏高一樣。

這次《神秘巨星》,招牌首先還是阿米爾.汗,很多人說這是阿米爾汗女兒N部曲之一,就姑且這麼定義吧。

但大聰對這部《神秘巨星》的奇高評分,覺得有些不可思議。

總之,大聰看完以後,覺得電影套路滿滿,劇情主線似曾相識,矛盾衝突老生常談,結局當然也是意料之中。

一般來說,電影的劇本,就應該要比觀眾要智睿一些,這樣看電影的時候才能帶著問題往下看。

但《神秘巨星》卻不想這麼做,全片每一幕的開始,都能猜到接下來劇情要如何推演。

比如一開始母親被打腫的眼睛,就能推斷這是一個家暴家庭,當家暴男回來以後,只是按部就班的演一遍給觀眾看,家暴男如何施暴,而母女倆又是如何的忍氣吞聲。

再來,當女孩帶著面紗要做網紅的時候,就能知道她的點擊量一定會破表,之後一定會遇到明星夢的各種阻撓和挫折,但不出所料,結尾一定能圓她的明星夢。

這時候,電影進展到五分之一,但是劇情已差不多猜完了,而且全中(快誇我)。

此外故事的唱歌畫面,歌曲雖然好聽,但印度電影的歌曲不像美國歌舞片,後者是用歌曲推動劇情。

相反,印度電影之所以屢見影片中有MV,是他們的國情使然,在印度因為人均收入低,為了讓大家覺得值回票價,就會把電影拍得特別長,2個半小時是標準,3個小時是常態。

影片中的MV歌曲,是讓觀眾看得更賞心悅目,值回票價,當然這也是印度電影的一大特色,無好壞評價,只是陳述事實,這些MV確實對劇情沒有推進作用。

《神秘巨星》有夢想話題,有女權話題,有社會家庭話題,好勵志,好煽情,好俗套。但我們偏偏就愛吃這套。

而且,印度好的電影套路,往往把這些影片的煽情點和衝突點,戳到一個極為精準的位置,讓觀眾在合適的時間,飆淚而出,止都止不住。

《神秘巨星》是好看的電影,但不一定是好電影。

電影的觀感還是和之前看《摔跤吧爸爸》一樣,大聰始終沒辦法對這類型的電影打上奇高的分數。因為他們自成一個體系。

這些電影的故事,表面上都是追夢,掙脫,主題很大,但格局從來都是最小化的。

就拿《神秘巨星》來說,拋開家暴家庭的殼不談,就算家暴男換成了《摔跤吧爸爸》這樣大愛的父親,支持小女主茵希雅完成她的音樂夢想。

那麼問題來了,如果茵希雅並沒有音樂天賦,YouTube點擊量也沒有破紀錄,就算不戴面紗,把自己房間打造成網紅直播間點擊量也平平。

這時候她上課時候寫歌,她逃課去參加選秀,家長還支持嗎,看電影的你還支持嗎。

這樣的影片走向,是否更接近於現實,是否更接近於現在幾乎所有懷抱音樂夢想的人的現狀。

俗話說得好,藝術家這個東西,真的就是老天爺賞飯吃。

特別是音樂,大聰很難用天時地利人和去形容有音樂天賦的人,因為好的嗓音和音樂天賦,在如今互聯網時代很快就能讓所有人都認識你。

但問題是,現在「是金子很快會發光」的時代,同時也是最殘酷的時代,因為只要你一試,就知道自己有沒有。

所以反過來去看另一部關於天賦《天才少女》的電影,主題的探討能讓人有更多的思考。

那部電影同樣也是說一個很有天賦少女,但電影的套路是反的,這位少女的天賦並不是懷才不遇,相反很多人希望這位少女能得到最好的訓練。

但影片重心放在這樣有天賦的少女,她要成為一個什麼樣的人,將來需要什麼樣的生活,是否天賦真的就需要得到展現。

回看《神秘巨星》,還是很多年前的老套劇情,小女主懷才不遇,歷經磨難終於出人頭地,觀眾和主角歡天喜地,哭成一團。

但大聰依然不覺得,一部電影煽情到你哭或逗到你大笑的就是好電影。

不然《媽媽再愛我一次》早就成為華語電影第一了吧,這部電影上映時真實哭暈多少人你們知道嗎。

這時候你會再次反駁,說《神秘巨星》揭露的印度女權問題,平等自由問題,家暴問題等等,這些主題都很深刻。

抱歉依然無法認同,前面大聰就說了,影片主題很大,格局卻很小。

並不是沾到社會矛盾問題的電影,就是了不得的電影,這種選題是一種受人關注的捷徑,但不是最終結局。

《神秘巨星》的媽媽是印度眾多被施暴女性的代表,從小也生活在一個男權社會的家庭,十幾歲的時候包辦婚姻嫁給了這個家暴男。

女兒曾想方設法給她找到出路,離開這個家暴男,但她卻依然堅持這就是自己的命。

就如姑奶奶對她說,你媽媽最大的錯誤,就是把你生下來,我媽媽最大的錯誤,就是把我生下來。

但媽媽認命了幾十年,在影片里被扇過耳光,眼睜睜看過女兒吉他被剪,電腦被摔,女兒要嫁給陌生人也不敢吱聲的母親,在最後卻在機場為了一把不能上飛機的吉他,徹底轉變了。

大家看到這,情緒也都到了,紛紛拍手叫好。

但仔細想想人設最後的爆發很不符合邏輯,從劇本人物心理分析來說,人物在最具壓迫力的時候做出的兩難選擇,才能表現人物的內心和人物的轉變。

影片中前面任何一次家暴男對老婆的施暴,對女兒夢想的揉虐,藐視女性的態度,都比機場這個來得要兇猛,為何不讓帶吉他上飛機,就成了壓倒媽媽決定性轉變的稻草呢?

大聰實在百思不得其解,家暴男不讓帶吉他上飛機,你到了國外再買一把就是了嘛!

總之,並不是說影片最後不讓媽媽爆發轉變,而是機場扔吉他的橋段,和前面的暴力比,都不至於成為媽媽轉變的動機。

此外,電影結尾是一個閉環結局,也就是所謂的大圓滿,雖然結尾媽媽對家暴男說「不」,在機場眾目睽睽之下很「燃」,很熱血。

觀眾在這種「假象」之下,覺得女性權益,男女平等所有問題,都在媽媽簽字下完美解決了。

但其實影片中指出的社會問題依然存在,只是影片用了一個高潮夢幻般的結局,隱去了很多思考。

說直接點,電影借著印度當下的社會問題,只是提倡大家要有勇氣改變就對了,改變了就能有更好的生活。

但影片卻不想讓大家思考,如果你女兒不是神童,一個文盲母親如果是帶著普通的兩個孩子,你將來的生活和經濟來源,要如何運作?!

說白了,《神秘巨星》只是在印度社會問題上的孤例,並不能作為任何參考。

不過阿米爾.汗厲害的地方就在於,他用《神秘巨星》去反推到現實中,通過電影的故事,他啟動了「尋找神秘巨星」的活動。

其中電影里《Main Kaun Hoon》(who am I 我是誰)的歌曲,他就從眾多平凡人中,找到了一位15歲的素人演唱者來為電影演唱。

當然了,這位演唱者的父母是一對很支持女兒音樂夢想的父母,一家人其樂融融(最右邊是女孩的父母)。

她現實中錄歌,也不會因為擔心父親發現而帶上面紗,具體故事可以戳大聰另一篇詳談她的文章。

另外,《神秘巨星》的故事,其實還是有原型的,是阿米爾.汗在從一個悲慘單身母親身上聽來的。

那位母親並沒有音樂天賦的小孩,她離開那個暴力家庭以後,考了駕照,做起了計程車司機,辛苦的養活著自己的小孩。

所以說《神秘巨星》是特殊的,是夢幻的,是漂浮在印度社會問題上的泡泡,它很美,很討人喜歡,但一戳就破。

縱觀很多印度電影,都是這個套路。

先把人物框定在一個壓抑的環境,之後通過各種勵志的信念和勇氣掙脫束縛,再加些歌舞昇平,在最後高潮讓觀眾看到一個圓滿結局,觀眾在電影院笑過哭過,心滿意足。

不得不說,這種套路的電影如果做出質量,確實好看,印度這種路線的電影也感動了很多人,而且這類題材,比好萊塢商業大片更能討好觀眾的評分。

觀眾也需要電影中夢想照進現實的安慰劑。

但大家發現沒,印度這類型的片子,叫好又叫座,但在世界範圍內的各大電影節,卻找不到印度電影的蹤跡,如同存在於另一個世界。

要說印度電影在世界範圍的影響,還要追溯到幾十年前的薩蒂亞吉特.雷伊時代。

早在1957年他的《大地之歌》就拿了威尼斯金獅獎,1964《大都會》和1965《孤獨的妻子》,蟬聯兩屆柏林電影節最佳導演,1973年《遙遠的雷聲》拿到柏林電影節金熊獎,1992拿到奧斯卡終身成就獎。

有機會去了解一下這些電影吧,他們才是真正為印度尖銳社會問題思考的神作!

聊了這麼多,估計很多看官早就摩拳擦掌要開罵了。大聰再次重申,大眾需要《神秘巨星》這樣的商業片。

而且,大聰是阿米爾.汗如假包換的超級小迷弟。

但就片說片,影片好的地方大家都能體會到,但值得質疑探討的問題,大聰也想和大家分享。

歸根結底,《神秘巨星》很高亢,但不高級。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大聰看電影 的精彩文章:

《移動迷宮3》跑到最終章,四年累積的所有謎團即將全部揭曉

TAG:大聰看電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