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大寒節氣這樣做來年春天不生病

大寒節氣這樣做來年春天不生病

「大寒」是冬季的最後一個節氣,也是農曆二十四節氣中的最後一個節氣。過了大寒,我們將迎來新一年的節氣輪迴。今年大寒時間在1月20日,眼下冷空氣南下頻繁,是南方地區一年中的最冷時期,大風低溫寒潮天氣,地面積雪不化,冰天雪地、天寒地凍……我們要怎麼樣調節自己的飲食起居來適應大自然呢?記者就此採訪了台州市中心醫院中醫科副主任醫師王志敏。

等陽氣上升再出來活動

老輩人總是說:早起早睡身體好。可是冬天早起未必真的好。王志敏說:「寒冷天氣,太陽都還沒有出來,人也不要急著起床鍛煉身體。冬天可以賴賴床,特別是老年人,醒了在床上平躺會兒,讓身體完全蘇醒再起床。」

他在門診中,常聽到有些老年人說自己不管天氣炎熱還是寒冷,每天風雨無阻出門早鍛煉。大寒時節,早晨溫度很低,其實不必冒嚴寒出門鍛煉,室內也可以鍛煉身體。如果走慣了,一天不走就難受的人,實在想出門,也要等太陽出來以後,中醫上稱「陽氣最盛」時出來。注意勞逸結合,不要讓身體太疲勞。

他建議,大家出門活動,一定要穿上暖和的衣物。「除了身上穿暖,我們還要注意頭部和足部等關鍵部位的保暖,戴上帽子、口罩和手套,穿上厚襪子,預防臉部、手部、足部的凍傷。」

「冬季戴棉帽,如同穿棉襖」。有科學測試稱:靜止狀態下不戴帽的人,從其頭部散失的熱量是很多的。在環境氣溫為15℃時,從頭部散失的熱量占人體總散熱量的30%,4℃時佔60%。由此可見,頭部保暖十分重要。

此時食補最佳

中醫認為:冬天是生機潛伏、陽氣內藏的季節。選擇在寒冷的冬季進補,是我們中國人長久以來的傳統。王志敏說,大寒時節是我們保養、積蓄能量的最佳時機,如果適時進補,確實可以增加營養,祛寒氣、壯身體。

「眼下這個時節,可以適當吃點羊肉、牛肉、海參、白蘿蔔、山藥、土豆、大白菜、菠菜、蘋果、桂圓等葯食同源的食物,天冷了吃容易吸收。適當多吃一些,可以補充體內能量。」

最近幾年,台州人在食補基礎上,也漸漸流行通過膏方進補,增加體內營養。但他特別提醒:吃膏方,一定要去正規醫院中醫門診就診,根據體質、辨證施治,按照醫囑,不能盲目進補,否則過猶不及。

泡腳搓手,以助陽氣

王志敏告訴記者,腳上有影響人體全身的各種穴位,如果長年堅持用熱水泡腳,對身體非常有益。尤其是在寒冷的冬天,用熱水泡個腳,放鬆一下,是件非常舒服的事。對上班族來說,泡腳不僅能驅寒,消除上班的疲勞,還可促進睡眠。可以在泡腳水中加些治療性的中藥,緩解身體的一些病痛。比如,腳總是發冷、發麻的人,可在泡腳水中加些艾草。

「當然,不管用什麼藥物泡腳,最好先去醫院諮詢醫生,確定是怎樣的體質,再對症下藥。世界上沒有完全相同的兩個人,不同的人適合不同的養生方法。我們首先要清楚自己是什麼體質,針對體質有的放矢,才能真正起到養生的目的。要根據各人的身體狀況,而不能想當然在洗腳水中隨意添加藥物。添加不對,非但功效不對,還可能適得其反。」

他建議,除了泡腳,大家還可以多搓搓手,不僅能鍛煉手指,使手指更加靈活自如,對大腦也有一定的保健作用。搓手還可以促進手部血液循環,防止凍瘡發生。在室內工作的人經常搓手,可以促進血液循環和新陳代謝,預防感冒。

慢病管理,預防流感

天氣寒冷,會導致人體血管收縮,增加心血管疾病突發危險,呼吸道疾病也會頻發。每年此時,各大醫院心腦血管、小兒內科和呼吸科就會迎來門診的小高峰。

王志敏建議,高血壓病等慢性病患者,在家也要要注意經常監測血壓,保持心情舒暢,適時根據醫生檢查結果,調整藥物;慢性阻塞性性疾病、哮喘等慢性呼吸道疾病患者,此時要注意防寒保暖,正規服藥,如出現咳嗽咳痰、喘息等癥狀加重,儘早至醫院就診。

今年流感高發期,咳嗽、噴嚏排出的分泌物和飛沫都是可以傳染流感病毒的,盡量不要帶孩子、老人去人多擁擠、空氣不好的封閉場所,如果必須去也最好戴口罩。平時注意勤洗手,做好個人衛生,用流水洗手,別用盆。不管是上廁所後,還是吃飯前,或者外出回家後,都要給孩子洗手。

此外,有冠心病、腦動脈硬化等心血管基礎疾病的患者,平時吃飯或聚餐最好不要吃得過飽並長時間待在空間密閉、空氣不流通、溫度高的包廂,否則容易增加疾病突發的危險。記者章詩薈/文陳靜/圖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中國經濟網 的精彩文章:

美食家推薦:欖菜牛肉炒米粉

TAG:中國經濟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