街頭攝影,一種風景
街頭攝影,英文是Street Photography,網路上也稱街拍,或掃街攝影。街頭攝影可以算作一種風景嗎?當然。我很喜歡這一攝影類型,不僅僅是因為智能手機使得大量的街頭攝影更加方便,更重要的是街頭攝影本身具有一種獨特的風格與魅力。
誤解
關於街頭攝影的一個常見的誤解是,它是走在街上拍攝任何看起來可能有趣的人的照片。其實不然,街頭攝影是要通過圖像來捕捉故事、想法或情感。雖然這在很大程度上可以發生在街上,實際可以在任何地方拍攝與完成,所以街頭攝影是一種概稱,並不代表你完全要在街頭完成攝影任務。
5th Avenue, NYC
情感
當你看到街頭攝影這個術語時,會想到什麼?是路口的街景,還是拍攝某個人走在街上?
黃昏時的北京通州土橋路口(攝於2018年1月20日)
當然,你是無法將一副街景稱為街頭攝影的。比如上圖。
無論你是否練習過街頭攝影的拍攝,假設你有了這個想法,或者看到了這樣的圖像,比如,一個人走在街上,也許他們有一些有趣的衣服,漂亮的頭髮,或者背景看起來很有趣。但沒有任何事情發生,也無法表現出想法或情感的存在。
好的街頭攝影能夠表現出一種率真的生活態度,而不僅僅是拍攝行人,要表現人們自然而然的生活。
紐約街頭攝影師詹姆斯·馬赫(James Maher)說,他喜歡照片有一種要揭起「門帘」一般的感覺,而不是表面顯得華麗。要有一種內容與形式的混合,但是後面一定要有讓讀者覺得觸動思考的想法或感覺存在。
我們都拍攝過枯燥無聊的街頭畫面,如果人們無法從照片中獲得潛在的反應,那照片就很普通。
街頭攝影
眼神
像上圖,你怎麼判斷這張街頭攝影?
照片主體構圖是特寫,角度傾斜,充滿動感,女士看上去顯得時尚而幹練,光線好,背景色彩也豐富,有趣味感。但是這張照片依然無法進入一流之列,因為沒有情感的表現。讀者難以穿透照片表層。這照片的確不錯,但是不能稱為卓越。
詹姆斯·馬赫建議:我們都在尋找人們的表情,特別是眼睛。時尚、光線、背景,這些都是重要的元素,但是我們需要更加註意人本身,人的表現才是真正的重點。
姿勢
姿勢
手勢很重要,和動作一樣,都屬於肢體語言。攝影師要注意人們在行為和姿勢上表現出來的暗示。面部表情不能算作姿勢,手勢能夠反映出主體的生活方式、習慣和細節。將表情和手勢結合起來去表現,照片會更有力量,人物會更加真實和飽滿。即便是局部,也能反映出人的某些特徵。
紐約街頭
街頭攝影不是要把人全身都拍進畫面。隨著拍攝的深入,你會增強個人攝影方式的一致性。你思考的越多,你提高的越快。
版權
街頭攝影的版權如何解決呢?美國對於街頭攝影的版權要求是:你可以將街頭攝影用於藝術而非商業或廣告領域。
各個國家對於街頭攝影的法律要求有所不同,也存在有爭議的地方,比如有的攝影師說,我的街頭攝影作品是用於藝術領域,如藝術出版物,但是我有稿費,哪怕是非常少的稿費,那麼這種情形如何界定呢?如何定義用於藝術而非商業呢?畢竟有時就創作而言,商業和非商業之間也有著模糊的地帶,也就難免會有說不清、道不明的地方了。
參考文章:James Maher,A Common Misconception About Street Photography – Just Take Photos of People Walking

TAG:攝影研究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