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育 > 讓思政課堂「熱騰騰」,中南大學這樣做|愛上思政課

讓思政課堂「熱騰騰」,中南大學這樣做|愛上思政課

「沒想到,中南大學的思想政治課還能這麼上!」中南大學微電影《青年毛澤東》一經推出,在校內外引起強烈反響。

除了微電影拍攝,中南大學還有哪些方式激發思政學習主動性?思政課堂是如何從「沉悶悶」變得「熱騰騰」的?今天,我們一起看看1月22日的《人民日報》,這篇文章里有答案↓↓↓

讓思政課堂「熱騰騰」,中南大學這樣做|愛上思政課

▲《人民日報》2018年1月22日12版

全文如下

課堂熱騰騰 收穫滿噹噹

中南大學激發

思政學習主動性

「體驗一把當青年毛澤東的感覺吧!」一年前,在中南大學鐵道校區,一個提議引起了建築與藝術學院2014級學生的興趣。大家爭相參與,一個包括導演、演員、攝影、配音、剪輯的學生劇組正式成立。

故事始於一堂《中國近現代史綱要》課。任教於中南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的吳爭春老師,在授課時,要求同學們以拍攝微電影的方式,深入了解中國近現代歷史,以此提升思想政治教育的親和力和針對性,增強學生們的自豪感、獲得感。

接下來,導演與幾位主創人員緊鑼密鼓地編寫劇本,輾轉湖南一師、清水塘、愛晚亭等革命聖地尋找拍攝場景。不久,一部講述青年毛澤東創辦新民學會的微電影《青年毛澤東》,便與廣大師生見面了。

「沒想到,中南大學的思想政治課還能這麼上!」影片一經推出,在校內外引起強烈反響,並在「我心中的思政課」全國高校微電影展示活動中,一舉奪得特等獎和最佳表演獎。

長期以來,思政課因「枯燥無趣」,遭到學生們「嫌棄」。為培養學生的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使他們學會辨識社會、審視內心、自我成長,中南大學在師生中開展廣泛調研。結果顯示,89.1%的學生選擇了「線上與課堂面授相結合」的混合式教學模式。

「傳統的『我講你聽』,往往是台上很賣力,台下沒反應。」吳爭春坦言。總結多年教學實踐經驗,她發現以微電影的方式演繹歷史,最受學生歡迎。

「現在的大學生大多是網路原居民。」中南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院長張衛良介紹,課堂設置要圍繞95後、00後的興趣,教學內容要嚴謹,方式可以信息化、多樣化。自去年開始,學院將多媒體手段融入思政課堂之中,使教學由「單向灌輸」向「雙向互動」轉變。並藉助網路教學平台,展示學生創作的微電影。

中南大學思政課的教學一直處在創新之中。學科考察方式緊跟時代發展,由原來的單一化、紙質化、師主化逐漸趨於多樣化、媒體化和師從化;在授課方式上,讓同學們有機會在課堂展示才華;在考試製度方面,讓同學們自己「掙工分」,去爭取高分;在激勵措施方面,優秀作品將會在超星泛雅網路教學平台公開展示,獎勵優秀小組,激發同學的參與熱情;在教學示範方面,老師會在新學期的第一節課,展示上屆同學的優秀作品,給大家一個學習的榜樣。

一系列的教學改革方案,提升了學生的創新意識和綜合素質。在中南大學,微電影拍攝、小組辯論賽、調研實踐等教學方法,激發了學生的主動性和創造性,原本「沉悶悶」的思政課堂,不僅變得「熱騰騰」,學生收穫也「滿噹噹」。

來源| 《人民日報》

作者| 周立耘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TA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