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055大驅有哪些黑科技:6馬赫新導彈能打1000公里
對於第二批055改進型(G)萬噸驅逐艦可能上反艦「彈道導彈」,不少讀者在看了筆者的055大驅要上彈道導彈?只因鷹擊18打航母射程還不夠一文後頗多異議,認為腦洞太大,還比出印度「大地」導彈海軍版上艦的例子。其實如果仔細看過文章,會發現筆者所說中國海軍新一代「高超音速戰術導彈」與「大地」導彈上艦完全不是一回事兒。在我國軍事科技已從追趕、跟跑逐漸向領跑過渡的當下,軍迷的認知可能反而有點跟不上國產新型裝備的發展節奏了。「突破桎梏、顛覆傳統」,其實才是中國軍工正在全力為之的「大事」。055G型驅逐艦適配的新一代戰術導彈,正是這一原則的突出成果之一。
俄羅斯研製的鋯石高超音速導彈,仍然不算「顛覆式」武器
中國目前已裝備的反艦導彈,無論是全程超音速的鷹擊-12重型導彈,還是「亞超結合」雙速制的鷹擊-18導彈,都沒有徹底突破俄式(或紅海軍式)反艦導彈的傳統理念。這些導彈都是通過採用固體火箭發動機,使得飛行速度更快。其中鷹擊-18還得以巡航段亞音速飛行方式來延長有效射程。而從導彈推進裝置、彈道、氣動外形(隱身性)等方面來說,無論是鷹擊-12還是鷹擊-18導彈,都沒有比俄羅斯的「口徑」系列戰術導彈有質的改變。
俄羅斯最新研製的「鋯石」高超音速反艦導彈,數據並不確定,有速度5-8馬赫,射程400-600公里等多種說法。其仍然採取大氣層內飛行彈道,射程相比各大國新型反艦導彈沒有本質提升,甚至還不如美國研製的LRASM隱形反艦導彈宣稱的超過900公里。所以,鋯石導彈的主要威脅力來自高超音速的速度。但是射程沒有本質提升的話,面對核動力航母群超過550公里的警戒範圍,可以說打擊效果不會有質的改善。
LRASM遠程亞音速隱形反艦導彈攻擊效果圖
因此,無論中國還是俄羅斯,已經亮相的海軍最新戰術導彈,可以說仍然在榨取當年紅海軍超音速、飽和式反艦戰術的最後幾滴甘蔗汁。但是在美國日新月異的海上反導技術、協同交戰體系面前,在核動力航母群超視距反導、超低空攔截能力面前,在超過550公里的警戒防禦圈面前,不徹底拋棄固有思維,另闢蹊徑研製新一代反艦武器,是無法取得真正優勢的。
這主要需要解決反艦武器速度、射程這一對固有矛盾。就是說末端機動速度要超過「標準-3」最新型號的攔截邊界值,射程又要遠遠超過核動力航母群的警戒範圍。但是速度越快,往往意味著射程越有限。要打破這一怪圈,就得從反艦武器的彈道、動力技術上下功夫。比如,高超音速武器與彈道導彈技術等的結合。
標準系列艦載防空導彈最新型號已能攔截中程彈道導彈
這一次,中國軍工徹底打開「腦洞」。據國內數位資深軍事觀察家對近年來的相關論文研究發現,國內反艦武器研究機構正在為海軍研究一款全新反艦戰術導彈。為方便行文,我們姑且稱之為「超級鷹擊」導彈。該導彈在高超音速俯衝攻擊段的速度可達約6馬赫,而最大有效射程卻能超過1000公里。嚴格來說,這才是未來的「理想型」反艦導彈。
我國在2014年到2016年之間進行了約7次高超音速滑翔器飛行試驗,其中被外界稱為「DF-ZF」的高超音速滑翔飛行器,在試驗中的飛行速度已達10馬赫。而去年11月,由火箭軍負責進行的兩次試射,被外界稱為「東風-17」的導彈武器,在試驗中飛行了約1400公里,耗時約11分鐘,異常精準的擊中了離靶標僅幾米的位置。這次的飛行速度約為6馬赫。
網上流傳的DF-ZF高超音速滑翔飛行器模擬圖
比對來看,「超級鷹擊」導彈與「東風-17」導彈在射程和速度上更相似。只不過「東風-17」顯然是火箭軍的新一代戰術導彈。由此其實可以推測,解放軍海軍、火箭軍乃至空軍等軍種的未來戰術導彈,很可能都會採用高超音速、臨近空間飛行技術,以徹底拋開速度與射程不可兼得的枷鎖。
「超級鷹擊」導彈仍然只是中國軍隊反航母作戰體系中的重要一環,其從發射到命中目標,需要得到預警機、偵察機(有人/無人)、偵察衛星、海洋監視和通信衛星等的體系支持。只是它不像東風-21D反艦彈道導彈那樣屬於火箭軍,而是屬於中國海軍的新一代戰術導彈武器。
「超級鷹擊」導彈的長度會在9米以內,彈徑會在850毫米以內。為什麼能這麼準確預測?因為該導彈未來的搭載平台主要是055型萬噸驅逐艦,甚至是052D型6000噸級驅逐艦。它的尺寸,就是依照這兩型驅逐艦通用型導彈垂直發射系統設定的。這種頂層設計式的裝備體系研發思路,也為海軍主戰裝備未來的改進升級,打下了很好的基礎。
052D型驅逐艦如果擁有了1000公里的打擊範圍,身板偏小還是缺點嗎?
預計「超級鷹擊」導彈會在2025年左右成為中國海軍主要遠程反艦打擊手段。所謂「道高一尺魔高一丈」,矛與盾的較量會一直存在。屆時,某強國海軍又會發展出什麼樣的防空反導武器,只有拭目以待了。


TAG:寒霜軍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