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知識 > Python 網路編程基礎入門

Python 網路編程基礎入門

作者:再見紫羅蘭

來源:http://www.cnblogs.com/linxiyue/p/8265006.html

Python的網路編程主要支持兩種網路協議:TCP和UDP。這兩種協議都通過叫Socket的編程抽象進行處理。Socket起源於Unix,是類似於文件的存在,可以像文件一樣進行I/O、打開、關閉等操作,最主要的是它可以實現網路上不同主機的進程間通信,所以基本上Socket是任何一種網路通訊中最基礎的內容。

Python中建立一個套接字很簡單:

地址族

family為地址族,該族指定要使用的網路協議,主要使用的有:

AF_INET:IPv4協議(TCP,UDP)

AF_INET6:IPv6協議(TCP,UDP)

AF_UNIX:UNIX域協議,用於同一台機器的進程間通訊


套接字類型

type為套接字類型,指定給定的協議組中使用的通信類型:

SOCK_STREAM:用於TCP

SOCK_DGRAM:用於UDP

TCP和UDP都是基於Client/Server的編程模型,所以Socket編程也分為客戶端和伺服器端,以TCP為例:


TCP客戶端編程

要獲取遠程主機的ip地址,可以使用socket標準庫提供的gethostbyname()方法:

socket套接字實例s可用於客戶端的方法有以下幾個:

s.connect(addr):連接伺服器端套接字。addr格式取決於地址族,對於IPv4來說,是一個包含ip地址與埠的元組,(host, port)。連接失敗會報socket.error錯誤。

s.sendall(string):嘗試發送所有數據,成功則返回None,失敗則報異常。

s.recv(bufsize):接收數據,bufsize指定接收的最大數據量。

s.close():關閉套接字

OK,現在可以用socket向遠程主機發送一個HTTP GET請求了:

返回:

下面我們可以實現自己的伺服器。


TCP伺服器端編程

Socket實例與伺服器端編程有關的方法有以下幾個:

s.bind(addr):addr也是(host, port)形式的元組,將套接字綁定到特定的地址和埠上。空字元串表示任意地址,"broadcast"可以用做發送廣播信息。

s.listen(backlog):開始監聽連接,backlog為最大掛起連接次數。

s.accept:返回元組(conn,addr),conn為新的套接字,可以用來發送和接收數據。addr是客戶端的套接字地址。

s.recv()、s.sendall()和s.close()與客戶端同。

現在寫一個將客戶端發送來的信息發送回去的伺服器:

運行:

伺服器開始監聽連接了。修改一下剛才寫的客戶端程序:

運行,連接本地的伺服器,伺服器端輸出:

連接成功。客戶端輸出:

發送的消息被返回了。

這就是一個最簡單的伺服器了。上述伺服器只能處理一次連接,這顯然不是我們想看到的,保持一直運行:

現在就可以使用客戶端無限連接了:

伺服器端多線程處理連接

現在伺服器端雖然可以處理無限多個連接,但只能一個一個的處理,後面的客戶端連接只能等待前面的連接完成才能發送數據。要同時處理多個連接,可以使用多線程。伺服器端接收到新的連接後,開啟一個線程處理新連接,主線程去建立下一個連接。

伺服器端:

客戶端啟動多個連接:

運行:


UDP編程

UDP與TCP的不同之處在於UDP是不用建立連接的。

在此需要使用s.recvfrom()與s.sendto()方法,前者與s.recv()相同,但返回(data, addr)的元組,addr為數據發送端的套接字地址,後者發送數據時需要加入要發送的遠程地址。

伺服器:

客戶端:

運行:

題圖:pexels,CC0 授權。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編程派 的精彩文章:

我用 Flask 擼了一個日料網站

TAG:編程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