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三楚勝境晴川閣

三楚勝境晴川閣

武漢的眾多旅遊景點當中,與黃鶴樓、古琴台並稱三大名勝的另一處景點就是晴川閣了。晴川閣又名晴川樓,位於武漢漢陽龜山東麓禹功磯上,毗鄰長江,始建於明朝嘉靖年間,距今已將近五百年高齡,晴川閣得名於唐朝詩人崔顥那首「晴川歷歷漢陽樹,芳草萋萋鸚鵡洲"的詩句,崔顥的詩不僅捧紅了黃鶴樓,更成全了晴川閣。然而大詩人崔顥就如同他寫的詩中的黃鶴一樣一去不返,只剩下悠悠白雲在天空飄蕩千載。

2015年7月,在一個盛夏的周末,開始了我的江城之旅

也許是對崔顥的這首黃鶴樓印象太深,所以到了武漢,除了黃鶴樓景點,晴川閣不得不去。

晴川閣與黃鶴樓隔江而望,一個雄踞龜山,一個頻臨長江,這也是武漢唯一一個臨江而立的名勝古迹。去的時候正值武漢最熱的季節,有在武漢工作的小弟做導遊,很多景點都很容易找到。

從武昌起義紀念館出來,經過黃鶴樓,步行穿過長江大橋,下橋後過了大禹神話園,再往北走不遠就到了鐵門關,過了鐵門關就是晴川閣了。

武漢長江大橋

後面就是蛇山上的武漢電視塔

大禹神話園

鐵門關

鐵門關始建於三國時期,是當時的吳國為了阻止魏國的攻擊而建設的關隘,據《明一統志》載:「鐵門關,左倚大別山,右控禹功磯,吳魏相爭,設關於此。」 從三國時期到唐朝初年的數百年間,歷經多次攻守激戰,鐵門關一直是武漢重要的軍事要塞。明朝末年鐵門關被毀,僅剩土基牆座,清初在殘存的土基上建關帝廟,民國初年因戰亂,鐵門關遺迹連同廟宇一起成為廢墟,現在看到的鐵門關是1990年復建的。

三楚勝境晴川閣入口

晴川閣

晴川閣

從長江上遙望晴川閣

晴川閣景區由晴川閣、禹稷行宮、鐵門關三大主體建築和禹碑亭、朝宗亭、楚波亭、荊楚雄風碑、敦本堂碑以及牌樓、臨江駁岸、曲徑迴廊等十幾處附屬建築組成。和黃鶴樓不同的是晴川閣是免費景區,不收門票。

禹稷行宮

禹稷行宮起源於南宋時期修建的禹王廟,是歷朝祭祀大禹的地方,現在的禹稷行宮是清同治時期修建的,距今已150餘年。

荊楚雄風碑

荊楚雄風石碑刻於清乾隆三十五年,是當時的荊南觀察使李振義所書,主要是為了讚揚荊楚民眾與洪災水患頑強拼搏的精神。

第一山石碑

這塊第一山石碑是誰留下的墨寶已無從考證,我找了好久也沒發現是什麼人提的,值得後來去泰安岱廟,發現裡面也有一塊第一山石碑,是從東阿的少岱山挪到岱廟的,題字的是北宋的著名畫家米芾,這塊第一山石碑字體和岱廟的那塊第一山明顯不同,也可能是有人模仿米芾的第一山吧。第一山石碑右邊的一塊石頭很有意思,仔細端詳,原來是長江沿江堤和漢江沿江堤的分界點。

泰安岱廟的第一山石碑

長江沿江堤和漢江沿江堤分界點

山高水長石碑

「山高水長」石碑是清初名士毛會建所寫,據說這個毛進士酷愛晴川山水,曾歷盡艱辛登南嶽衡山摹刻岣嶁碑重刊于晴川閣,並出資在晴川閣周圍植樹。有一天毛進士在植樹後休息飲酒,朦朧中放眼晴川山水,情不自禁拿起竹葉寫下了「山高水長」四字,於是被刻成石碑並立於晴川閣,傳說的真假早已不可辨,倒是這塊石碑一直留了下來並成為晴川閣的一處景點。

晴川閣可不只有這幾塊石碑,還有另外一處讓人嘆為觀止的詩詞碑廊。碑廊位於沿江長廊,以碑為紙,以刀為筆,以大禹文化、晴川文化、古碑刻為主體,收集了全國各地大禹遺址遺迹的相關文字記載、晴川閣詩詞楹聯、大禹文化博物館珍藏的古碑刻50餘通,展示了晴川閣豐厚的文化底蘊。

有關大禹治水的另一處古迹便是朝宗亭了,《尚書·禹貢》中有大禹治水「使江漢朝宗于海」的記載。在朝宗亭的柱子上有一幅對聯:「山勢西分巫峽雨,江流東壓海門潮」,而在禹稷行宮的檐柱上也有一副對聯:「三過其門,虛度辛壬癸甲;八年於外,平成河漢江淮」,而像這種附有對聯的景點在晴川閣有好幾處,晴川閣由於其所居獨特的地理環境、獨具一格的優美造型以及諸多文人名士的贊詠,使它贏得了重要的歷史地位,因此也難怪晴川閣被譽為"楚國晴川第一樓"了。

朝宗亭

晴川閣一別仍然讓人不免時時想起楚國風情的風流雅韻,為了進一步了解楚國文化的魅力與神韻,領略楚國的風情,下一站帶你去首批八個中央地方共建的國家級博物館中唯一一個5A級博物館——湖北博物館。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全球大搜羅 的精彩文章:

有多少婚姻是「湊合過日子」

TAG:全球大搜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