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內煉本心,外懂人心——《人脈是設計出來的——實戰篇》讀後感

內煉本心,外懂人心——《人脈是設計出來的——實戰篇》讀後感

一本書讀完,也許過不了多久,就忘記了書中的絕大多數內容,偶爾能有一兩句印象深刻的句子,也記不清晰,難得再次翻開書頁,卻不知那蒙塵的一兩句經典藏在書中何處。「把書讀薄」,是我給自己讀書方法起的一個名字,在讀書的過程中,每一次閱讀都把最能觸動我的一些地方摘錄出來,用一個專門的系列記錄在微博中,在往後翻閱微博的時候,看著那些個段落,就能串起回憶,一本曾經讀過的書,那些曾經的感動和明悟也能再現個七七八八。總好過敷衍一句「我讀過的書都藏在了我的言行之中」要來得更實在。

《人脈是設計出來的——實戰篇》,作者張超,吉林出版集團出版。

這本書的名字看上去就顯得非常的商業,前幾頁印著一句話「『貧窮』絕不僅僅意味著缺錢,它更意味著你沒有辦法跟那些可以幫助你成功的人有任何聯繫」。這段話抓住了我懼怕貧窮又渴望成功的心理,於是順利入圍了我的閱讀書目之中。

這一類的書籍不敘事,不言情,沒有很明顯的線索,大致可以按照目錄劃分為三個大的板塊。第一個板塊講的是包裝自己,所謂靠什麼吃飯,就靠什麼交友,一技傍身才是獲取人脈的前提。第二個板塊講的是在人情世故中的得與失,小利不舍,大利不來,為人處事太過精明,往往就難以有大的格局。第三個板塊主要講樹立個人品牌,每個人的名字都是一個品牌,我們得學會為自己的名字打工。

這本書我是從2017年10月31日開始讀的,一周大概能有三四天,睡前抽個一刻鐘左右來閱讀。所以讀的時間比較長,一直到昨天才讀完。為了便於日後翻看,我把這段時間以來的摘要,精選部分,集中整理在這篇文章之中,並記錄下自己的感悟和體會。

2017年10月31日——「毅力不好培養,理想也沒那麼經得起折騰。成功很多時候需要依靠慣性,如果你有一種很好的生活方式,思考方式,以及為人處事的方式,成功就不會像想像的那樣困難。」

有一句很流行的話「我哪懂什麼堅持,不過是在死撐」。可是死撐又能撐多久呢?撐到死為止嗎?很多目標的達成,並不是非死即傷,在前行的路上要藉助慣性的力量。更需要花費精力的是如何去培養自己的慣性。

2017年11月1日——「在交往這方面,越主動的人,越願意與人打交道,而且越來越會與人打交道。這樣的人,將來可調都給的資源越多,也就越有面子。」

很多時候,當我主動和陌生人說話,或是幫助素不相識的人解決了問題,或是在一個大家都不太熟悉的場合活躍了氣氛,這些事情都會在潛意識中讓我感覺良好。相反,當我沒有這樣做的時候,潛意識會責備自己的羞怯。主動交往,至少對我而言是很有必要的,能夠不斷給我提供積極的心理暗示。

2017年11月2日——「生活中大部分的人都是視覺動物,在別人眼中的價值,第一次捕捉的不是實力,是你的氣質。」

氣質並不僅僅是漂亮的外表,是一種由內而外的東西,其實也是實力的一種外在表現。氣質的培養不是一朝一夕可以完成的,也不是一蹴而就可以抱佛腳的。聰明的人應該在日常的生活中就注意形成自己的風格。

2017年11月6日——「借用成熟的事物做標籤,給每一個標籤講一個故事。」

這個故事不僅僅是講給別人聽,也是講給自己聽。故事聽得多了,我們也就越來越相信自己是故事中的那個人,並且真的會成為那樣的人。

2017年11月7日——「要功利,但不要急功近利」

正如上文所說我被這本書吸引的原因,懼怕貧窮,渴望成功。是的,生活在當今這個商業社會,豐富之極的物質享受,誰能摸著良心說自己安心貧窮,不想成功,不貪功,不圖利。但所謂君子愛財,取之有道。這個道就是循序漸進,就是按照適合自己的節奏步步為營。

2017年11月8日——「如果你出現在對方的注視下,至少要保證你的思想也同時在場。」

用心傾聽是一種最基本的尊重。如果做不到,還不如換個時間再交流。

2017年11月12日——「我們容易對一件事情下判斷,其實這都是預設的概念,而未必就是真實的。因為一切都在變化之中,人性又是多層面的。」

在生活和工作中,很多時候第一次接觸一個人,就帶著某種印象,先入為主,在往後共事的日子裡,就很難擺脫這個預設和影子,導致一些錯誤的判斷和處理。殊不知,沒有成見的目光,才足夠冷靜和理性。

2017年11月19日——「一件壞事情並不一定在任何時候都能使你煩心,它往往是在你精力最差的時候影響你。」

這裡的壞事更多是指一些影響心情的,不那麼重要的事情。但積少成多,這樣不開心的事情多了,對人的影響還是很大的,有可能就會造成非常嚴重的後果。由此看來,盡量擴大自己狀態好的時間佔比,對於健康和成功而言都是非常重要的。所以,良好的生活習慣,闊達的心胸都是非常有必要的。

2017年11月19日——「年輕人應該怎樣花錢?第一方面就是保證你的健康,第二方面應該投資自己的頭腦,第三方面應該用來保證人脈,投資社交。」

前兩個方面覺得自己做得還不錯,但是第三個方面還有待提高。人類雖然需要必要的獨立空間,但畢竟是群居動物,更多的社交意味著把自己放到更多的平台上,去擁抱更多的可能性。

2017年11月20日——「一個人憑自己的本色做人際關係,大家也會接受這樣的性格。人最可怕的事情就是不做自己,要演一個和自己一點都不像的的人。」

八面玲瓏,不如找回自己。人如果失去了本心,一定會在燈火酒綠中迷失自我,並毀掉自己。

2017年11月21日——「無能之人輸在懶,有能之人輸在傲。有時候,戰勝別人,你就輸了。」

兩個境界,首先是勤奮,至少可以讓自己不做一個無能之人;其次是謙虛謹慎,不要自我膨脹。後面一個讓我想起了吳秀波演的司馬懿,權傾朝野依然隱忍,躲過了不知多少覆滅之禍,最終笑到最後。

2017年11月22日——「一個人對自己了解得越深刻,對這個世界的掌控能力就越強。」

力量來自心中,這句話不假。每個人都是一個宇宙,潛力無窮大,了解自己,掌控自己,才能更好的面對世界。

2017年11月26日——「不能一見如故,至少再見不煩。」

人際交往中,對於我們希望結交的人,往往都想與別人一見如故,好感值爆表。然而哪有那麼多的一見如故呢。與人交往也要保持平常心,留下好印象。所謂君子之交淡如水,不急不緩,不咸不淡,再見不煩。

2017年11月30日——「傳說日本北海道的霧是相當出名的。人們身在其中,最初並沒有什麼感覺,等到感覺有霧氣時,身上的衣服早就濕了。」

為人處事,特別是需要謀篇布局的時候,不能操之過急。從一個地方到另一個地方,是要一步一步走出來的,該做的事要做,該花的功夫得花,很多時候一著急,就敗了。

2017年12月6日——「能夠多角度看問題的人、有超前眼光的人、有思想深度的人比較容易具備親和力。」

卷福說過一句話,智商才是最性感的。和這句話的意思類似,親和力並不是一定得平易近人,和所有的人都能夠打成一片。在我看來,一個辯證、有遠見、有深度的人,才算是一個比較成熟的人,能夠給周圍的人一種穩重、安全的感覺,所以會自然而然吸引周圍的人靠攏。

2017年12月7日——「每個人都有一些脾氣,但是我們會發現,很多做大事的人,他們都不會對小人物發脾氣,而且越是成大事的人,越不會亂髮脾氣。因為他們每一次發脾氣,都是為了樹立權威,而不是來損傷自己的形象。踩死一隻螞蟻是容易的,可是它的死只能反映出施害者的卑劣和無能。」

從某種程度來說,現在的社會是一個躁動的社會,很多時候都瀰漫著一種戾氣,開車的時候動不動就路怒症;和陌生人要是發生衝突,說不到兩句話就想拳腳相向。其實發脾氣對於解決事情來說往往是無濟於事的,反而會給自己帶來很多不必要的麻煩。對於志存高遠的人來說更是如此,隨便的亂髮脾氣,只會損傷自己的形象。如果真的有些人、有些事讓你記恨,你大可以通過其他手段來複仇,發脾氣是沒有用的。遇事冷靜,學會控制自己的情緒,才是人脈交往的基礎。

2017年12月17日——「對付傲慢的人,不卑不亢;對付固執的人,事實說話;對付沉默的人,發掘興趣;對付耍小聰明的人,溫和拒絕;對付外善內狠的人,扮豬吃虎。」

這是人際交往中的一種具體應用。傲慢的人,固執的人,沉默的人,耍小聰明的人,外善內狠的人,這幾類人我們在生活中都會遇到。對於每一類人,這段話都給出了四字錦囊。遇到傲慢之人,切忌唯唯諾諾,但也沒有必要針鋒相對激化矛盾,而是中正平和,不偏不倚,直來直去。對於固執的人,沒必要說道理,直接列數據,講事實即可。對於沉默的人,要仔細挖掘,找到突破口打破尷尬。對於耍小聰明的人,不必深交,對於提出的要求,委婉的,溫和的拒絕,不要讓人記恨你。對於看上去善良其實心裡狠的人,就要學會裝,打太極,避免正面衝突,確實要對決的時候,毫不猶豫地回擊,絕不示弱,打對方一個措手不及,給他留下深刻的教訓。

2017年12月18日——「進入溝通階段,第一要學會觀察;第二要注意信息的交流;第三要注意傾聽;第四要懂得迴避某些話題;第五要沉默淡定;第六要懂得換位思考。」

這段話當中最容易讓人忽略或者不明所以的,就是沉默淡定了。既然是溝通,為什麼還要沉默淡定呢?所謂沉默是金,並非一句空話。有時候在交流的過程中,突然大家就沉默了,氣氛變得緊張而尷尬,如果談判和交流只有兩方的話,這個時候往往誰先打破沉默,不管說了什麼或者出於什麼目的,在心理上,潛意識中,坐不住的這一方就處於弱勢了。所以說,有時候,沉默也是一種比拼和較量。

2017年12月20日——「沒有人有資格去評價別人的人生對不對,只要他們自己感覺幸福、滿足就夠了。每個人都是自己世界裡的王。」

凡存在,即合理。每個人都有選擇自己生活方式的權利,不需要他人的品評。對於看不慣的事情,我們可以拒絕,無視,但沒必要去說三道四。對於自己也是這個道理,在我們自己的世界裡,我們自己就是王,主宰一切,代表的是正義,是真理。但其實在別人眼中就未必如此了。有些時候,我們也要放低自己,也許潛意識裡你認為自己是主角,但是現實中,沒有人是真正的主角,也沒有誰是誰的王,大家都只是半斤八兩,沒有太大的區別和不同,不要過分看高自己,也不要過分看低他人。

2017年12月20日——「在職場中,一名領導的心裡能裝得下多少人,就會有多少人為他拼搏。不要以為別人是傻瓜,一個真正聰明的人,自己一定是簡樸的,一條毛巾可以用到破,一塊香皂可以磨到完,但他知道賺錢是靠大家一起完成的,他會壓抑住本性的自私來成全別人,成全自己的事業。」

所謂極簡,是一種態度。樸素,得體,是最耀眼的大牌。當然,控制慾望,壓抑需求絕非易事。但有舍才有得,所有的付出和犧牲,都會以另一種形式得到補償和回歸。

2018年1月2日——「其實每個人剛來到這個世界上的時候,都是與眾不同的,只是慢慢的,隨著時間的流逝,忘記了而已。一個人開始用別人的眼光來要求自己,用社會的統一標準來要求自己,並努力在這個標尺上尋找自己的位置,忘記了自己究竟是誰,忘記了自己的優勢,忘記了自己就是與眾不同。」

在前行的道路上,我們往往容易迷失,也許想成為的那個人,是別人眼中的光輝形象,與本我已經天差地別了。所以才有了那麼一句話,人終其一生,就是為了拋開別人的目光,找到真正的自己。不忘初心,保持本真。

2018年1月4日——「管理好自己的人,才能管理好團隊,才能帶好團隊。」

我每周至少都要去健身房4次,每次鍛煉都在1個小時以上。有人不懷好意地說,對自己都這麼狠的人,對別人不知道得多狠。雖然心裡不舒服,但也沒怎麼太生氣。無知的人認為規律的健身是對自己的狠,其實這是我的一種自律,也是一種自我管理。就像這句話所說的,管理好自己,才能管理好團隊。等我已經帶出優秀的團隊,差距足夠大的時候,這樣的人再吐什麼槽,我也都聽不見了。

兩個月多一點的時間,讀完這本書,也像是走過一段旅程。再總結一下感受,就是「內煉本心,外懂人心」。

內煉本心,是指要強大內在,要了解自己,掌控自己。在順風順水的時候,周圍的人說的都是你想聽的話,更多都是恭喜你的人,祝福你的人,看好你的人,這個時候,我們會覺得周圍的一切都那麼友好,甚至誤以為自己的為人處事能力是多麼的高超,足夠應對各種情況。殊不知,逆境的時候才看得清人情冷暖。當事情發展不順利的時候,或者與人發生矛盾的時候,對方不給你面子,甚至出言不遜,才是真正考驗為人處事能力的時候。手足無措的時候,才發現之前認為處事手段高超的自己只是一個假象,自己根本不了解真正的自己。內煉本心,就是要充分發現自己的缺陷,找到自己性格中的不足,讓自己置身一些棘手的情況,舉重若輕的去化解矛盾,而不是只在溫室中生長,卻假想自己可以面對狂風驟雨。

外懂人心,是指要了解與你打交道的人。了解一個人,不僅僅是要關注這個人本身。還要有意識關注他所處環境的一些新情況,將一個人放在大的環境里分析他的處境。這些分析可以幫助我們剛好地認識,一個人,本質上到底是一個怎樣的人,他到底堅持著什麼樣的原則,有著什麼樣的人生觀。這樣在後續的交流和溝通中,無論是對抗,抑或是讚賞,都處在一定的水平之上,讓人生出真正的好感,或是產生足夠的重視。

內煉本心,外懂人心。這樣,我們在為人處事之時,運用人脈之時,才能遊刃有餘。既能擁有優質可靠的人脈圈,又不至於在人潮之中迷失自我。相信每一個人都希望能有一群穩定的,給力的鐵杆朋友,並且他們了解、認可最真實的你。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翰苑 的精彩文章:

TAG:翰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