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淮海戰役中,杜聿明提出上中下三策,為什麼蔣介石選擇下策?

淮海戰役中,杜聿明提出上中下三策,為什麼蔣介石選擇下策?

淮海戰役期間,國民黨黃百韜兵團被華東野戰軍圍殲於碾庄,前來支援的黃維兵團被中原野戰軍包圍在了雙堆集,杜聿明率領的徐州剿總大軍在撤退途中又被包圍在了陳官莊。當時的形勢對國民黨來說,已經是無法挽回,神仙難救了。據說當時的蔣介石著急的和熱鍋上的螞蟻一樣,他也知道此戰肯定是敗了,他心裡唯一的想法就是怎麼把杜聿明集團和黃維兵團從包圍圈裡救出來,保存有生兵力,以長江為天塹,妄想把中國變成第二個南北朝。

當時被包圍的杜聿明曾經給蔣介石提出了上中下三策,請蔣介石定奪。上策就是孤注一擲,果斷放棄北平、武漢和西安等地,將華北、西北和華中的兵力集中到淮海戰場,和解放軍決一死戰。中策就是國民黨被包圍的各兵團持久固守,靠空投來維持物資補給,同時請國際力量從中斡旋,以待時局有變,再做下一步打算。下策就是讓被包圍的各兵團分頭突圍,難逃出去多少就是多少,盡量保存有生兵力。

面對這上中下三條策略,蔣介石也難以定奪。首先要放棄北平、武漢和西安,必然引起社會輿論嘩然,另外還不一定能夠調的動,北平的傅作義不是嫡系,陽奉陰違;西安的胡宗南倒是好說;武漢的白崇禧心懷鬼胎,一心只想保存實力,淮海戰役期間蔣介石多次讓白崇禧支援,都被一一拒絕。假如說都能調動,將兵力全部集中起來了,那東北野戰軍、西北野戰軍等解放軍部隊也會跟著過來,局勢也不會好到哪去。

其次,讓被包圍的兵團持久固守,物資供給是個大問題,光靠空投並不能解決問題。如果解放軍進一步壓縮包圍圈,那麼空投只會是給解放軍送補給,根本做不到持久固守,被圍殲只是時間問題。而且當時的國際局勢,美國已經不可能在為國民黨提供多達的援助了。

最終,蔣介石選擇了下策,一方面讓南京空軍開始空投,一方面催杜聿明趕快突圍。本來,杜聿明是完全有逃出包圍圈的機會的,蔣介石曾電杜聿明:「聽說吾弟身體有病,如果屬實,日內派飛機接弟回京醫治。」邱清泉也打電報請蔣介石接杜回京。但是杜聿明回電說:「生雖有疾病在身,行動維艱,但不忍拋棄數十萬忠勇將士……生一息尚存,誓為鈞座效忠到底!」1949年1月9日晚,杜聿明帶著副官、衛士10多人離開大隊單獨行動,後來被俘,自殺未遂。

據說1960年5月,周恩來、陳毅在人民大會堂接見英國陸軍元帥蒙哥馬利,邀請杜聿明作陪。周恩來向客人介紹杜聿明:「這位是杜聿明將軍。」蒙哥馬利問:「杜將軍,你的百萬大軍到哪裡去了?」杜聿明指指對面的陳毅:「都送給他了。」蒙哥馬利又問:「一個也不剩嗎?」杜聿明指指自己:「就剩下我一個。」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二十史 的精彩文章:

淮海戰役,蔣介石為什麼昏招迭出,原因是身邊有個地下黨

TAG:二十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