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2018年投什麼——硬科技(三)

2018年投什麼——硬科技(三)

  八、硬科技之新能源

自2016年12月30日零時開始、跨越2016年和2017年的空氣重度污染連續超過200個小時,北京持續空氣重度污染以及連續預警總時長創歷史之最。2017年1月4日,北京宣布再次延長空氣重污染橙色預警至1月7日左右。

能源和環境是當今人類面臨的兩大問題。目前,石化燃料是人類生產、生活的主要能源。隨著全球能源使用量的增長及不科學的使用,石化燃料等不可再生能源將日益枯竭,並且對環境產生了嚴重的影響,新能源的開發迫在眉睫。

新能源指在新技術基礎上,可系統地開發利用的可再生能源,包含了傳統能源之外的各種能源形式,主要包括太陽能、風能、核能、生物質能、海洋能、氫能等。相對於傳統能源,新能源具有污染少、儲量大的特點,這對於解決當今世界嚴重的環境污染問題和資源枯竭問題具有重要意義。

(一)新能源產業市場分析

當今全球能源處於石油向新能源過渡的後石油時代,原油價格的下跌引發全球地區能源結構的變動。石油進口國大量儲備石油,但同時也給新能源創造了發展機會。從國家層面看,美國、中國、英國、日本以及德國等國家,作為能源消耗大國依舊嚴重依賴石油(原油及天然氣),而法國由於對核能的大規模應用,使得核能在能源結構上的佔比達到38.7%,獨領風騷。同時,部分歐洲國家如挪威及瑞典,清潔能源佔比已經超過50%。2010年,全球能源消費總量為119.78億噸油當量,,但到了2015年,全球能源消費總量達到131.47億噸油的當量,5年間增長了9.76%。

2016年,全球清潔能源平均為14.6%,我國清潔能源份額為13%,低於世界平均水平,也低於美國的14.7%。但是我國清潔能源發展迅速,從2012年至2016年全球平均增加了1.5%,但中國增加了3.7%,而美國僅增加1.2%,我國正在加快對新能源的使用步伐。從新能源總裝機容量來看, 2011年總裝機容量為28917億千瓦,2016年達到了57511億千瓦,預計2017年能達到65993億千瓦,呈逐年上漲趨勢(以上數據來源:清科研究中心)。

(二)新能源產業發展動態及趨勢

1、趨勢一:智慧能源產業鏈逐步形成,能源+互聯網概念逐步滲透

智慧地球作為2009年由國際學術界提出的新概念,其倡導的互聯互通改變人類世界的運行方式涉及數十億人的工作和生活。而智慧能源也是當中重要的一環。

目前,我國智慧能源金城和能源互聯網的工作進展迅速,2013年11月「智慧能源產業技術創新戰略聯盟」成立,2015年2月「全國智慧能源公共服務雲平台」啟用,2015年3月IEEE1888倍ISO/IEC納為能源互聯網產業國際標準。智慧能源產業正一步步朝著可持續發展能源體系邁進。同時,智慧能源的相關產業鏈也逐漸形成,上游包括Intel、Cisco、中國電信等企業加入,中下游有哲達、中能興科等一批新型節能技術服務產業群。未來,能源+互聯網的概念將持續滲透,智慧能源發展潛力巨大。

2、趨勢二:全球風電強國聚焦海上風電,我國海上風電在政策推動下加速發展

海上風電技術開發相較陸地風電晚,且運行環境複雜、開發難度較高,因而開發十分有限。但海上風能由於具有資源豐富、發電功率大、運行穩定等優勢近年來受到了全球風能強國的重點發展。目前,英國、德國等歐洲國家海上風電已經進入規模化發展階段,技術開發已日趨成熟。截至2016年末,全球海上風電裝機容量已達14.3吉瓦,而裝機容量前五名分別是英國、德國、中國、丹麥、荷蘭。其中英國佔比接近40%,領跑全球。

我國海上風能資源豐富,據估計,我國海上風電資源約為7.5億千瓦,具有巨大的開發潛力。而目

前我國海上風電較之陸地風電發展還相對滯後,並且我國沿海地區風能資源豐富,且電能消耗能力更強,更適合發展風電。從政策層面看,國家能源局發布了明確的海上風電規劃,根據《風電發展「十三五」》,重點推動江蘇、浙江、福建、廣東四省的海上風電建設,累計併網規模佔全國規劃規模90%,同時積極推動天津、河北、上海等地區的海上風電建設。預計到2020年,全國海上風電開工建設規模達到10.05吉瓦。

3、趨勢三:我國重視棄光限電問題,分散式光伏發電迎來春天

我國光伏發電近年來的高速發展固然可喜,但由於光伏發電應用市場長期大力投資集中式光伏電站,因此使得棄光限電問題長期無法有效解決,而分散式光伏項目的發展也受到了阻礙。截至2016年,我國光伏發電累計裝機容量達到78吉瓦,但分散式佔比僅15%,而集中式光伏電站裝機達到了85%,發展局勢極為不均衡。為此,國家能源局於2014年發布了《關於推進分散式光伏發電應用示範區建設的通知》,當中提及鼓勵社會投資分散式光伏發電應用示範區,並計劃簡歷多個示範區。而隨著新政的陸續出台,分散式光伏發電勢必受到更多關注,未來有望實現高速發展。

4、趨勢四:我國核電技術領先,出海趨勢顯著

核電作為高端製造業的代表,具有極高的商業價值,而我國對於核電的開發及應用位居全球前列,已經具備對外貿易的實力。雖然日本福島核事故引發的危機使全球核電發展受到一定影響,但由於核電在溫室氣體減排中所起到的巨大作用和核電安全技術的進一步提升,許多國家和地區仍把核電作為能源結構調整的重要方向,國際核電市場依然廣闊。近年來,我國核電出海動作頻繁,我國當前已經與30個國家簽訂了雙邊核能合作協定,技術應用優勢將為我國核電在海外收穫不俗的成果。同時,為了加強相關企業在「出海」過程中的溝通交流,以在國際競爭中形成合力,在國家有關部門推動下,中核、國核技、中廣核等發起成立了中國核電技術裝備「走出去」產業聯盟,它的成立在形式上為我國核電企業抱團出海提供了合作機制,將推動中國核電企業在國際市場上由「單兵作戰」進化為「強強聯合」。

(三)新能源產業投融資概況

新能源的投資風向總是受到石化能源的價格以及能源危機效應的影響。2011年,我國對新能源的投資熱度較高,但隨著美國頁岩油革命以及OPEC對原油供應的提高,原油價格暴跌使得新能源的投資熱度迅速下降。但到了2015年,由於新能源技術的逐步突破,規模化應用逐漸實現,以及化石能源價格的提升、人類危機意識的逐步提升等因素的共同促進下,新能源投資重新火爆。2015年共有67起投資案例發生,而總金額達到106億元。而2016年投資案例數達到69起,投資金額高達211.14億元。2017年僅一季度,披露投資總金額就達到了125.26億元,投資熱度持續提升(數據來源:投資界)。

  九、硬科技之智能製造

無人超市、無人駕駛、無人酒店、無人餐廳,一個個新詞在不斷衝擊著我們的眼球,就在2017年8月馬雲的無人工廠也來了。這裡沒有了埋頭苦幹的工人,取而代之的是不停往返的機械手以及地表穿插有序的軌道,原先200多人的工廠,如今只需20人就可以正常運轉。其實,現在很多企業都在踐行著智能化的改造,通過智能製造一步步讓中國的工廠變得更先進、更安全。

智能製造(Intelligent Manufacturing,IM)是一種由智能機器和人類專家共同組成的人機一體化智能系統,它在製造過程中能進行智能活動,諸如分析、推理、判斷、構思和決策等。通過人與智能機器的合作共事,去擴大、延伸和部分地取代人類專家在製造過程中的腦力勞動。它把製造自動化的概念更新,擴展到柔性化、智能化和高度集成化。今後隨著互聯網的高速發展,大部分的商業邏輯都將摧毀重建,大部分的傳統企業都將重頭再來,以智能機器為代表的第四次工業革命正在來臨。

(一) 智能製造產業發展階段

智能製造體系是基於新一代信息技術,貫穿設計、生產、管理、服務等製造活動各個環節,是先進位造過程、系統與模式的總稱。智能製造過程是指通過自動化裝備:機器人、高端數控機床、自動化集成裝備及通信技術實現生產自動化,並能夠通過各類數據採集技術,如感測器、RFID、機器視覺等,以及應用通信互聯手段如工業物聯網,將數據連接至智能控制系統(MES、DCS、PLC 等),並將數據應用於企業統一管理控制平台(ERP 等),從而提供最優化的生產方案、協同製造和設計、個性化定製,最終實現智能化生產。

智能製造發展需經歷一般分為自動化、信息化、互聯化、智能化四個階段。自動化是淘汰低自動化水平的設備,升級為高自動化水平的智能裝備的過程;信息化是指產品、服務由物理到信息網路,智能化元件參與提高產品信息處理能力;互聯化是建設工廠物聯網、服務網、數據網、工廠間互聯網,裝備實現集成;智能化則是通過感測器和機器視覺等技術實現智能決策。我國目前仍處於「工業 2.0」(電氣化)的後期階段,「工業3.0」(信息化)還待普及,「工業 4.0」正在嘗試儘可能做一些示範,製造的自動化和信息化正在逐步布局。

(二) 智能製造產業前沿技術

智能製造產業發展迅速,涵蓋領域非常廣泛。在自動化設備、工業信息化、智能生產等領域更是日新月異做出了突出的貢獻。3D列印、機器人工廠等等已經逐漸進入到生活當中,不再是遙不可及。

1、增材製造技術及微型3D列印技術

增材製造(Additive Manufacturing,AM)俗稱3D列印,是融合了計算機輔助設計、材料加工與成形技術、以數字模型文件為基礎,通過軟體與數控系統將專用材料,按照一定方式逐層堆積,製造出實體物品的製造技術。相對於傳統的、對原材料去除-切削、組裝的加工模式不同,是一種「自下而上」通過材料累加的製造方法,從無到有。這使得過去受到傳統製造方式的約束,而無法實現的複雜結構件製造變為可能。

3D列印技術已逐漸應用於我們的日常生活中,不論在傢具製造還是工業中都起到了巨大的作用。一方面,建築業、傢具業、船舶業等領域正不斷追求能夠生產更大尺寸零部件的3D列印設備;另一方面,醫療、電子等產業則在持續探索更精微的3D列印產品,致力於讓3D印表機在納米級的製作過程中遊刃有餘。

微型的3D列印技術便可以列印包括導電油墨和細胞等許多微小產品,對多個行業產生了重要影響,並有望列印出精密的電子設備和人體器官,開啟了3D列印的新篇章。

2、 工業協作機器人

協作機器人(Collaborative Robot),指被設計成可以在協作區域內與人直接進行交互的機器人,是一種更加高效的工業機器人,具有超高的生產線適應能力,能勝任很多種工作以及一些複雜的工作。將人工智慧與機器人技術結合之後,使用者在「訓練」機器人進行生產操作的時候,進行編程也變得十分容易。

(三)智能製造產業投融資概況

總體來看,中國智能製造領域投資案例數量趨於穩定,投資金額逐年走高。從2015年開始,隨著《中國製造2025》的陸續推進,對智能製造行業政策上的不斷鼓勵,機構對智能製造企業的關注度也逐漸提升,同時也更加註重企業的質量:包括企業的規模,擁有的專利數量以及企業管理人員的整體素質上,具體反映為單筆案例的投資金額更高,偏好於二級市場一些相對較為成熟的企業上。

來源:產品運營部 整理

整理人:張民智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匯涌金資本 的精彩文章:

TAG:匯涌金資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