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貴族都用什麼治濕疹?看完這些你會發現中醫的力量如此強大
中國醫科大學蘇建生教授
濕疹作為較常見的皮膚性疾病,折磨著很多人,如不及時治療,可發展為慢性濕疹。無論身體的哪一個部位患了慢性濕疹,都會因為劇烈瘙癢而產生較大的痛苦,影響患者的正常工作與生活,如長時間得不到正確徹底的治療,可導致患者精神萎靡甚至精神因素障礙等更嚴重的後果,因此對於濕疹的及時正確治療很重要。
濕疹常見癥狀
1、急性濕疹
為多數粟粒大紅色丘疹、丘皰疹或水皰,尚有明顯點狀或小片狀糜爛,滲液,結痂。損害境界不清。合併感染時可出現膿皰、膿性滲出及痂屑等。
2、亞急性濕疹
常因急性期損害處理不當遷延而來,皮損以紅色丘疹、斑丘疹、鱗屑或結痂為主,兼有少數丘皰疹或水皰及糜爛滲液。
3、慢性濕疹
多因急性、亞急性濕疹反覆發作演變而成,亦可開始即呈現慢性炎症。患處皮膚浸潤增厚,變成暗紅色及色素沉著。持久不愈時,皮損紋變粗大,表現乾燥而易發生皸裂。常見於小腿、手、足、肘窩、外陰、肛門等處。
治療濕疹的外用偏方有哪些?
外用偏方1、荊芥七葉一枝花方
材料:荊芥30克,七葉一枝花、苦參、大青葉、防風各15克
做法:鍋加適量水,放入上面5中材料,煮沸,去渣取汁,倒入專用盆中備用。
用法:每天1-2次,趁汁溫熱的時候熏洗患處。
功效:能夠祛風止癢,可以有效緩解濕疹癥狀。
外用偏方2、仙鶴草方
材料:取鮮仙鶴草250克,或者干仙鶴草50-100克
做法:砂鍋放仙鶴草,加適量清水,煮沸後去渣取汁備用。
用法:用乾淨的軟布蘸汁燙洗患處,一次20分鐘,每天早、晚各燙洗1次。
功效:適合滲出型濕疹
提示:燙洗前要煮沸葯汁,燙洗後要保持患處皮膚乾燥,不要接觸鹼性水液。
外用偏方3、夜交藤方
材料:夜交藤200克,白蒺藜、蒼耳子各100克,蛇床子、白鮮皮各25克,蟬蛻20克
做法:鍋加水5000毫升,加上面的材料煎煮20分鐘,去渣取汁備用。
用法:汁液太熱時,可以先熏一下患處,等變溫後,用乾淨的軟布蘸汁洗患處,熏洗2小時後即可見效,每劑葯汁可以連用3-5次。
功效:消腫止痛
提示:葯汁要放在陰涼處,每次用前要煮熱。
就上述的熏洗方法雖然存在治病缺陷,但是如果配合外敷藥物來用的話,效果會更佳。以下提到的是中醫治病的一個常用方法,總體說來效果比上述方法要好的多,中醫講究「知病治病」和「標本同治」。通過對使用外用藥的患者治癒觀察發現,一些古法配製的外敷膏,比如梓桔膏,就比較安全高效。配方由紫草、野菊花、山茶籽、蛇床子、地膚子等名貴草本藥材配製而成,直接塗抹在病灶處,能夠有效消炎抑菌,針對濕疹的療效在九成以上。此配方經過幾代人的改良,現已將配方融入現代科技經過複雜的工藝加工製作而成。現已被列為市級非遺。受國家所保護。在網上很好找。
5種蔬菜去濕毒治濕疹
1、白扁豆
性平,味甘,亦葯亦食,能補脾胃、化濕熱。皮膚濕疹者食用,有葯療食療之效,有葯補食補之功。《藥品化義》載:扁豆,味甘平而不甜,氣清香而不串,性溫和而色微黃,與脾性最合。皮膚濕疹患者,常食白扁豆,脾健運而濕熱去,有利於治好濕疹頑症。
2、綠豆
性涼,味甘,有清熱、祛暑、利水、解毒的作用。古代醫家認為它可以主丹毒煩熱,風疹,治痘毒,療癰腫痘爛等皮膚疾患,均借其清熱利水解毒之力,急性皮膚濕疹者食之,有助於祛濕清熱。
3、冬瓜
性涼,味甘淡,有利水和清熱作用。《本草從新》說它能利濕去風,故對急慢性濕疹者有益。
4、瓠子
性寒,味甘,能清熱利水濕。有醫藥書中說它治瘡毒,皮膚濕疹也可以說是一種瘡毒之病,食用瓠子清利濕熱則濕疹可愈。《滇南本草》載:治諸瘡膿血流潰:瓠子用蕎麵包好,以火燒焦,去面為末,服之。這與頑固性濕疹伴感染相似。簡單有效的食法以煎湯服用為宜。
5、絲瓜
性涼,味甘,皮膚濕疹者宜常食之,可以起到清熱、涼血、解毒的效果。《醫學入門》中曾說:治男婦一切惡瘡,小兒痘疹餘毒,並乳癰、疔瘡。這類病症,多因濕熱為患,同皮膚濕疹一樣,食用絲瓜,均能達到去濕熱、解濕毒的目的。


※突破了!中醫終可根治濕疹痊癒不複發,數萬人親測見證,轉瘋了
TAG:濕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