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中醫 > 巧用中成藥外治兒科病

巧用中成藥外治兒科病

中成藥藥效穩定,取材方便,尤其是外治兒科疾病,療效確實,用法簡便,患兒容易接受,可減輕家長的心理負擔,減少患兒對用藥的恐懼心理。現介紹幾則療效顯著、可用於外治的中成藥,有興趣者,不妨一試:

1.柴胡液滴鼻治小兒發熱:取柴胡注射液4毫升注入滴鼻瓶內滴鼻,每次每側2~3滴,兩側交替使用。2小時1次,熱退後續用2~3天。重複用藥仍有效。

巧用中成藥外治兒科病

2.藿香正氣水治小兒癤瘡:取藿香正氣水加等量冷開水混勻即成。用藥前洗凈患處,並用生理鹽水沖洗消毒,而後取上藥外部塗擦。每日3~4次,連續3~5天。

3.雲南白藥治小兒鼻衄:取本品適量,加少許涼開水調勻製成敷料,消毒後備用。取敷料塞入患側鼻腔,血止後取出。此法適用於心脾積熱或肺胃鬱熱型衄血者。

4.六神丸防治小兒暑痱:夏季嬰幼兒洗澡時,取六神丸5~10粒,研細,加入浴水中,對痱子有預防作用。再加10粒對於已起痱子者有治療作用;也可溶解後濕敷患處。

5.雙料喉風散治新生兒臍炎:用溫開水洗凈患處,乾淨棉球或紗布沾擦乾後,取本品直接噴射患處,同時使創面暴露。每天噴葯5~6次,保持創面清潔乾燥。操作時動作要輕,避免損傷皮膚,連續用藥5~7天。

6.冰硼散治嬰幼兒濕疹:先用3%潔爾陰濕敷,稍干後撒上冰硼散治療。每日2次,4天為1療程,連續2個療程。

7.清熱解毒口服液灌腸治小兒高熱:患兒側卧於母懷中,3歲以下小兒可吮乳使腹肌放鬆。藥液以每千克體重大於10毫升為標準,葯溫在30~37℃之間,用1號一次性導尿管,深度按年齡選擇10 ~15厘米之間。取20毫升注射器抽取本品緩緩推入,灌腸後結紮導尿管,保留30分鐘以上,撤管。一般用藥1~2個小時後體溫開始下降,每天1~2次,連續用藥1~2天。

8.京萬紅治新生兒尿布皮炎:將患處洗凈擦乾,然後均勻塗擦京萬紅燙傷藥膏一層,覆蓋皮損面,每天換藥1次。注意勤換尿布,保持局部乾燥。一般輕症1~3日,重症5~7日即可獲愈。

9.跌打丸治小兒肌注後局部硬結:取跌打丸2~3粒,根據患處大小,用白酒調為稀糊狀外敷患處。每日換藥2次,連續2~5日即可。

10.傷濕止痛膏治嬰幼兒腹瀉:取傷濕止痛膏1張,外貼患兒臍部,並用熱水袋輕輕熱敷。每日2~3次,每次10~15分鐘,連續2~3天。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雲南中醫 的精彩文章:

路邊的這種草,是對付痛風的寶!只服兩周,超有效~

TAG:雲南中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