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原創閱讀】老虎山覓故

【原創閱讀】老虎山覓故

GIF

不在山前,不在山後,不在山南,不在山北,有人獲得,富了一國」,這個至今仍為許多「老南京」津津樂道的藏寶之謎,出自「埋金碑」上的銘文,說的是秦始皇為了鎮壓東南王氣,鑄金人埋於南京幕府山西麓金陵岡下的故事。

老虎山今貌

今下關新民門外約2公里處,乃幕府西盡之餘脈,山勢逶迤,狀如卧虎,或雲山中有猛虎出沒,民間稱為老虎山,相傳此地正是始皇埋金的金陵岡。

輸12

近日得閑,遂往一探

從上元門附近的老虎山北麓上山,但見草木蔥蘢,土石秀潔,北望大江如帶,明滅於樹隙之間,別有意境。

山高六七十米,至其巔,有古炮台掩沒雜樹下,蕪穢不得入。縱觀此岡,前臨大江,後踞幕府,背山面水,藏風聚氣,難怪秦始皇要埋金於此,以泄王氣呢!

老虎山炮台

不過,金陵的王氣似乎並未泄盡,當年始皇埋金防的就是南京五百年後「興天子氣」,五百年後偏偏發生了司馬睿渡江,於南京稱帝的盛事。

追隨他徙居南京的中原士族顏含,就把老虎山選為顏氏一族的江南祖塋。唐大曆七年(772年),顏含十四世孫,大書法家顏真卿罷撫州刺史,途經南京,親往老虎山憑弔先祖。並書自撰《顏含大宗碑》,其字筆力雄健,形神兼備。

1958年,

考古隊在老虎山發現了

東晉顏氏家族墓,

與《景定建康志》記載的

「顏含墓……葬靖安道旁」相印證,

而《同治上江兩縣誌》

又載「金陵岡本曰靖安鎮。

顏氏家族墓出土青瓷雞首壺

宋岳飛邀敗金宗弼處也」。

至此才確認:金陵岡、靖安鎮、老虎山

原來是同一個地區在不同時期的稱謂。

據報道,顏含墓就在老虎山南麓的金陵村。依指前往,可惜此地已成閭里。當地人說,顏含墓在發掘後即回填地下,不復得見矣!

悵然之餘,不意竟在不遠的一家養老院後園裡發現古碑一通:高約2米,全無雕飾,背倚撮爾封土,碑面鐫「晉驃騎將軍溫忠武公之墓」,上款「清光緒二十八年重修」,下款「長沙陳麟書立」。

GIF

碑文記載:陳麟書是長江水師金陵營參將,聽說士兵在老虎山下掘獲一些古磚,遂參訪考定附近一古阜為驃騎將軍溫嶠墓,並捐資重修,立碑記事。

溫嶠,晉之「中興名士」,早年隨劉琨北伐,屢破諸胡,南渡後與王導等人輔元帝共治江南,平定蘇祖之亂,功勛卓著,彪炳史冊。

GIF

光緒二十八年(1902年)正值庚子國變之後,西方列強橫行中國,人民起義風起雲湧,陳麟書深感內憂外患,國無寧日,希望如今能有材如溫嶠者挺身而出,安內攘外,再創中興之局。

不過,陳將軍的願望終成泡影,他發現的溫嶠墓也僅是衣冠冢而已(溫嶠墓應在老虎山西南,與其只有一路之隔的郭家山)。

溫嶠衣冠冢

老虎山自古既是風水寶地,又是兵家形要。早在溫嶠平亂之時就在老虎山下建立軍用碼頭「白石步」,有「東晉以後江津要地」之譽,清同治九年(1870年)在老虎山西側設長江水師金陵營,不久又在山上構建炮台,以壯江防。

當然,最值得一提的是這裡曾是岳飛抗金的古戰場:宋建炎四年(1130年),金兀朮(宗弼)在牛頭山被岳飛設伏重創後,急欲渡江北竄,岳飛乘勝長驅,在老虎山坳的靖安鎮渡口邀擊兀朮後撤之師,大破之,俘金兵300餘人,前建康通判錢需也率本地鄉兵側應,一舉收復南京,從此兀朮不敢再犯江南。

岳飛收復建康

>>>老虎山<<<

這座毫不起眼的城北小丘,只要你細細尋覓隱藏其中的故跡,留心查訪流傳坊間的故事,就能感受到它在歷史的積澱中散發出的無窮魅力,不論是「借得青山葬衣冠」的風雅,還是「金酋席捲盡擒歸」的豪壯,都足以讓人回味良久

據悉,不久這裡將建老虎山公園,整合山中歷代遺勝。此事若舉,又將為南京幕燕濱江風光帶增添一抹亮色。

?如果你喜歡這篇文章,歡迎分享到朋友圈?

評論功能現已開啟,我們接受一切形式的吐槽和讚美?

您的支持是我們最大的前進動力

長按下方指紋二維碼關注我們的服務號

GIF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南京眾祥傳媒 的精彩文章:

2018年最有顏值的搭配

TAG:南京眾祥傳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