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雍正瓷器價值居高不下原因是這個

雍正瓷器價值居高不下原因是這個

清雍正朝(1723~1735)雖然為時只需13年,

但雍正時制瓷工藝開展到了歷史上的新水平,

靈敏把清代的瓷業出產面向工藝精巧的階段。

清雍正青花桃蝠紋橄欖式瓶-北京故宮

雍正青花瓷素以精細著稱於世,其燒制的數量和規劃甚為可觀。

器物造型精巧,製造規整,胎骨細白,釉面瑩潤,青花呈色極為樸實。

其他,此時仿明代產品較多且較成功,尤其是仿永樂、宣德青花器。

清雍正青花海石榴貫耳瓶-北京故宮

【器型】

造型一改康熙時的淳樸古拙,形成輕盈靈秀、精巧工麗的風格。

其器型之美,素被譽為「線條美」,能夠與以纖細俊美而著稱的明代永樂、成化瓷器比美。

一同,種類還十分豐盛,除了許多的立異之作,還有許多的仿古款式,這些器型既俊美精巧,又正派典雅。

除了盤、碗類日常用器外,代表性器型還有牛頭尊、鳳尾尊、燈籠尊、滿足尊、觀音瓶、貫耳斜肩大瓶、貫耳六方瓶、八方扁瓶、棒槌瓶等,

其中有一些是新創器型,如牛頭尊、燈籠尊、四連瓶等。

清雍正仿成化款鬥彩蓋罐-北京故宮

雍正青花器仿永樂、宣德作品傳世許多,以盤、碗為主,仿纏枝蓮紋大盤、仿束蓮紋大盤都很傳神,但也能從細部看出差異。

例如雍正仿器的圈足多是油滑的泥鰍背,真品則較尖削;

又如雍正仿品的砂底上可見顯著的旋削痕,真品則經過打磨並且有火石赤色。

清雍正 仿宣德青花開光花果紋高足杯

【胎釉】

雍正青花的胎骨堅緻細白,胎質瑩潤,成型規整,胎薄體輕。

無款的民窯器,胎體也勻細,無釉砂底也都光滑細潤。

典型的官窯青花多釉色青白,釉面瑩潤純真。

有的釉面見桔皮紋,有的釉層較厚,釉中密含大大小小的氣泡,稠濁在一同呈乳濁狀。

少量青花為粉白釉,一般為民窯產品。

清雍正青花枯樹棲鳥圖梅瓶-北京故宮

雍正青花有多種顏色並存的特徵。

前期的青花發色淺淡而深重,略有暈散,與康熙晚期的類似。

還有青花發色昏暗的,雖不鮮亮,但呈色安穩,色澤深淺紛歧;

有發色碧綠的,艷麗而安穩,多為民窯產品;

有發色深重安穩而略顯深藍色的,有仿嘉靖青花之意;

有發色淺淡,紋飾淡描的;有仿明宣德青花,發色暈散的。

清雍正淡描青花團壽花卉紋盤-英國維多利亞與艾伯特博物館

表現壽意的蟠桃、靈芝、松鶴、蝙蝠、葫蘆及八仙、福山壽海、海屋添籌圖像也比較多見。

龍鳳圖像仍沿襲康熙定製,人物紋線條柔軟脆弱,身段和面部細長娟秀。

清雍正青花夔鳳紋雙陸尊-北京故宮

此時仍盛行在瓷器上題句的習尚,還有以花卉,樹木、竹葉組成詩句文字的。

此時仿明代宣德青花器的紋飾有獨到之處,用重筆點染模仿鐵鏽斑,但分布規則卻不天然。

清雍正青花海水龍鳳紋印泥盒-北京故宮藏

【款識】

雍正時,款識已有專人書寫,所以各類瓷器上的字體底子一起,楷書與篆書一同運用。

青花器中的款識仍以楷書為主,前期盛行「大清雍正年制」六字三行雙圈體式,字體一般顯得脆弱略草,有少量也寫得規整有力。

晚些盛行六字雙行豎寫的,圍有雙圈或方框,字體規整俊美,青花顏色大多樸實。

高足碗的款識多橫寫干器足裡邊緣,壺類多在足裡邊環形橫寫。

此外,還有少量篆書款,如青花四連瓶的篆書四字款分別寫於每一足底。

在仿明代的器物上寫有所仿各朝的款識,如永樂、宣德、成化、弘治等,字體挺立纖細。

除年號款外,還有龍、鳳、靈芝、鼎等圖記款。

民窯器大多署各種堂名款,並多見1.5厘米至2厘米寬的方形符號,內以弧線或直線組成各種圖像,方法頗多,這也成為雍正民窯青花的辨認標誌。

傳承,

遠不是說說那麼簡單。

它是幾代人的堅守,

是濃於血脈的拳拳匠心。

聲明:本著傳播收藏知識為宗旨,

本文經小編整理編輯發表,轉載請註明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淺談華夏收藏 的精彩文章:

五大名窯被推到世界第一

TAG:淺談華夏收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