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崔建聰:書道存風骨 點墨見精神

崔建聰:書道存風骨 點墨見精神

書法作為最具中國特色的藝術品種,以線條為載體,以漢字為依託,在筆飛墨舞的律動中始終彰顯著中華文化的活力、熱力和偉力,其蘊含的文化精神也體現著書寫者對現實生活的熱情,對生命價值的持存、對精神世界的修為。因此,觀瞻優秀的書法作品必然會提高賞閱者的審美情操和精神海拔。

品味崔建聰的書法作品往往給人一種清新、幽美、樸拙、洒脫的感覺。他的作品以行書為主,內容多為從中國文化典籍中擷取的「隻言片語」,如《易經》中的「含弘光大」、《莊子》中的「虛室生白,吉祥止止」、《道德經》中的「微妙玄通」等。這些辭微義薄的詞句配以斗方形式呈現,玲瓏多姿、妙趣橫生,流暢的線條筆斷意連、氣脈暢通。創作時,書者往往中鋒出筆,婉勁而健朗,撩筆曳帶凝渾而俊逸,讓人能體會到「高韻深情,堅質浩氣」的氣韻之美。細觀每一幅作品的筆法、字法、墨法、章法都精熟而超拔,守正而創新,可謂「出新意於法度之中,寄妙理於豪放之外。」從字法和書風而言,崔建聰的書法結體寬闊、沉穩厚重、橫畫內斂、豎畫外拓、充滿張力,這得益於他紮實的帖學功底,呈現出洒脫、飄逸、峻爽的美學風貌。

藝術作品的看點關鍵在意境,沒有意境的作品是沒有靈魂的,書法也一樣。優秀的書法作品無不是「文化品格和人格修為的對象化,在陰陽互補、強弱對比、濃淡變化、疏密相映的氤氳之氣息中,呈現活生生的人的形象。」崔建聰的書法作品都是在自然狀態中創作的,心手相應,清水芙蓉,充滿消散閑適的野趣,是真性情的表現。他的書法師法王羲之、柳公權、智永、趙孟頫、文徵明、董其昌等,揮灑自如,張弛有度,從用筆到結體都少了弩張與剛猛之力,多了一份飄逸和靈動之氣。曹丕《典論.論文》中說:「文以氣為主,氣之清濁有體,不可力強而致。」崔建聰書法中滲透著真氣、清氣、豪氣,這都與作者的人格志向和審美情趣相連接,共同構成深邃悠遠,飄逸清麗的意境。

眾所周知,書法要達到蔚然的氣象就不能僅僅停留在嫻熟的技法把玩層面,而是要在「技進乎道」的歷練修為中探求宇宙大化的心性價值。崔建聰的書法可貴之處就在於擺脫了淫於技、滯於巧的歧途,虔心遵循書法「無法至法」的生命之法、境界之法、精神之法,從而體現出生命的境界和哲學的意蘊。這也是其書法作品耐人尋味、啟人深思的重要原因。

「真正的藝術,是一種詩意的凝聚和精神的貫注。」王岳川如是說。然而,書法中如何凝聚詩意和貫注精神?崔建聰一語道破:「文化的厚度決定書法的高度。」正因為如此,才讓他的書法筆短意長、骨勢峻邁、恢宏大氣。書法和文化的關係就是種子和土壤的關係。優良的種子只有在肥沃的土壤中才能生根發芽、開花結果。如果沒有書卷氣,換句話說,書法的創作者如果腹中無詩書,其作品只能是牆頭蘆葦———頭重腳輕根底淺,定然不會出現大氣磅礴的現象。

崔建聰的書法沒有丟掉書法本身立足其間的歷史與傳統,作為一名優秀的出版人,他不斷汲取古今中外文學、史學、哲學、美學中的精髓來滋養其書法實踐。臨摹碑帖與誦讀詩書並舉,持存守正與開拓創新共進,從而呈現出「以學養書,以書修德」的書法自覺。這種學、書、德同修的歷程,使其書法作品在傳情達意的同時也具有載道明理的功能,從而使得「依仁遊藝」而「立己達人」成為可能。

(韓偉:西北師範大學文學院教授、博導)

崔建聰,別署點墨齋主。編審。中國新聞出版書法家協會副主席、山西省書法家協會理事、山西國際文化交流畫院常務副院長、三晉文化研究會副秘書長兼書畫院常務副院長、山西省教育學會書法教育專業委員會副會長、中國楹聯學會會員、中國楹聯學會書畫藝術委員會委員、山西省硬筆書法協會副秘書長。

作品入選《「世界遺產杯」國際書畫大賽展精品集》(獲書法金獎)《中國當代書畫作品博覽》(獲書法一等獎)《「金鼎獎」優秀作品集》(獲書法金獎)《中國當代百位書法名家題詞集萃》《山右書畫》(一、二卷)《紀念毛主席誕辰120周年書畫暨紅色收藏展覽·書畫卷》《紀念鄧小平同志誕辰110周年暨慶祝新中國成立65周年書法繪畫攝影展覽作品集》《紀念鄒韜奮誕辰120周年書法作品集》《長征頌全國書法展作品集》等。

《中國新聞出版報》《中國文化報》《中國信息報》《中國美術家》《人民文藝家》《山西日報》《山西畫報》《山西文學》《對聯》《企業文化大觀》《文化產業》《天工》《名家名作》《交流》《假日文化》等報刊以及中國教育網路電視台書畫台、中國書畫家影像網等新媒體曾專題刊發介紹其書法、篆刻作品。

出版有《點墨齋書跡》《天心圓月自從容》《點墨抒懷——崔建聰書法作品》。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晉人晉事 的精彩文章:

TAG:晉人晉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