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誰不孤獨?-白晝之光 豈知夜色之深

誰不孤獨?-白晝之光 豈知夜色之深

前段時間,有一個問題非常火——為什麼那麼多人開車回家,到了門口還要在車裡坐好久?

最多贊的回答是這麼說的:「很多時候我也不想下車,因為那是一個分界點。推開車門就是柴米油鹽,你是父親、是兒子、是老公,唯獨不是你自己;在車上一個人想靜靜,抽支煙、發個呆,這個軀體屬於自己。」

現代社會,高度的互聯互通,但是孤獨感卻愈發強烈,車水馬龍的喧囂,推杯換盞的激烈,對酒當歌的豪氣,好像都掩飾不住,內心的孤獨。正如在車庫裡發獃的人。出門就是世界就是生活,而車內卻是屬於自己的。

多少現代人,在看似熱鬧的環境中,自我感受著孤獨和落寞。該笑的時候沒有快樂,該哭泣的時候沒有眼淚,該相信的時候卻沒有諾言。當浮華褪盡,人比煙花寂寞。

多少人用激情掩飾孤獨,用熱鬧掩蓋落寞。所謂的孤單,不過是一個人的狂歡,而狂歡則是一群人的孤獨。正如現在,所有的節日幾乎都能成為聚會和狂歡的理由,而聚會是為了聚會還是為了逃避孤獨,或者是用聚會來掩飾內心的孤獨。這個相信每個人都有自己的真知。

柏拉圖在《會飲篇》里有一個小故事,劇作家阿里斯托芬為宴會上的人們講了一則奇妙的寓言:很久以前,我們都是「雙體人」,有兩個腦袋、四條胳膊、四條腿,由於人類的傲慢自大,眾神之王宙斯把人劈成兩半,於是人類不得不終其一生苦苦尋找另一半,但是被劈開的人太多了,找到「另一半」成了最難的事情之一,但是孤獨的「半人」仍然苦苦尋找著。阿里斯托芬說這就是愛的起源,「半人」這種不完整的狀態更隱喻著個體永遠是未完成的、殘缺的,它訴說著人類精神的孤獨,和人類試圖從孤獨中走出來的焦慮。

尼采說,白晝之光,豈知夜色之深。每個人都無法從他人的經驗中獲取解決孤獨的方法。倘若真如柏拉圖故事所言,這另一半並不是指生活的伴侶而是指那個本該完美的自己。最懂你的也許只有你自己,但是自己卻又說服不了自己。這恰恰是最誇張的一面。弗洛姆的《逃避自由》中說理性的萌發產生自由和孤獨。自由和孤獨是一體兩面。孤獨是痛苦且往往令人難以忍受。所以現代人往往逃避自由,即通過消解自我消除孤獨感。這種"逃避自由",也是現代人的另一種孤獨形態。無法產生精神共鳴是孤獨的根本,既不委屈自己也不遷就他人,個性越強越是孤獨。所以說天才多是偏執狂,別人無法理解只能定義為偏執。現代人「孤獨」是個大問題,安撫並解決「孤獨」會是非常巨大的市場和情感需求。

很多哲學家認為,孤獨是人存在的常態和本質,是一個非常嚴肅的哲學問題。叔本華和尼采認為,每個人一生下就註定受到生存意志的擺布,對意志的領悟不能訴諸理性,只能求助於神秘的自我體驗,生存意志讓人類慾壑難填,得不到的和暫時得到的都只是痛苦,人生是悲劇、夢幻和泡影,徒勞的行動最後只是一場幻滅。克爾愷郭爾則認為任何一個人都是一個孤獨的個體,他生來獨一無二,不可替代。每個人的一生中,隨時隨地都在體驗著人生的各種各樣的經歷甚至是磨難,一切事情都可能發生,再也沒有別的東西為個體生命提供尺度和參照,因此,每個人都處於孤獨之中,一切都需憑自己決斷,無利和無參照感會加劇孤獨。

而海德格爾則認為,從本質上講我們是共同體的一份子,正是在這個共同體中,我們學會了怎麼樣成為一個個體。每個人都處在與他人的關係中,與他人共處。

別人稍一注意你,你就敞開心扉,你覺得這是坦率,其實這是孤獨??這句話我很喜歡。

個體與集體,既有歸屬感,又有剝離感。個體渴望被他人認可,同時個體又很難認同別人對他的認可。而高山流水遇知音,這種琴投意合是極其少有的。絕大部分個體都是很難被他人真正認可的。所以那些所謂的自來熟,一見面就掏心掏肺,本質是孤獨至極的表現。

沒有深夜痛哭的人不足以談人生。可能人生的最高境界就是在孤獨與喧囂中靈活轉換。

孤獨為一個精神稟賦優異的人帶來雙重的好處:第一,他可以與自己為伴;第二,他用不著和別人在一起。第二點彌足珍貴,尤其我們還記得社會交往所意味著的束縛、煩擾甚至危險,拉布葉說過:「我們承受所有不幸皆因我們無法獨處」。熱衷於與人交往其實是一種相當危險的傾向,因為我們與之打交道的大部分人道德欠缺、智力獃滯或者反常。不喜交際其實就是不稀罕這些人。一個人如果自身具備足夠的內涵,以致根本沒有與別人交往的需要,那確實是一大幸事;因為幾乎所有的痛苦都來自於與人交往,我們平靜的心境——它對我們的幸福的重要性僅次於健康——會隨時因為與人交往而受到破壞。沒有足夠的獨處生活,我們也就不可能獲得平靜的心境。犬儒學派哲學家放棄所擁有的財產、物品,其目的就是為了能夠享受心境平和所帶來的喜悅。誰要是為了同樣的目的而放棄與人交往,那他也就做出了一個最明智的選擇。柏那登·德·聖比埃的話一語中的,並且說得很美妙:「節制與人交往會使我們心靈平靜。」因此,誰要是在早年就能適應獨處,並且喜歡獨處,那他就不啻獲得了一個金礦。當然,不是每一個人都能夠這樣做。正如人們從一開始就受到匱乏的驅趕而聚集在一起,一旦解決了匱乏,無聊同樣會把人們驅趕到一塊。如果沒有受到匱乏和無聊的驅趕,人們或許就會孤身獨處,雖然其中的原因只是每個人都自認為很重要,甚至認為自己是獨一無二的,而獨自生活恰好適合如此評價自己的人;因為生活在擁擠、繁雜的世人當中,就會變得步履艱難,左右掣肘,心目中自己的重要性和獨特性就會被大打折扣。在這種意義上說,獨處甚至是一種自然的、適合每一個人的生活狀態:它使每一個人都像亞當那樣重新享受原初的、與自己本性相符的幸福快樂。

低質量的社交,不如高質量的獨處。

現代社會,社交渠道很多,正規的你用微信和qq,不正規的可以用陌陌,曾有機構做過調查。直播和陌陌的在線高峰期為晚上十點到凌晨四點。這個階段是最能體現空虛寂寞的時間段。而陌陌和直播的發展,恰恰是滿足孤獨者的隱秘需求。那些月收入幾千塊錢,卻願意花一般收入打賞主播,不能說他傻,只能說明這些人無法認知或者獲得正常發泄寂寞孤獨的渠道。

正常的線下社交需要做出時間上的犧牲,而且需要自己表現出不一樣的表象,這對個體來講,實際上就是社交成本,況且還要面對社交中的互相認同的障礙,正如很多人相親次數多了,就會排斥相親見面,因為總在不停的尋求認同,是非常消耗信心和精力的。而現在的閑暇社交則會出現,見一些不想見的人,吃幾餐不想吃的飯,說些言不由衷的話,越是熱鬧,越是孤獨。而獨處則是自我對話最好的方式。

這個時代不缺熱鬧地方,不缺熱鬧的人,缺的是能夠真正寬慰內心的人或者事。真正的不孤獨應該是,不論你看到什麼,聽到什麼,做什麼,和誰在一起,都會有一種從心靈深處漫溢出來的不懊悔,不遷就,不壓抑的平和與喜悅。

情商嚴習社

共破管理者思維定式

促動領導者認知升級

情商 管理 讀書 見聞

GIF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張顧嚴談 的精彩文章:

TAG:張顧嚴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