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人群中的孤獨 與孤獨同居

人群中的孤獨 與孤獨同居

算是自由職業的好處之一吧,我可以選擇長時間獨處,不需要出門交際。很多人覺得一個人長時間獨處太孤獨了。獨處是一種孤獨的狀態,是表面的孤獨,但我從中感到的「孤獨感」卻是很少的。

相反,人群觸發我感受到一種極致的孤獨感——個體自身與任何其他生命之間無法跨域的鴻溝,人與人之間的關係從本質上來看是互為陌生的。我因而感受到一種無法被人理解、無法再放下自我投身於關係的孤寂感,這是最強烈的孤獨感。社交聚會的場面越大,我越容易感到拘謹、掣肘、枯燥、乏味。

只有當獨處的時候,我才感覺是自由的,和諧的,可以完全放鬆地做自己,可以觀照內心,感受到一種平和與寧靜。所以遠離人群,反倒沒有強烈的孤獨感。

一個人如果不停地尋找消遣和人群,一般是為了逃避,逃避某種情緒,逃避某個事件,或者逃避他自己。因為在獨處的時候,每個人的自身會暴露無遺,一些在喧囂人群中可以被掩蓋的思緒,也會放大。

也有人是為了那一份安全感與歸屬感,「自我」意識太強烈、過於特立獨行的人是容易感到孤獨的,有人便通過消解自我的方式去融入某個圈子,想藉以消解自我來逃避孤獨。

但我也知道,有那種天生就特別愛社交的人,和我在人群中的感受是截然不同的,有時候也會好奇地想感受一下,他們在人群中的感覺。

有人強調要交際,要與人交流溝通重要性。很多人以為在說話就是在交流了。現代人大部分的說話,其實常會出現一種類似各說各話的情況。互相對彼此的話既不感興趣,也不贊同,但出於禮貌,我們不會把無趣感和反對表現出來。

而且,我一直覺得語言有很強的局限性,方便言說的事情,往往是表面的、淺顯的、不重要的。而真正重要的、真實的、厚重的,是「不可說的」。

比如真正的痛苦,也是不可言說的。人生不如意事常八九,可與人言無二三。這個世界上,沒有人有能力分擔你真正的痛苦,它只能從你的左肩,滑向你的右肩。

這也是最孤獨,最清醒的一種認識。

而且對於一些語言表達能力欠缺的人來說,語言非但不能承載,反倒會成為「誤會」的源泉。

現代通訊手段如此便捷,讓人不用開口說話,不用出門交際也可以和人抱團取暖,孤獨似乎變得可抗拒、戰勝、排解掉,孤獨好像成了「一機在手,隨時沒有」的東西。

只是嘗試過幾年後,我們已經漸漸發現,朋友圈變成了一種孤獨設定的新困局,我們越是去了解別人的生活點滴,越是發現我們每個人所體驗的世界是不一樣的,會越發看到自己的特殊性,我們藉由他人的存在更加意識到個體孤獨無依,體會生而孤獨的一種無奈感。

其實我有些恐懼現代網路世界這種無所不在的鏈接,除了讓我體會到一種孤獨的新困局,同時也發現,集體意識和消費主義通過這些鏈接源源不斷的輸入到我身邊。現代社會人好像都變成了商標,人們通過一個人的消費和收入來看待一個人是怎樣的人。

《小王子》中有一段令我印象深刻:「大人熱愛數字。如果你跟他們說你認識了新朋友,他們從來不會問你重要的事情。他們從來不會說:「他的聲音聽起來怎麼樣?他最喜歡什麼遊戲?他收集蝴蝶嗎?」他們會問:「他多少歲?有多少個兄弟?他有多重?他父親賺多少錢?」只有這樣他們才會覺得他們了解了他。

如果你對大人說:「我看到一座漂亮紅磚房,窗台上擺著幾盆天竺葵,屋頂有許多鴿子……」那他們想像不出這座房子是什麼樣子的。你必須說:「我看到一座價值十萬法郎的房子。」他們就會驚叫:「哇,多漂亮的房子啊!」

最近常聽人說「大數據」時代,似乎所有的一切越發變得可以數據表達、數據分析了。我們通過各種上網行為上傳我們的數據,我們的存在感越發依賴於我們上傳到這個世界雲端的數據貢獻了。

我想,孤獨給現代人的新困局是:我們覺得自己知道得越來越多,同時卻又發現,我們所知甚少。我們時常覺得身邊太擁擠了,同時又感到一片荒蕪。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彭彭的慢游時光 的精彩文章:

孤獨的痛苦與榮光

TAG:彭彭的慢游時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