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李自成曾想議和,崇禎為何不答應呢

李自成曾想議和,崇禎為何不答應呢

明朝末年農民起義風起雲湧,先後湧現了王二、闖王高迎祥、李自成、張獻忠等農民群的領袖。公元1643年10月李自成在潼關擊敗明朝三邊總督孫傳庭,孫傳庭戰死,此時的大明江山已經搖搖欲墜。《明史》記載:傳庭死,明亡。

由此可見,孫傳庭的戰死對大明王朝是致命一擊。因為崇禎皇帝將所有的賭注都押在了孫傳庭的身上,而孫傳庭最後的戰亡,也註定了大明王朝的滅亡命運。

然而,此時李自成對大明朝還存有一絲敬畏之心,於是派在大同投降的宦官入宮面見崇禎皇帝,提出議和要求:我等闖軍兵強馬壯,現議割西北一帶分國王並犒勞軍百萬,闖軍退守河南。李闖一旦接受朝廷冊封,甘願為朝廷內遏群寇,還能以勁兵助朝廷剿滅遼藩,但是不奉詔與覲見。李自成的意思就是希望崇禎皇帝答應讓李自成做西北王,而李自成也甘願稱臣於崇禎,幫助朝廷對內平定賊寇、對外平定後金,唯一要求就是不用朝見。

此時,朝廷的各路援軍都已經不復存在。崇禎心裡也應該明白,如若不答應李自成的要求,導致談判破裂,闖軍勢必會攻入紫禁城,到那時玉石俱焚為時已晚。

然而,崇禎皇帝在這大禍臨頭之際,還能大義凜然地保持大明帝皇的尊嚴怒斥李自成:朕乃真龍天子、爾等逆賊暫時得志興兵犯上,必遭天下人共擊滅之,朕即使下九地之下,也只有殺賊,絕無與賊議和之可能。

崇禎與李自成唯一的一次談判破裂,李自成果然親率大軍強攻京師內城。公元1644年3月明朝兵部尚書張縉彥居然臨陣投敵,主動打開城門迎接闖軍。於是闖軍順利進入內城,城內一片慌亂。

崇禎皇帝知道大勢已去,攜帶宦官王承恩走上煤山眺望闖軍的動向,然後又回到宮中發現大臣們已經全部逃跑了。崇禎皇帝絕望中拿出寶劍砍殺了自己的兒女、其中長平公主被砍斷了左手,崇禎責問:你為何要生在我家?長平公主一片哀嚎,看到這慘狀,崇禎也不忍心下手。

崇禎攜帶王承恩走上煤山在一棵樹上上吊以身殉國。隨著崇禎皇帝的殉國,大明朝被宣告滅亡,史稱:甲申之變。當李自成親率大軍進入紫禁城的時候,下令禮葬了崇禎皇帝,將他埋在田貴妃的墓中。

李自成進入京師以後,第一天軍紀還行,第二天開始就不行了。李自成雖然嚴令不準擾民,然而由於是一群烏合之眾的闖軍,還脫不掉流氓的劣根性屢禁不止。闖軍在劉宗敏、牛金星等人帶領下在京師四處查封明官的府邸。李自成進入皇宮以後,也下令清查國庫府銀,據說三千萬兩白銀被闖軍找到。

李自成還把宮女竇美儀封為貴妃,開始過上了帝皇般的生活。然而,由於闖軍擾民過甚,半個月以後在街上出現了告示:明朝天數未盡,人思效忠,定於本月二十日立東宮為皇帝。這反映了當時人們對李自成闖軍到來的所作所為大為不滿。

不久,吳三桂打開山海關,親率關寧鐵騎與清兵一起圍攻大順軍,李自成作戰失利,敗回京師。再從京師敗退河南、陝西,闖軍是一路敗退,清軍是一路追擊。李自成闖軍最後敗退到湖北,最後在湖北九宮山被當地效忠明朝崇禎皇帝的農民殺死。這正應了崇禎拒絕議和時的那句話:逆賊暫時得志,必遭天下臣民共擊滅之。李自成逼死崇禎,而其本人也被效忠明朝的農民殺死。歷史已經遠去,人們或許要問,闖軍兵臨城下已經提出願接受冊封的議和條件,而崇禎為何要拒絕呢?

那麼,你怎麼看呢?崇禎為何在生死存亡之際,為何不先答應李自成的要求作為緩兵之計呢?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周震坤 的精彩文章:

玉林史稱牢州,入口被稱為鬼門關,玉林人是什麼時候遷入玉林的?

TAG:周震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