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科技 > 迅雷到底是什麼:這是一個關於陳磊、小米和區塊鏈的故事

迅雷到底是什麼:這是一個關於陳磊、小米和區塊鏈的故事

題圖來自:視覺中國

中國上市公司里,從投資角度,迅雷應該是近半年內最受關注的一家。

雪球社區里,美股頻道的「1小時最熱」和「24小時最熱」統計里,11月至今的榜首位置「迅雷」打不動;每個交易日的交易量和換手率不說第一,至少也是名列前茅;更不用說各大美股交易、數字貨幣社區里,連綿不斷的爭執和口水戰。

媒體和政府層面,似乎也從來沒有哪一家公司這麼密集地受到各種「關照」。一個季度的時間內,迅雷的股價、鏈克(迅雷旗下網心科技發布的區塊鏈數字資產)的場外交易價,挾裹著股民、幣民的心臟一起,隨著各種相關消息和政策的發布,劇烈震顫。但其實這家老牌互聯網公司的市值,也不過踉蹌的剛攀過10億美金。

有人說迅雷是「下一個Google」,有人說迅雷是「江湖騙子」。如果你持有迅雷發行的股票、數字資產,或者就是迅雷以及相關公司的員工,大概會覺得自己身在方寸之地,而四面都是想置自己於死地的敵人。然後幾天內,他們可能突然又變成了想簇擁你登上王座的忠實臣民——這種矛盾正以數天為周期,往複循環。

迅雷可能蘊藏的巨大潛能,或者掩蓋的驚天陰謀,像一幅朦朧的畫卷,挑逗著所有人來挖掘出答案:迅雷到底是什麼?


區塊鏈閃電戰

2017年11月6日,迅雷發布了他們最新一季度的財報:總營收為4730萬美元,同比增長15.6%,環比增長14%。凈虧損2560萬美元,而上一季度凈虧損970萬美元。並沒有什麼靚眼的數字,甚至由於迅雷某位發言者磕磕絆絆的英語表達能力,讓當時電話接入的我有些頭疼,盤前迅雷股價也一度重挫5%以上。

但截止當日收盤,迅雷日漲幅是驚人的24.12%——在這之後的連續交易日內,迅雷的日漲幅分別是0.13%、24.93%、13.01%、11.74%、3.88%。事實上從10月開始,迅雷已經有過29.56%和39.4%的恐怖日漲幅,漲幅上雙的日子更是不在話下,2個月4美元到27美元,6倍的股價增值能力,閃電般地擊潰了很多看空者的心理防線。與此同時,鏈克的場外交易價值40天內最高飆升了令人瞠目結舌的82倍。

這才是看似平淡無奇的財報會議,被蜂擁而入的根本原因。因為發布滯後性,這次財報針對的周期是9月30日之前——事實上,沒人關心那之前的迅雷是什麼樣的。因為10月31日,迅雷才正式發布以區塊鏈為底層基礎的玩客雲戰略,構建面向未來的共享計算體系——這才是真正的大魚,所有人都明白在下一次財報發布時,迅雷將發生結構性劇變。

一個月內,就已面目全非。一家沒有盈利,凈虧損同比擴大(一次性資產減值費用計提1360萬美元)的公司,成了人氣火爆的有獎樂透。區塊鏈、共享計算、分散式雲,創新CDN……在投資者眼裡,每個概念都是金礦,各種對於迅雷估值的分析層出不窮。

這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首先,名為「下載神器」的迅雷,在資本市場早已名存實亡,我也沒有在美國上市企業中找到類似的比對。2011年臨門一腳,就在視「知識產權如命」的美國,因估值腰斬作罷。而2014年捲土重來成功登上納斯達克,迅雷最重要的故事已經變成了「乾爹」小米。但在業務模型沒有發生根本性轉變之前,市值長期徘徊在2億-3億美元。在華爾街眼裡,下載的業務無疑是被忽視的——上市前夕,雷軍控制的小米和金山共同投資的數據就已經接近了3億美元。

有人主張應該用CDN公司的名義估值。但在美國上市的CDN服務商中,有不少是類似亞馬遜、阿里巴巴、百度這樣的綜合型巨獸,沒法進行直觀類比;唯一的國內同胞「藍汛」,市值不過在5000萬美元上下徘徊,是典型的「煙蒂股」。那麼目前一個看上去比較簡單粗暴的選擇,就是北美CDN巨頭AKAMAI,佔據全球超過40%的市場份額。

這家老牌CDN巨頭的總市值超過113億美元,最新一季度的總營收為6.21億美元,季度市銷率18,簡單類比迅雷最新一季度營收為0.47億美元,對應的估值應為8.46億美元,對應股價則是12.5美元。

很顯然,這樣的結果會令很多投資者不屑一顧:雖然規模龐大,這家企業的模式只是代表過去,迅雷的分散式CDN,部署成本和速度都更令人充滿幻想,理應獲得更高的溢價,更何況迅雷的玩客雲戰略露面後,尚未發布過一次財報。

《福布斯》這樣的媒體也認可這樣的觀點,認為這種分散式雲計算的成本只有亞馬遜的二分之一。「世界上最有價值的酒店管理公司沒有客房,世界上最有價值的運輸公司沒有車輛,世界上最有價值的媒體沒有自己生產內容。那麼會不會有一天,世界上最有價值的雲計算公司沒有任何伺服器呢?」

一個很樂觀的設想,但在迅雷沒有真正展現出所謂「共享計算」的成本和銷售神話以前,功利偏見的華爾街會不由分說地扣上「中國的AKAMAI」的帽子,就像他們認為阿里巴巴就是中國的亞馬遜,騰訊就是中國的Facebook。

此外,迅雷看看和金山快盤在三季度財報中的一次性資產減值意味著,「中國的Youtube」和「中國的Dropbox」已經與迅雷毫不相干。但已經有分析機構給出令人心悸的超百億美元估值,這種瘋狂的樂觀來源無疑是區塊鏈概念——鏈克(此前叫玩客幣),一種激勵用戶分享閑置寬頻資源的數字資產。

為這個概念估值現階段已經是一個不可能的任務。比特幣的狂飆讓全世界都陷入了一種半夢半醒狀態,任何看上去很愚蠢的強行掛鉤區塊鏈概念行為,居然短時間內都得到了豐厚的回報。例如改公司名稱的Riot Blockchain,Long Blockchain,在此之前他們分別是一家生物醫藥和飲料公司;消失許久、發個消息說我馬上要做區塊鏈的人人、中網在線……這些公司都在一夜之間獲得了數十倍的漲幅。

截止目前,區塊鏈上市公司中市值可能最高的叫Longfin Corp,因為在上市後收購了一區塊鏈相關的公司,兩天時間內股價漲幅超過25倍,市值曾高達70億美元(最近回落到20億~30億美元)。

毫無疑問,以這些公司作為類比為迅雷估值,會是一個大笑話,就像現在有人試圖預測1個比特幣的最終價格會是多少美元。

雖然其中肯定有蹭區塊鏈熱潮的想法,但從業務和產品角度來看,不得不承認迅雷與上述企業相比,要超前和紮實得多,也更有資格發起面向資本市場及用戶的區塊鏈閃電戰——沒有長年的技術準備、供應鏈梳理,他們絕無可能在2個月的時間內售出百萬級別的玩客雲設備(最新活躍的玩客雲數量已經超過90萬台),並且部署鏈克體系,甚至開始推出區塊鏈應用開放平台。等到暴風、360、極路由等實力不弱的跟隨者,發布類似硬體已經是最近的事情了,突襲已經結束。

對於資本市場來說,迅雷的故事,至少現在屬於區塊鏈。這片巨大的迷霧,不僅讓投資者困惑,也讓迅雷自己困惑。而困惑,就需要付出對等代價。


鐵血陳磊

2018年1月12日當晚,美股開盤前不到半小時,中國互聯網金融協會點名迅雷鏈克為「變相ICO」,導致當日股價大跌27%之多,令眾多投資者猝不及防。

類似這樣的股價暴跌,就和他們的暴漲一樣常見。11月6日,-25.09%;11月27日,15.66%;11月29日,-31.11%;12月19日,-15.32%;1月12日,-27.38%……資本市場上甚至出現了「迅雷一日,阿里一年」的說法。

迅雷CEO陳磊直言這樣的指控讓他很驚訝。「我們是業內唯一在國家出台禁止ICO政策之前,公開反對ICO的做區塊鏈的企業。從去年11月開始出現交易平台起以來,迅雷已推出了十餘項打擊投機和炒作的相關政策,怎麼可能會再去發布交易教程。」

在國內企業有可能要付出的最大代價,通常就在監管層面。強如阿里巴巴這樣的全球巨頭,面對監管也必定會經歷陣痛——2015年初因為與工商監管部門因為電商平台假貨問題的對峙,直接導致此前一路高奏凱歌的股價進入下行區間,一度下探至60美元以下,數月後才開始重新振作。

而區塊鏈這樣革新性與不確定性並重的技術,絕對有資格收到重點關照。迅雷既然享受到了閃電戰的紅利,也必須作為前鋒面對撲面而來的颱風。這種來自高維度的波動影響,考驗的是企業最高層的頂層設計及突發應變能力。

「我非常理解作為中國互聯網金融協會對用戶的保護之情。」陳磊表示後續會積極擁抱加入協會,接受監督。

委曲求全,作為一家上市企業的帶頭大哥,陳磊絕不只是在表面上應付監管,而是近乎慘烈地推出了一系列鐵腕措施——其中的一些,甚至直接讓他成為了投資者甚至用戶的罪人,甚至將他與樂視創始人賈躍亭相提並論。

在鏈克暴漲82倍、投機者賺得盆滿缽滿的背景下,發送措辭強硬的律師函給交易網站,宣布鏈克錢包實名制,封鎖場外交易通道,一直到最近的被形容為「自殘式核武器」的關閉錢包轉賬功能,幾乎將鏈克的投機價值打壓至谷底,同時間接地讓迅雷股價遭遇血洗,劇烈震蕩,各種投資社區和聊天群里對於陳磊的做法怨聲載道。

這可能也是許多人對於陳磊愛恨交加的原因。在一群人眼裡,陳磊像是一個喜怒無常的暴君,將他們玩弄於鼓掌之間,收割韭菜的操作熟練無比;但在另一群人眼裡,陳磊是個有遠見的領導者,雷霆鐵腕證明了他的能力,是迅雷穿越迷霧一般不確定的區塊鏈產業時,最大的確定性因素。

陳磊正式履新迅雷CEO的時間是2017年7月6日,截至目前不過半年時間。但從2014年開始,他就已經成為迅雷的CTO;此前,他是騰訊雲計算總裁,騰訊的雲計算和廣點通廣告體系均出自他手,騰訊雲的發展已經成為阿里雲在國內的強勁對手,被馬化騰寄予厚望,騰訊前CTO張志東評價他是「騰訊為數不多的能留下來、並真正做出貢獻的海歸派」;更早之前,谷歌、微軟的工作經歷將技術的標籤烙在了他身上。

很難想像,這樣履歷光鮮的工程師會利用變相ICO來做投機生意。我更願意相信當前的迅雷,是在區塊鏈的兇險浪潮中,試圖努力掌握方向的一艘船。但外部環境投機環境的失控,可能已經超出他們原本設想。但舵手的能力,將直接決定這艘船是在區塊鏈的泡沫中被撕成碎片,還是找到新大陸順利靠岸。

陳磊的角色就是舵手。作為新迅雷的創造者,他可能也是最能回答迅雷是什麼,或者想要成為什麼的人選,並且蓄謀已久。

「迅雷的願景是成為一家沒有伺服器的雲服務公司,在全球還沒有人能夠做到」,「區塊鏈能幫助共享雲計算解決公平分配和價值度量的難題」,「法幣很難完成一些碎片化的任務回饋,而近似於無限分割的鏈克可以」,「鏈克背後並不是迅雷公司的股票,也不是我個人的價值,更不是一個大資金池的一部分。它最終代表的是節點用戶閑置資源的價值」。這是陳磊為迅雷設計的整套區塊鏈邏輯。

2017年12月20日,迅雷宣布將雲計算業務將進軍全球市場,計劃2018年1月或2月進入中國臨近國家,上半年進入美國和歐洲,成本可能是亞馬遜的三分之一;2018年1月4日,迅雷宣布獲得美國FCC認證和歐盟CE認證;1月16日,迅雷宣布推出鏈克開放平台,接受開發者申請;1月17日,玩客雲開始在香港地區發售。

鏈克開放平台的後續發展尤其值得注目。在區塊鏈逐漸被收緊的現階段,這項業務的後續發展將直接影響迅雷共享雲計算的業務鏈條能否最終建立。

你可能也是第一次知道這樣的企業掌舵者,兩個月讓迅雷股東回報5倍以上(截止寫稿時迅雷股價為16.39美元),卻依然「毀譽參半」。「鐵血」陳磊倔強、甚至不擇手段地堅持了既定的航向,已經告訴所有人他想要的迅雷是什麼。但在功利現實的資本和人性面前,他的航線上註定遍布「百慕大三角」。


小米「第三帝國」

2018新年伊始,小米準備啟動IPO的消息不脛而走——這可能是繼2014年的阿里巴巴之後,全球市場最關注的IPO了,500億-2000億美元的估值預測,讓小米創始人雷軍也有望打破騰訊董事局主席馬化騰和阿里巴巴董事局主席馬雲的「雙馬壟斷」,成為中國新首富。這註定成為又一場盛宴。

2014年,迅雷IPO前夕,小米投資2億美元占股27%,成為迅雷第一大股東,拿到3個董事會席位。值得一提的是,根據迅雷的招股說明書,當時其第二大股東同樣是屬於「雷軍系」的金山,持股 11%。

迅雷的原班管理層也在此後開始回撤:2016年1月,聯合創始人程浩離職;2017年6月,創始人鄒勝龍卸任CEO;2017年9月,原CFO武韜辭職離開。

隨後的11月末,「真假迅雷」的黑天鵝事件爆發。陳磊的迅雷公司和原迅雷高級副總裁於菲控制的迅雷大數據公司公開互相指責,直接導致迅雷股價幾乎腰斬,股東群體損失慘重。最終在各方協調下,以於菲與迅雷品牌徹底切割,以及原董事長鄒勝龍的卸任而落幕。

新上任的董事長是王川,小米高級副總裁。很顯然,只要雷軍想,他隨時能在迅雷董事會中「隻手遮天」。而「迅雷是什麼」和「迅雷的價值到底有多大」的問題,很大程度上也將取決於在小米的未來版圖中,迅雷的位置是什麼?

雷軍的志向無需質疑。以他的能力和江湖地位,小米的目標絕不是成為又一家傳統的手機或家電品牌,而一定是建立騰訊和阿里巴巴之後的中國新經濟「第三帝國」(華為、格力這樣優秀的企業,仍屬於製造類企業)。

這把交椅原本屬於李彥宏的百度,但BAT中的B在移動互聯網時代隕落後,目前仍處於重振旗鼓的過程中;周鴻禕的360曾經攜PC端的巨大流量,兇悍地強攻騰訊和百度,但隨著PC經濟的衰落,他們也開始偏「安全」一隅;京東和網易實力和市值都不弱,但也只能在電商和遊戲兩個局部戰場,給馬雲和馬化騰製造一些小麻煩。

目前看來,確實只有小米最可能開創另一個王朝。已經規模化的智能設備製造業務,經過將近8年發展後,已經在量產、銷售、品牌等多個層面佔據主動。而這種壁壘,即使是騰訊和阿里巴巴這樣的公司也無法輕易介入——馬雲和馬化騰都曾試圖製造智能手機,但對這個領域的影響可以忽略不計。

而以規模化的設備部署為起點,小米的文娛、金融、電商、雲計算等核心業務雖離騰訊和阿里巴巴還有不少差距,但起點已經超越絕大多數企業的高點。此外,他們還利用龐大優質的現金流和資源,注入多家第三方企業,建立了囊括多領域的生態系統。

迅雷就是雷軍落在雲計算上的一子。而陳磊就是被雷軍說服來到迅雷的,目的就是做好他非常看好的星域CDN。2015年6月25日,在星域品牌的發布會上,雷軍親自來到發布會現場為迅雷站台。

其實小米自身也有雲服務,但更多是作為MIUI的標配出現,流轉在小米體系內部,面向大眾用戶。與阿里雲、騰訊雲面向行業輸出巨量計算能力的雲服務相比,仍然處於初級階段。

「很多人認為我們投迅雷是在投下載、會員和迅雷看看,但其實最看重的還是星域。」雷軍說剛聽到星域CDN的想法時,讓他興奮得幾個晚上都沒有睡好,「閑置的帶寬資源、計算資源、存儲資源全部連接在一起,然後提供給需要的人。這是一個顛覆性的東西,類似於Uber的共享模式,會對整個雲計算行業會有巨大的推動力。」

從這個角度看,迅雷對於小米的重要性不言而喻。甚至到了一定時刻,迅雷全盤進入小米也不是什麼奇怪的事情——如果能擁有正面對峙騰訊雲甚至阿里雲的能力,雷軍求之不得。不能馬上這麼做的原因應該有很多:資產退市注入的繁雜流程、行業雲計算前期的巨大消耗、考察迅雷現有團隊能力……萬眾矚目的IPO之前,這算得上是一個明智做法。

無論如何,小米支持迅雷做好星域的決心和耐心能從很多事情上被驗證。例如小米設備中的下載服務商一定是迅雷;例如「真假迅雷」事件中,身為最大股東的小米支持陳磊的強硬姿態,甚至不惜將迅雷的創始高層清理殆盡。

而小米入股後的迅雷已經前行四年,仍然是命途多舛,但至少星域CDN的大戰略沒有發生變化——變化的一直是收集閑置帶寬和計算資源的方式。

從早期打著「眾籌帶寬服務」名義的水晶計劃,用兌換現金的方式鼓勵用戶分享PC和手機端的帶寬,逐步進化為直接24小時聯入的家庭路由器帶寬,一直到最近「迷人而致命」的區塊鏈和玩客雲。從另一個角度來說,這可能也是迅雷自下載時代以來,最幸福的一段時間——至少他們能心無旁騖往一個方向前進了。

當然,不能指望小米和雷軍的支持能永遠持續。

小米的全硬體生態能否成為星域計劃的新節點?鏈克能否在小米生態中流通?迅雷能在小米生態中佔據什麼樣的位置?迅雷是繼續獨立發展還是進入小米體系?星域能幫助小米挑戰騰訊和阿里嗎?

想像很美好,但現階段也僅僅是想像而已。其實有些問題的答案,不該靠小米給,迅雷得用實力,自己向小米爭取。


結尾

時至今日,能夠決定「迅雷是什麼」,或者確定「迅雷的價值是多少」,仍然充滿了巨大的不確定性,各方分歧嚴重。

或許可以效仿「微信教父」張小龍多年前對微信的定義:你如何使用微信,決定了微信對你而言,它到底是什麼。

那麼,對於投資迅雷這件事而言,你看成是在二級市場、幣圈的短期投機,還是押注陳磊、小米和區塊鏈的風險投資,決定了迅雷對你而言,它到底是什麼,價值幾何。

無所謂好壞,冷暖自知。

更多精彩內容,關注鈦媒體微信號(ID:taimeiti),或者下載鈦媒體App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鈦媒體APP 的精彩文章:

一位程序員賣房套現500萬回老家後……

TAG:鈦媒體APP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