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南?芣苢》電影鏡頭視角下的文學畫面感
周南?芣苢
采采芣苢,薄言采之。
采采芣苢,薄言有之。
采采芣苢,薄言掇之。
采采芣苢,薄言捋之。
采采芣苢,薄言袺之。
采采芣苢,薄言襭之。
文學上的全景和特寫
《芣苢》這首詩的作者在畫面感上的精心用意,就像一位電影導演。詩歌一、二句先用一個全景鏡頭泛寫採摘芣苢,接下來四句再分別用特寫鏡頭仔細描述採摘和盛放芣苢的細節。
「首章泛言取之,次則言其取之之事,卒乃言既取而盛之以歸耳。」—【清】王念孫
(詩歌分為三章節)首章泛寫採摘芣苢,次章細節描寫如何採摘,末章寫如何盛放。
文學上的空鏡頭
《芣苢》一詩在文學上的極致單純之美別具一格。如果我們對比電影鏡頭來理解這首詩的話,那整首詩的文學方式就類似於電影中的空鏡頭。空鏡頭是指看似沒有具體故事性、沒有人物情節的畫面,但卻也表達著作者豐富深沉的情緒內涵。
《芣苢》這首詩也正是如此,運用極簡單純的畫面,類似電影中的空鏡頭,雖然沒有明確的觀點和論述,卻實實在在、真真切切地道出了那一份歡樂愉悅,太平盛世的氣息。
「夫佳詩不必盡皆徵實,自鳴天籟,一片好音,尤足令人低回無限。若實而按之,興會索然矣。讀者試平心靜氣,涵泳此詩,恍聽田家婦女,三三五五,於平原綉野、風和日麗中群歌互答,餘音裊裊,若遠若近,忽斷忽續,不知其情之何以移而神之何以曠,則此詩可不必細繹而自得其妙焉。」 —【清】方玉潤《詩經原始》
好的詩歌並不需要太詳盡的內容描寫就能自成天籟、優美動人,令人回味無窮。如果太過於苛求細節,就會失去意趣,索然無味。閱讀《芣苢》這首詩歌,讀者可以試圖讓自己心平氣和,默默涵詠,想像著風和日麗的時節,田家婦女,三三五五,在平原田野中一邊採摘芣苢,一邊互唱山歌,一應一答,餘音裊裊,若遠若近,忽斷忽續,不禁讓人心曠神怡,這正是本詩的妙處所在。
「曾皙:『 莫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風乎舞雩,詠而歸。』孔子:『吾與點也。』」—《論語》
曾皙:「莫春時節,天氣不再忽冷忽熱,變的溫暖和煦,春天的衣服穿上了,有那麼五六個成年人、六七個小朋友,一起在沂水中沐浴洗澡,洗完澡在邊上舞雩台(求雨台)上吹吹春天溫暖的煦煦和風,回家的路上一起開心地唱著歌。」
孔子:「我贊同你的想法。」
知識拓展
《五月碧雲天》
導演:努里·比格·錫蘭
劇情簡介:導演回味著上次回鄉拍攝《小城歲月》的日子,訴說牽動人心的一些小事,親自拍下激情暗涌的平民面孔,鏡頭的呼吸與心眼的張望同步,該片在國內外贏得共十七個獎項。
電影《五月碧雲天》劇照
思考題
1. 詩歌中一共用幾個不同的動詞描述採摘芣苢的過程?分別有怎樣不同的涵義?
2. 何為文學上的大全景、特寫鏡頭和空鏡頭?
3. 請試舉一個你所知的文學例子說明單純極簡的文字也可以表達出豐富的內涵。
《周南?芣苢》 黃純清 書
下期預告
《周南?漢廣》如何面對人生中的「可遇不可求」
如何應對人生中「可遇不可求」的境遇?現代心理學提出了種種手段和方法。而早在兩千多年前,一位中國的山野樵夫便已領悟並運用這些心理調節和治癒方法來過好自己的人生了。下期林棲與你《漢廣》今讀,學習古人的智慧面對人生中的「可遇不可求」。
文字:林棲
插畫:小露


TAG:量子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