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山東為什麼不會成為下一個東北?│無風

山東為什麼不會成為下一個東北?│無風

在東北被黑得最慘的這一次之前,山東總是習慣性地躺槍。

知乎上曾有個帖子,一名天津的公務員接待了三撥前來考察的外省官員,分別是廣東、山東與東北。從種種細節的表現得出結論,廣東的經濟比山東好,山東的經濟比東北好。但在廣東面前,同樣是官僚氣息嚴重的山東官員與東北官員五十步笑百步,都好不到哪裡去。儘管還是黑山東,但得出的結論是:山東經濟還是好於東北。

但這一次,在雪鄉宰客與亞布力營商環境雙重負面裹挾下的東北唱衰大潮中,知乎上最熱門的問答是:山東會是下一個東北嗎?

就連山東人也自己站出來,以《山東,債務壓城的山東》為題危言聳聽,以貌似有理有據的論斷,得出結論——

作為經濟規模全國第三的省份,山東省財政已經入不敷出,開始伸手向中央要錢,因此說山東省很有可能要破產。

這種不專業的論調很快得到官媒一板一眼的反擊。但一個扎心的現象是,每一篇題為《山東會是下一個東北嗎?》的同題作文,都得到了10萬+熱度的響應。

那麼,山東真的會有那麼不堪,成為下一個東北嗎?

十年河東十年河西

始建於明代中葉的臨清舍利寶塔,號稱是「古運河四大名塔」。它以自身建築的滄桑見證了歷史的興衰。在寶塔傲然挺立的時代,臨清不僅是山東的經濟中心,更是華北首屈一指的商業城市。萬曆年間,臨清鈔關所征商稅每年達83000餘兩,超過京師的崇文門鈔關,雄居全國八大鈔關之首。

臨清的經濟重鎮形成,得益於京杭大運河的經濟動脈。也就是從這個時候開始,歷經明清與民國時期,臨清、濟南、濟寧為代表的魯西地區不僅是山東省內人口最稠密和發展最繁榮的地區,而且濟南一直雄居當時的全國十大中心城市之列。

明朝洪武年間,濟南取代青州成為了山東的行政中心,在明清時期全國中心城市集中在江南一帶的情況下,只有濟南與北京保持了北方地區的城市榮耀。清末民初,天津、奉天(瀋陽)擠掉了杭州、福州,與濟南並駕齊驅。

國運其實是和一個城市與地區的命運緊密相連的。

19世紀中晚期,大運河的航運功能開始衰落,黃河改道,農民起義不斷,而中國的外患頻仍。臨清、濟寧開始衰落,而以芝罘港(煙台)約開商埠為代表,膠東地區在山東的經濟地位開始崛起。

1891年,清政府在青島東側建總兵衙門,青島港建制後發展迅速,到1911年成為中國第六位重要的海港。

德國人覬覦不已,出兵侵佔青島。1904年修建的膠濟鐵路通車之後,德國人把濟南作為貿易向中國腹地前進的基地,而袁世凱出於遏制德國在華勢力的政治目的考量,在濟南自開商埠。

所以,此時的山東,濟南與青島可謂是交相輝映。儘管沒有了臨清等魯西傳統經濟區的強力輻射,但此時的濟南卻收到了青島成長的紅利。

一方面,青島在德國人的城市規劃與日本人的殖民統治下,自由貿易港的經濟屬性得到了充分發揮,到1931年,青島成為日資為主導的輕工業城市,131家工廠中有48家日資工廠。

另一方面,「既為商業中心也為政治支柱」的濟南在開埠通商後,民族機器工業蓬勃發展,到1934年,濟南擁有大小企業289家,較大的工業企業137家。可以說,在如今習慣性地濟南與青島的城市口水戰之前,濟南與青島一直是互利式發展的,而且成為山東經濟的「雙子星」。

1930年代的中國,身處世界經濟大蕭條時期,國內戰局動蕩,但中國工業成長率達到7.7%以上,中國工農業產值達到了清朝末期、民國肇建以來的最高水平,1936年抗戰爆發前夕更是達到了近代歷史上的最好水平。

此刻的東北,正迎來清代關內開禁之後的巨大移民潮,以山東濰縣為中心的魯東,則成為「闖關東」的主力地區。到解放前,東北的3500萬居民中,還有2000萬的山東人。

解放之後的東北迎來了作為「共和國長子」的發展機遇,瀋陽是當時計劃經濟體制下除京津滬以外的全國第四大城市,1949年的大連,其經濟總量也是全國第四。

但此刻的山東,除了勝利油田的發現所帶來的資源型經濟亮點,省會城市濟南所擁有的輕重工業風光無限,中國重汽、濟南輕騎、濟南鋼鐵、齊魯製藥、機床一二廠、瑞蚨祥、濟南汽配廠、元首針織、濟南毛紡廠等,那是老濟南人念叨的最好時代。

1985年之前的山東,GDP就牢牢佔據著全國三甲的位置。而限於對外封鎖,此刻的青島經濟增長速度,還遠低于山東的平均水平,拖了後腿。

1990年代是個分水嶺。濟南的輕重工業由於過分倚重政府和國有經濟,在產業結構上的高耗能、高排放的弊端充分顯現,大批「棉字型大小」企業轉型破產,其他國營工廠也經營陷入困境。而此刻的青島則充分享受了改革開放的巨大紅利,憑藉強大的外資吸附能力,在1999年末趕超了濟南。不久後的2004年,煙台的經濟總量也首次趕超了濟南。

直到今天,山東的經濟總量雖然落後於廣東和江蘇,但依然穩坐全國第三的寶座。

如果簡單地把山東與東北類比,卻又是輕率的。兩者雖然有很多的相似之處,甚至連官僚作風也都是簡單粗暴的,但凡事還是要有一個發展的眼光來看。發展的時機、周期甚至主政者的思想觀念,都有可能讓這些類比變成泡影。

如果非要類比的話,當年「富庶甲齊郡」、「繁華壓兩京」的臨清可能更像是今天的東北。

1991年,面對多年失修破敗的舍利寶塔,這個省管的縣級市政府已無財力修復。不過,臨清走出了一個國學大師季羨林。面對家鄉父母官的求助,季羨林修書一封,給清華同學胡喬木求助,請求中央政府撥轉款予以維護。1997年,舍利寶塔重新煥發光彩。

就像臨清所處的魯西和魯西南地區的濟寧、菏澤、棗莊一樣,當國家級的行政資源、交通資源和自然資源都已經枯竭的時候,所能利用的就只有人情資源了。

歷史告訴我們的是,沒有哪個城市永遠是中心,曾經的荒村野嶺也有可能變為中心城市。反過來,也是一樣的。

最敢「生孩子」的山東,能壞到哪裡去?

說「山東會成為下一個東北」的論調無非是從相似度出發,比如重工業佔比較高、官本位現象嚴重(山東是公務員考試報名最多的省份)、民營經濟活力較弱等。有人已經從人口、GDP增速、固定資產投資、社會消費零售品總額和地方財政收入進行了對比反駁。

在當年飢餓與落後的農村,院牆上刷得最多的標語內容是「少生孩子多養豬」。言下之意就是,一個是花錢的,一個是掙錢的,生孩子是個消耗品,而養豬則是致富之路。所以,基於這樣一個樸實的生存觀,我們看看二胎放開之後的山東。

2016年是全面放開二胎的第一年,全國出生人口超過1786萬人,是2000年以來出生人口總數最多的一年。山東省出生人口達到177萬人,同比增加53萬人,其中二孩出生佔比63.3%,成為全國「最敢生」的省份。

在出生人口的地域分布上,山東呈現出自西向東遞增的增幅趨勢,工作和經濟基礎好的地區出生增長更加明顯,同比增長最快的城市是煙台、青島、威海、濟南等地,菏澤與臨沂則排到最後。這個排名,與山東省內的GDP及經濟發展情況排名基本一致。

在出生意願上,山東人排名全國第一,而黑吉遼三省墊底。

在流入人口上,山東也是全國七大凈流入省份。2016年末,山東凈流入人口579萬,居於廣東、浙江、上海、北京、江蘇、福建之後。

說完人,再看一個用電量的數據。

在這個排名中,山東也和GDP一樣,坐穩了三甲寶座。按照「克強經濟學」的標準,這個用電量的數據展示出了山東依然還有強勁的經濟發展動力。

如果一個地區的經濟發展前景不利,投資也是一個晴雨表。東北這次被黑,也是重新勾起了人們「投資不過山海關」的積怨。而2017年恰恰是中國IPO史上最多的一個年份,全國新股上市數達479家,最終通過數是380家。

在這個統計表中,東北三省一共也只有4家新股申報上市,最終通過的僅有兩家。山東則有21家新股通過上市審核。

當然,山東也不要沾沾自喜,與排名前三的上市數量最多的廣東、浙江和江蘇相比,排名前五的山東,差距還是不少。

如果說,出生率和凈流入人口體現的是人的信心,用電量體現的是生活消費水平,新股上市帶動的投資體現的是資本意願,那麼山東的經濟,既沒壞到像東北一樣瀕於崩塌的邊緣,也沒有像遼寧、內蒙古和天津一樣,GDP的數據中充斥了太多的水分。

更重要的是,我們還是要以發展的眼光看問題,山東也還是在變化的。

權力中心城市的崛起

在2016年的中國城市綜合競爭力排行榜中,前十位已經沒有了青島與濟南的位置。

在這份由中國社會科學院與經濟日報聯合發布的榜單中,青島排名第17名,濟南排名第27名。

但在可持續競爭力排名中,青島擠上前十,排名第9,大連排名第10,保持著東北經濟的一絲希望。在前30強中,煙台排名第19位,濟南排名22位。

詬病山東成為下一個東北的論調中,缺少超級特大城市是一個把柄。

在目前的中國城市GDP萬億俱樂部中,青島是山東的唯一,1.1萬億。煙台也曾喊出突破一萬億的目標,儘管總量還是居於全省老二,但增速顯出老邁之勢,6.5%的增速是近年來最低的。

倒是濟南,這座備受非議與指責的城市,發展勢頭強勁。

2017年的濟南政府工作報告數據顯示,預計全市生產總值突破7000億元,增長8%左右,增速位居副省級城市前列;固定資產投資4400億元左右,增長13.5%,增幅居全省第一位;一般公共預算收入完成677.2億元,增長10.5%,居全省第二位;稅收佔比達到80%,居全省第二位。

濟南的主要經濟指標增幅均領跑全省,達到了2000年以來的最好水平。這也就意味著,經過了近20年的裹足不前與發展遲緩,濟南正在迎頭趕上。

在山東這個強省,濟南算是個弱勢省會城市,甚至有媒體評價說是「半個山東的省會」。在省會城市首位度上,濟南排名依然靠後。

更重要的是,在全國新一輪的城市經濟群格局中,山東似乎有邊緣化的風險。

以國家中心城市為例,目前確定的8個城市中,北京、天津、上海、重慶、成都、武漢、鄭州,都是傳統的經濟重鎮或新近爆髮式增長的省會城市。與山東最近的是河南鄭州入選,以鄭州為核心的中原城市群還輻射了山東的菏澤與聊城兩市。

青島也是國家中心城市的有力競爭者之一。2018年的青島兩會,明確了兩項重點發展機遇,一個是爭奪國家中心城市,另一個就是辦好上合會。

如果這兩項機遇都能抓住並美夢成真,那麼以青島為龍頭的半島城市群的輻射帶動,會讓整個山東半島地區迎來發展良機。

沉迷於濟青之爭的人們會感嘆,可能濟南再也追不上青島了。但如果不算經濟總量的話,單論濟南的發展勢頭,比如在比GDP更為重要的資金總量發展數據上,濟南已經趕超了青島。

包括濟南的財政收入增幅排名,也非常靠前。

即使在省會城市中,濟南的表現也已經進入了熱點城市行列。

這幾組組數據說明什麼呢?

看一座城市,如同年輕美女選擇結婚對象一樣,看他的不僅僅是當下的身高、職業等顯性指標,更要看重他的成長性與前途。那麼,判斷一座城市有沒有希望,可以公認的參考依據是——

1、有三條以上高鐵通過,成為軌道交通時代的節點城市;

2、近十年來人口大幅流入或者起碼在迴流;

3、當地教育資源給經濟發展提供了強有力的後盾;

4、人均本外幣存款較高,可以支撐起當地的消費與建設;

5、GDP增長較快。

除了第三條的教育資源還有提升空間外,其餘四條濟南全部「中槍」!

尤其是第一條。

根據新的2030年八縱八橫高鐵規劃圖,有四條甚至更多高鐵通過的節點城市分別為:瀋陽、天津、濟南、石家莊、合肥、鄭州、南京、武漢、長沙、重慶、貴陽、成都、西安、蘭州、銀川。

從到中國核心區域經濟地帶的距離看,最有紅利的城市分別是鄭州、武漢,其次是濟南、長沙等地,四個小時左右可以通達北上廣等中心城市。

而正在建設的濟青高鐵,在把濟南與青島快速連接的同時,也讓青島搭上了高鐵時代的快車。除了擁有傳統港口的優勢外,高鐵深入到膠東半島,就像1904年的膠濟鐵路一樣,濟青兩地將再次共享發展紅利。

2018年初,國務院批複的《山東新舊動能轉換綜合試驗區建設總體方案》中,明確要求濟南、青島、煙台三地市要發揮核心引領作用。

濟南作為權力中心城市,正踏准當下發展的節奏強勁趕超;青島爭奪國家中心城市席位,加速轉型升級,繼續帶頭狂奔。

煙台固然增速放緩,但若主動承接青島功能疏解,形成雙子發展,前景也不可小覷。

所以啊,濟南強還是青島強已經不重要了,重要的是你強我也強。而且在青、煙、濟三強以外,淄博、濰坊、臨沂也是增勢不減。山東「群山無峰」的現象更值得呼喚一個強省會城市,所以「舉全省之力發展省會城市」是一個重要的發展戰略。

互聯網時代的區域經濟,是帶狀開放的城市群將迎來發展契機。就像京津冀要環雄安發展,上海要環杭州發展,廣州要環深圳發展一樣,山東也應該環濟青發展。

誰是下一個睡美人?

2017年7月,易煉紅卸任長沙市委書記,跨省來到東北,出任遼寧省委常委、瀋陽市委書記。

在他的身後,主政4年的長沙正成為省會城市中的黑馬,2017年,長沙以1.02萬億元的GDP成績,成為中國第13座破萬億的城市。

與瀋陽這座副省級城市不同的是,長沙還僅僅是一個地級市省會。

易煉紅來到瀋陽後不久,他就接受了東北人習慣性的幽默,在公開場合如此推介瀋陽:「上有天堂,下有蘇杭,除了北極就是瀋陽」。

面對東北塌陷的經濟與輿論,易煉紅說「瀋陽是一個受傷的獅子,是一個睡美人,正等待著蘇醒」。面對「投資不過山海關」的偏見,這位南方幹部迅速推出了八個制度性文件,制定了「三年行動計劃」。針對陳腐的官僚習氣,他提出「不為不辦找理由,只為辦好找辦法」。

在易煉紅看來,現在的瀋陽如同股市一樣,正是抄底進場的好時機。而擠掉了GDP水分的遼寧,誰說不能再次崛起呢?

像易煉紅一樣,跨省調任官員已經成為十八大以來尤其是十九大以來的新常態。山東這個經濟大省,主要官員的構成也在發生變化,無論是京官還是海派幹部,無論是南方幹部,還是山東幹部,官員的大範圍流動帶來的是改革與創新。

比如說,天津的原市長王東峰調任河北任省委書記,深圳原市委書記許勤調任河北省長。隨後空缺多日的天津,重慶市原市委副書記、市長張國清赴任,成為代市長(於是,山東人也包括濟南人,都放心了)。

前不久,煙台的前任市委書記,山東省委常委王浩跨省調任河北省委常委、唐山市委書記。赴任之後,唐山市宣布撤銷境內所有路橋收費站。這項受到民意擁護的改革遇到了收費站工作人員的反撲。網上熱傳的視頻顯示,一位女收費員圍住領導說:「我今年36歲了,我的青春都交給收費了,現在啥也不會,也沒人喜歡我們,我也學不了什麼東西了。」

你看,一個地區的發展,也就像一個人的命運一樣,保守,小富即安的思想往往是致命的因素。

這和哪個區域沒有直接的關聯。只不過與開放發達的廣東浙江一帶比起來,這種思想在北方是大概率事件,而在南方就是小概率事件。

所以,考量一個地方的發展前景,還是要充分考慮到主政官員的作風與思路。

至少,從目前來看,連遼寧瀋陽的政治生態都已經開始努力變化了,山東也是一樣一樣滴。

PS:

無風君堅定地認為,山東不會成為下一個東北。

如果成了下一個東北,那一定會從我的生活變壞開始的。

因為我就是山東人。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無風 的精彩文章:

TAG:無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