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禪邸》:鮮為人知的國家級文物保護單位——晉城青蓮寺

《禪邸》:鮮為人知的國家級文物保護單位——晉城青蓮寺

不拍攝照片

只用相機

講述鏡頭中

真實的

故事

所有圖文版權歸屬作者 請勿轉載

青蓮寺,位於山西省晉城市區東南17公里處的寺南庄北側硤石山中,下臨丹河,背依高山而建,因寺內的釋迦牟尼端坐於蓮花座之上,故名青蓮寺。青蓮寺分為古、新兩部分,古青蓮寺在下,新青蓮寺居於上,是國家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但不知是什麼原因,這座距今近1500年歷史的古寺,卻沒有得到其應有的重視。

古寺初建於北齊天寶年間,由凈土宗的創始人高僧慧遠修建後,經北齊、北周、隋、唐修建而成的,唐懿宗咸通八年(公元 867年)重修後賜名青蓮寺,為佛教彌勒凈土宗寺院。

主要建築有正殿、南殿。正殿內佛壇寬大,建築除留有少量宋代遺構外,已被後人修補得面目全非,但殿內所存唐代彩塑6尊,是全國現存唐代寺觀塑像三處70餘尊中的一處6尊,是不可多得的藝術珍品,這些塑像面容豐滿,肌肉健美,身式微曲,姿態自然,皆與唐塑風格一致。尤其是釋迦牟尼彩塑一尊,高約4米,雕塑精細,金光映人。其右手的處理自然妥貼,頗具重量感,與西方名畫《蒙娜莉莎》具有相通之處,藝術價值極高。

南殿彩塑12尊,風格上沿襲唐風,注重寫實,生動傳情。唐碑《硤石寺大隋遠法師遺迹記》碑首佛殿圖一幅,是已發現的中國古代建築史上罕見的實物資料。

南殿面闊三間,內置彩塑十二尊,其中佛壇前部五尊為宋塑。居中為結跏跌座於蓮台的釋迦佛,兩側為侍脅文殊、普賢二菩薩及迦葉、阿難兩弟子,雕刻手法仍沿襲唐風。

碑首線刻彌勒佛殿圖(亦稱彌勒講經圖);它所顯示的佛殿,布局完整,山門、圍廊、講壇、佛殿莫不具備,是研究唐代寺院格局和形制的最好資料。北大殿有文殊、普賢、釋迦等唐代塑像,為寺中珍品。

新青蓮寺距古青蓮寺大約500米,始建於唐太和年間,宋太宗太平興國三年(978年)賜名"福嚴禪院"。寺中建築主要有藏經閣、釋迦殿、羅漢樓、地藏樓等建築。

其中,藏經閣始建於唐代,是貯藏經文的場所,曾藏經五千多卷,可惜後世已全部佚失。據說青蓮寺是漢傳佛教界的高等學府,所以珍藏了很多的佛經,並以此為榮。關於藏經閣所藏經文佚失的情況,可以在網路上找到這樣的一段描述「青蓮寺的藏經閣,在歷史上非常有名,據記載北宋時曾藏有經卷700餘函,計5000餘卷,但千年來屢遭劫難,所藏經卷在歷次兵禍和寺院興衰中全部散佚。民國時期,軍閥衛立煌曾在此借取部分珍貴經卷,再不復還。上世紀30年代,藏經中的三十八卷北宋《開寶藏》曾赴京展覽過,後丟失二卷。抗戰期間,剩餘三十六卷沒了下落」。

羅漢樓後牆中部,有一通《羅漢碑記》,上刻有五百普通羅漢的姓名,這是研究佛教史的重要資料。

青蓮寺的木結構建築有十分的特殊性,不僅是藏經閣,後面兩側的羅漢堂和地藏閣建築也很特殊,一層是清代的,二層是宋代的,有一種說法是「抬樓增基」,即原來只有一層的宋代建築並沒有被拆,而是整體頂上去成了二樓。簡單解釋就是,羅漢堂和地藏閣原為一層宋代修建,在清代把宋代遺留的一層整體抬起,在宋代的建築下附加一層,形成現在的二樓為宋代原建,一樓為清代建築。成為多年代的組合建築,也是高平地區的建築特色,與清代此地區的民居建築習俗吻合,是地域性最大的看點。

我有咖啡

紅酒

還有茶

你有故事么

坐下來

和我的鏡頭

一起聊聊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魏駿的照相館 的精彩文章:

TAG:魏駿的照相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