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郭子儀——歷經七朝而不倒,功高蓋世而主不疑

郭子儀——歷經七朝而不倒,功高蓋世而主不疑

武則天神功元年,郭子儀生於華州鄭縣,郭子儀自幼習武,熟讀兵書,早年間以武舉登第,補為左衛長史,此後,他因屢立戰功,多次被提升。唐玄宗天寶八載,郭子儀出任安塞軍使,拜左衛大將軍,五年後又改封為天德軍使,兼任九原太守、朔方節度右兵馬使。

郭子儀之所以能做到「功蓋一代而主不疑」,一是因為他忠心耿耿,每當國家遇到戰事,便一馬當先,即便到了七八十歲高齡也是如此,二是因為他謙遜謹慎,從不居功自傲,無論手握重兵還是身在前線,只要皇帝召他回朝,從未延遲或推脫,三是因為他寬厚大度,即使皇帝對他猜忌打壓,仍然全力效忠。

「安史之亂」爆發後,唐玄宗慌忙任命郭子儀為衛尉卿,令他率軍平叛,年近60的郭子儀迅速披掛上陣,率軍出單于府,為官軍進軍河北掃清了道路。

同年,潼關失守後,唐玄宗倉促逃往成都。其後,太子李亨在靈武即位,是為肅宗。唐肅宗即位後,重新部署軍事力量平叛,任命郭子儀為兵部尚書,依舊兼任朔方軍節度使。至德二載九月,唐肅宗向回紇借兵15萬,以自己的兒子李俶為天下兵馬大元帥,郭子儀為副元帥,出兵收復兩京。

在郭子儀的指揮下,唐軍接連收復潼關、陝州,然後一舉攻下長安。接著,郭子儀又揮軍東進,與15萬叛軍交戰於新店。郭子儀派2000名精銳騎兵打頭陣,命1000名弓箭手設伏,令回紇軍隊從敵軍背後偷襲,自己則率主力大軍迎戰,後來叛軍中伏,腹背受敵,一潰千里。郭子儀乘勝收復洛陽。消息傳到朝中,唐肅宗欣喜萬分,立即封郭子儀為代國公。

唐肅宗乾元元年,郭子儀與九位節度使共同討伐「安史之亂」的叛軍,由唐肅宗寵信的宦官魚朝恩統一節制。魚朝恩不懂兵法,指揮失當,使唐軍在這場戰役中慘敗,回朝後卻將責任全部推到郭子儀身上。唐肅宗信以為真,便削弱了郭子儀的兵權。後來,河東發生叛亂,朝中無將,唐肅宗只得起用郭子儀。郭子儀接到命令後立即整軍待發。不久,唐肅宗病重,不見朝臣,唯獨召見了郭子儀,並吩咐說:「河東的戰事,都依仗愛卿之力了……」郭子儀痛哭流涕,連聲應允。

唐代宗即位後,對功高位重的郭子儀有些心存忌憚,加之朝臣挑撥離間,便罷免了郭子儀的副元帥之職,派他去督造皇陵。後來,朝廷需要剿滅「安史之亂」殘部,便召郭子儀回京,重新任命他為副元帥。郭子儀毫無怨言,立即趕赴沙場。

然而,一波剛平,一波又起,同年,吐蕃乘亂攻佔了長安,唐代宗棄都而逃。郭子儀臨危受命,率兵聲東擊西,使吐蕃軍隊陣腳大亂。他又在長安城中安插內應,裡應外合,僅用15天便擊退了吐蕃軍隊,收復長安。

郭子儀深受皇帝倚重,卻不為朝臣所忌,這是因為他為人仁厚,素來與人為善。唐代宗時,宦官魚朝恩處處與郭子儀作對。有一次,魚朝恩邀請郭子儀一同出遊,郭子儀的家人都勸他不要去,郭子儀卻說:「我是大唐臣子,如果他沒有得到陛下的命令,怎麼會加害我?如果他手握陛下的密令,我就更不能不去。」於是,他沒帶一兵一卒,孤身一人去見魚朝恩。魚朝恩見到郭子儀驚訝地問:「你怎麼就這麼來了?」郭子儀便將有關魚朝恩要加害自己的流言如實相告,並說自己不會相信這些。魚朝恩流著淚說:「您如此相信我,真不愧為德高望重的長者。」

唐德宗更是尊郭子儀為「尚父」,禮敬有加。建中二年,85歲的郭子儀病逝,唐德宗廢朝五日,悲痛哀悼,還親自為他的遺體送行。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兀兀窮年 的精彩文章:

君何不讀王陽明?

TAG:兀兀窮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