與戰神白起不相上下的秦國名將,闢地千里卻鮮為人知
提起秦國名將白起幾乎無人不知無人不曉,白起為秦國攻城略地,立下赫赫戰功,長平之戰更是全殲趙國主力四十萬人,堪稱戰爭之神。
但是,秦帝國的建立不是靠白起一人,而是靠幾代人不懈努力才實現了統一。
與白起同時代就有一位將領,此人遠不如白起出名,但是,他為秦國立下的功勞絲毫不遜白起,而且,白起本身的不少功勞其實都有他的貢獻。
這個人就是秦國名將「司馬錯。」
司馬錯是秦國本土人,說他可能有人不知道,但是說起他的後代幾乎所有人都知道,他的八世孫就是《史記》的作者司馬遷。
司馬錯是秦國秦惠文王、秦武王、秦昭襄王三朝元老,他嶄露頭角就是從秦惠文王時代開始的。
當時秦國想要東進面臨兩個最大的對手,一個是趙國,另一個是楚國。
後來我們都知道,趙國主力是被白起在長平之戰摧毀。
而楚國的衰亡,則是與司馬錯密切相關。
當時秦楚兩國在武關附近長期對峙,難以打破僵局,此時,四川地區還沒有被開發,司馬錯看準了四川重要的戰略位置。
在巴蜀之地,巴國與蜀國爭鬥,都向秦國求救,當時秦國高層認為巴蜀是蠻荒之地,沒有用,假如用兵巴蜀那麼會被山東六國趁虛而入,得不償失,因此大都反對出兵。
唯有司馬錯力排眾議,他對秦惠文王說:巴蜀雖然是小國,但是地理位置重要,我們控制巴蜀就可以從四川順長江東下進攻楚國,這將是未來的大戰略。
秦惠文王同意了司馬錯的建議,用兵巴蜀。
司馬錯定四川之後,按照既定方針,開發巴蜀,廣積錢糧,訓練水軍。
後來,在秦楚爭霸戰中,就是從巴蜀出擊的秦軍給了楚軍巨大打擊,使得楚軍腹背受敵,遭受重大損失,之後楚國逐漸走向衰亡。
另外,司馬錯的戰略還直接導致了一場震驚當時,影響深遠的大戰,這就是藍田之戰。
藍田之戰的記載頗為零散,對於它的記載也不是太詳細,但是,經過我們整理研究會發展,這場戰役其實是導致楚國衰亡的重要戰役。
公元前313年,楚懷王起傾國之兵進攻秦國,秦惠文王派遣包括司馬錯在內的秦軍迎戰,兩軍在藍田激戰,最終,楚軍戰敗,被斬首八萬,主將屈匄以下戰敗被俘。
而導致楚軍被動的一個重要原因就是巴蜀之地的秦軍起到的牽製作用,為戰役勝利提供了支持。
藍田之戰楚軍主將屈匄很可能是中國歷史名人屈原的本家,屈原被流放就是在那個時間段,而屈原著名作品《九歌·國殤》就是描寫藍田之戰楚軍慘敗的場景。可見藍田之戰對楚國以及整個戰國局勢的影響。
另外,在白起與山東各國的戰役中,很多次都有司馬錯作為輔助進攻的身影,白起的部分功勞與司馬錯有關。
白起擊敗了趙軍主力,司馬錯撼動了楚國基礎,最後收取功勞的則是王翦,所以說,秦帝國的建立乃是幾代人共同努力的功勞。


TAG:認真胡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