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徵明習字——發人深省的文言小故事,必須教給你的孩子
文徵明習字
[原文]
文徵明臨寫《千字文》,日以十本為率,書遂大進。平生於書,未嘗苟且,或答人簡札,少不當意,必再三易之不厭,故愈老而愈益精妙。
[注釋]
(1)日以十本為率:每天以寫十本為標準。
(2)苟且:隨意馬虎,草率。
(3)簡札:書信。
(4)少不當意:稍有一點不滿意。少,稍。
[譯文]
文徵明臨貼寫《文字文》,每天以寫十本作為標準,書法就迅速進步起來。平生對於寫字,從來不馬虎草率。有時給人回信,稍微有一點不全意,一定三番五次改寫過它,不怕麻煩。因此他的書法越到老年,越發精緻美好。
[啟示]
本則故事選自《書林紀事》。
文徵明原名壁(或作璧),字征明。長州(今江蘇蘇州)人,明代畫家、書法家、文學家。四十二歲起,以字行,更字徵仲。因先世衡山人,故號「衡山居士」,世稱「文衡山」。
文徵明的書畫造詣極為全面,詩、文、書、畫無一不精,人稱是「四絕」的全才。與沈周共創「吳派」。在畫史上與沈周、唐伯虎、仇英合稱「明四家」(「吳門四家」)。在詩文上,與祝允明、唐寅、徐禎卿並稱「吳中四才子」。
文徵明的小楷造詣最高。主要師法傳為王羲之的《黃庭經》、《樂毅論》以及鍾繇《宣示》,王獻之《十三行》等,又能融入唐人小楷筆法於一爐,形成「溫純精絕」的自家風貌。
故事中可以看出,文徵明之所以能在書法上取得如此高的成就,與他的刻苦勤奮和認真的學習態度是分不開的。
首先是勤奮:臨貼必定任務,「日以十本為率」,這樣練習,怎麼能不進步?
其次是認真:平生練習書法,從不隨意,即使是回復朋友的書信,都要認真書寫,稍有不滿意之處,一定三番五次地修改,以這樣認真的態度對待書法,怎能不成為書法家?
反觀如今的孩子,許多人難以沉下心來去認真地對待學習,更不必說刻苦地練習書法等技藝了。也有的家長不惜重金把孩子閉送到培訓班裡學習書法,但大多孩子練習書法時是一種態度,平時寫字時又是一種態度,沒有認真的態度,真的很難取得成就。


TAG:三養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