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我們採訪了米其林之父的中國徒弟

我們採訪了米其林之父的中國徒弟

全世界只有一個保羅·博古斯,現在他走了。

▲保羅·博古斯與自己的餐廳合影,這也是世界上第一家以主廚自己名字命名的餐廳。

他是迪士尼動畫《料理鼠王》里,愛做料理的小老鼠崇拜的巴黎名廚古斯特的原型

他的餐廳自1965年,連續53年獲得米其林三星

27歲,他受邀前往愛麗舍宮為時任總統的德斯坦準備晚宴,3天後,他被總統授予MOF(法國最佳工匠)的稱號

他登上《時代雜誌》60年來影響世界的人物,另一位入選的法國人是戴高樂將軍

他創立的博古斯世界烹飪大賽,被譽為廚師界的奧斯卡,每個世界級頂級名廚都渴望捧得「小金人」

他還是法國「新料理運動」的領導者,他的保羅·博古斯酒店與廚藝學院,培養了代代優秀的米其林名廚

▲27歲的保羅博古斯被授予MOF

保羅·博古斯的離開,讓全世界人民扼腕嘆息。也許是冥冥之中註定,我們採訪到了保羅·博古斯酒店與廚藝學院第一批回國的中國畢業生——劉喜民。他也跟我們分享了他的博古斯往事。

畢業後第一份工作:學廚

2004年,國際貿易專業畢業的劉喜民做了一個決定:去法國。而比去法國更重大的一個決定是:劉喜民決定拋棄原專業,學法餐

GIF

帶著一腔孤勇,劉喜民去了法國的美食之都——里昂。

一到里昂,劉喜民發現大街小巷到處都是保羅·博古斯的照片,他的名字上到老人下到孩童家喻戶曉,得知他要學廚,無數法國朋友向他推薦博古斯學院。不過,報名博古斯學院,他還是有自己的理由:「很多人學廚可能一心求快,博古斯學院學制兩年半,可以踏踏實實去學習。課程設置也很全面,以法餐為主,包括甜點和麵包,還有很多與餐廳經營有關的學科。」

▲位於里昂的保羅博古斯學院。

劉喜民是大連人,典型的北方漢子,大多數人對學廚的接受度都偏低,尤其是保守的北方。連他自己都直言:「在中國,大家還是覺得廚師是一個不太好的工作。」但是,面對這樣的人生轉折,本該保守的北方家庭父母給他的意見卻是:「你這麼大了,該怎麼辦自己決定吧。」

決定學廚的興奮勁兒一過,正式授課開始,劉喜民就感受到這份決定後面沉甸甸的壓力了。

相對於從小耳濡目染的餐廳二代們,除了沒有長期的環境熏陶,最難的還是基本的語言問題。那時候手機里遠沒有現在的翻譯神器APP,劉喜民通常需要花常人兩倍以上的時間學習,因為文化背景不一樣,飲食的習慣偏差很大,根本沒辦法以中國的標準來評判。一些專門的法語辭彙,更是讓劉喜民愁白了頭。

▲法式甜點中的各種專業辭彙

這是真的,在剛去兩三個月的時候,劉喜民被朋友發現白了一撮頭髮,而他自己,竟然根本沒發現。

「再也變不回去了嗎?」

「嘿嘿,回不去了。」

如今的劉喜民聊起這件事神色輕鬆,但當時的他面臨了多大的壓力,我是無法想像的。

▲在學院里上課的學生們

熬過了最開始的適應期,學廚的日子也並不好過。保羅·博古斯學院一年只招收50-60人,創立之初是為了培養米其林餐廳的二代順利接班,所以方方面面都追求至高的狀態。除了學習廚藝,更要學習商科的知識。實操老師全部來自米其林餐廳主廚或者MOF,理論課的老師也是餐廳管理方面的拔尖人才,餐飲諮詢從業人員負責餐廳整體規劃的指導,建築方面的設計師教授餐廳裝潢。

這裡可不是一群富二代插科打諢就過去了,保羅博古斯學院嚴格到每周一考試,只給一次不合格的機會,如果有第二次,就可以直接離開了,畢業難度係數★★★★★!

離開這個學校才是真正的開始

「離開這個學校才是真正的開始。」

這是博古斯讓劉喜民印象最深的一句話。畢業之後,在米其林餐廳實習的劉喜民,很快,就感受到了這句話的奧義。

法國人的慵懶是全世界出名的,清晨在街角的咖啡館來頓法式早餐,不想上班了就搞搞罷工。但是,在廚房裡,你永遠看不到這樣的法國人。

因為法國餐廳後廚的工作時長是遠遠超過正常上班族的:

後廚基本設在地下室,早出晚歸的劉喜民幾乎見不到窗外的藍天,而且每天還需要跑來跑去,勞動強度非常大。再加上一米九的大個子,長時間的站立勢必會讓膝蓋受傷,那時候的他經常會半夜抽筋,體重掉了二十斤。

實習之前,劉喜民萬萬沒想到真實的後廚是這樣子的。不過,比身體上的勞累更可怕的,是慢慢積累的精神壓力

法國的廚房不同於國內,每個廚師負責單獨的菜品,法國的後廚配置都是20-50人,一道菜是由所有人一起協作,任何一個人的失誤,都有可能影響到出品,對細節的要求非常嚴苛。並且,還不能僅僅滿足於完成。比如一個操作第一次十分鐘做完,下次就要九分鐘,時刻進步。

GIF

那時候,劉喜民承受著體力和精神的雙重壓力,非常怕自己對餐廳節奏不適應,隨時保持緊張的心態,告訴自己不能出錯。畢竟在法國,廚房裡的每個人都在力爭做的更好,這是一種精神。

萬一做錯了有什麼懲罰嗎?飽妹很好奇。

「被罵是標配,罵多了就習慣了。」

GIF

但是,無論被罵的多麼慘,chef都會告訴你 :廚房裡不能哭。

GIF

?wifflegif.com

米其林餐廳減壓指南

餐廳的冷庫,是收集大家眼淚的地方。

壓力太大的時候,很多廚房裡的女生會把自己關在冷庫里哭,如果別人看到也會悄悄幫你關上門,誰又沒在裡面哭過呢。

GIF

?giphy.com

哭一哭,也只是後廚壓力發泄的初級方式。因為後廚的日常過於緊張,很多主廚喜歡喝高度酒。但大多數人,是沒有資格在廚房裡喝酒的。廚房和部隊是一樣的,法國的廚房等級森嚴,誰在主廚旁邊,誰就要幫忙給主廚倒酒。沒有人會告訴你規矩,規矩都是自己看的。

甚至,打人也是一種主廚的發泄方式。

主廚打人在十幾二十幾年前特別常見,甚至還會摁在地上打。「以前在法國有廚師把非洲來的洗碗工打壞了,洗碗工找了一堆移民來的朋友把店都砸了燒了。」這簡直就是黑幫大片!

GIF

當然了,我們肯定不鼓勵打人,但其實說到底,這些也都源於一個大廚對食物的負責。

其實廚師職業能被賦予重要的意義,都是從博古斯的登台亮相開始的。也是從保羅·博古斯開始,廚師被賦予了更多的身份,他們從匠人變為藝術家、電視明星,甚至成為全民偶像。但是,在光鮮的背後,更多的米其林主廚因為評星的壓力哭過、崩潰過,甚至是抑鬱、自殺。品嘗食物是一個愉悅的過程,烹飪食物卻是一場艱苦的戰役。

也正是因為經歷過米其林廚房,劉喜民才覺得廚師這份職業是挑戰身心極限的,如果你想做一個中規中矩的廚師,只要稍微努力一下就可以做到。但是要想成為一個好的廚師,需要天賦,需要毅力,也需要各種各樣的因緣巧合。

「現在的社會給年輕人一種幻象,成功太容易了,做廚師哪有那麼容易一夜成名。」

喜大廚的甜點正義

保羅·博古斯對劉喜民的影響當然不止一句話那麼簡單。在被問道:「你認為的博古斯精神是什麼?」他給到的回答是:

「熱情和分享」

留法七年後,劉喜民化身「喜大廚」,也帶著這份精神回到了上海。

▲由喜大廚製作的甜點。

在喜大廚回國初期,法式甜點在中國還遠沒有現在普及,考慮到法國菜的接受度沒有甜點高,人們對甜點的認知又幾乎停留在中式甜點上,喜大廚再一次做出決定,他決定專註於做甜點,而且是——教人做甜點,他想用這種方式把正宗的法式烘焙帶到國內。

▲由喜大廚製作的《普羅旺斯的陽光》,圖片由本人提供。

2013年,喜大廚開辦的樂逢法式廚藝學院在淮海路開課。

周一到周日,他每天工作時間超過十小時。堅持親自授課,方寸教室內每天走2萬多步。

▲喜大廚(右一)與畢業學員的合影。

除了在課堂上分享專業的甜點知識,喜大廚也在做一些甜點測評和甜品知識的科普,致力於讓更多人真正的了解法式甜品。

▲喜大廚和麵包世界盃的主席一起測評麵包。

即便吃過的甜點不計其數,在問起印象最深的一款甜點,他還是會回答:

「蘋果撻,那是我第一次感覺甜點可以帶來一種喜悅的感覺。」

他也還是對甜點充滿熱情的喜大廚。

保羅·博古斯的精神從來不會消逝,它一直在延續。而博古斯爺爺,他身著廚師服去世,安息於他的廚藝世界了。

最後,我們為大家奉上喜大廚親自測評的最專業上海法式甜點地圖。希望大家每一口甜蜜背後都記得為它們辛苦工作的人們。

本文照片部分來自網路

? 未經允許請勿轉載 ?

敬請留言獲取本號內容授權

??寫文章/琳子

編稿子/小小

設計師/Xman小卿

《福桃03:主廚》

現已上市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福桃九分飽 的精彩文章:

盤子不好看,我就不吃飯!

TAG:福桃九分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