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星座 > 風水玄學揭秘:古慈城風水——「九龍戲珠」

風水玄學揭秘:古慈城風水——「九龍戲珠」

原標題:風水玄學揭秘:古慈城風水——「九龍戲珠」


慈城地處寧波斷陷盆地西北邊緣(E121』25,49",—E121』26,37",N29"58,22",—N30"),北倚熔岩丘陵,南俯湖沼平原,西鄰姚江谷地,東屏紅層低丘。近觀慈江,遠眺姚江及江南群山,可謂浙東山水盡收眼底。寧波盆地和姚江谷地,在第四紀地質時期曾遭多次海侵,那時的古城之地,只是—片汪洋中的避風小港。


據《慈溪縣誌》記載: 自唐至清,慈溪共有進士519名,70~80%出自慈城。其中有狀元5名,榜眼1名,探花3名, 尚書6名,御史33名,知府40名,知縣41名。 古慈城,應該可以算是人文薈萃的「寶地」了吧。


「寶地」建城歷史悠久,史記:「周元王三年(公元前473年),越土勾踐城——勾余」。又稱「大城——勾余」,這個「勾余」就是慈城最早的古名。「勾余」,實為越時餘姚、勾餘二邑之界山, 邑城以山命名。後又曾改名「句章」。至唐開元二十六年(公元738年)設慈溪縣, 自此,古城改名慈城。由此可見,古城歷史已逾2400年,可稱中國南方罕見的古城。


「九龍戲珠」的形勢, 「四靈」圍合的格局。 姚江以北丘陵,原為四明山余脈,但因近東西向的「昌化——普陀」大斷裂,使姚江南北的山脈失去聯繫。故江北丘陵自成體系, 自尊「五磊山」 (424m)為太祖,其中東出一脈,直奔東南古城。在離古城6km的東北隅,起「天柱峰」(385.8m現名黃泥尖), 可謂古城「太宗山」。後向南延伸至「八羨山」,成古城「少祖山」。東起「大長龍』』(262.1m),西至「長龍山」(古名石刺峰191.2m),呈弧形山脊,如「孔雀開屏」橫亘於古城之北,並向南發出數條枝脈,拱抱古城,形成堪輿家所謂的「九龍戲珠之勢」。


其中由「長龍山」(石刺峰)中心出脈的「石刺嶺」最為罕見。如游龍延伸1km,兩翼有崗丘護衛, —路從擁入城,城內昂首成丘。 西丘門 「抱珠」(15m); 東匠名 「浮鱉」(18.1m),也稱「珠山」,成為慈城之「玄武」 (主山)。 按中國傳統風水觀, 「寶地」必有「生氣」, 「石刺嶺」能將後山「生氣」輸送入城,如胎兒之「臍帶」,似結瓜之「長藤」。又因「石刺嶺」多處「束腰結咽」,似斷似連,故又可免遭山地崩塌、滑坡之災。 就此可見, 「石刺嶺」實為古城之「命脈」。據古城老人回憶,最早的知府衙門的大堂建在浮鱉山上,後來才搬到山南緩坡地上。但在山南坡保留「清清殿」,作為知府主要學習和休息的內堂。 「清清殿」前坡腳曾有湧泉,稱為「龍潭」。這正是「氣之來,有水以導之」的有力佐證。石刺嶺乃古城之「輸氣管道」,浮鱉山南坡則為古城之「正穴」。 在城東,由「八羨山」向南發脈為「花瓶山」(邵夾嶴山)、「馬嶴山」、 「清道山」 (塔山),呈「青龍」蜿蜒;在城西, 「八羨山」向南出脈,為「大樣山」(西縣嶺)、「大寶山」(楓灣山),似「白虎」伏地;東南巽位,有「官山」低丘為案;城南廣寬的湖沼水網平原上,星點狀出露的「雙頂山」、「赭山(乍山)」、「盧家山」和江南四明群山,均可視為「朝山」, 如「朱雀」翔舞。 由此構成一個完整的「四靈」圍合空間,既能有效地阻擋西北寒流入侵,又能導引東南季風入城。



江河湖溪相連,四水匯流歸堂 。風水中講「風水之法,得水為上,藏風次之」。這是因為,無形的「氣」有「乘風則散,界水則止」的特性。故風水寶地大都山環水抱。 成為古城基址的海灣高灘地,在山地徑流的切割下,周邊形成多條溪澗。其中東北的「上嶴澗」、城北的「談妙澗」水量較大,二水在城東合二為一,漢時稱為「慈溪」。 「慈溪」環城南流,入東南「夾田窪地」。 至唐開元 (713年),縣令房IS開鑿慈湖,蓄「談妙澗」之水灌溉農田, 「慈溪」被整束圍田,成東護城河。城西北的「黃夾嶴」,也有山水徑流向南流入「月湖」 (又稱水明湖)。後也因上游截流,建「黃夾嶴水庫」而消失,溪被整改為西護城河。城東南,原為一片匯水的「夾田窪地」,同「月湖」一樣,現為一片「泥炭心青紫泥水稻土田」,可以佐證,這裡曾是水草茂盛的湖沼地。 於南宋寶右五年(公元1257年),經宰相吳潛組織挖江治理,將姚江、慈江、城河之水連成一體,使江河湖溪迴流成網,令「官山河」、「慈江」、「護城河」在「官山」腳下合流,出「夾田橋」東流入海(圖1)。 由此,古城構成一個「四水匯流歸堂」的水系格局。按風水說,水能「納氣」、「載氣」的觀點,這一格局不僅使城區「生氣」聚而不散,而且還能通過姚江之水,帶來更為廣浩的四明山之「生氣」。


城區穹隆起頂,街衙坤龜設計 。古城北倚丘陵,南面平原,南低北高,為山南水北、 「負陰抱陽」的純陽之地。為此,古城先民將城區設計成「坤卦」街衙,並按一街一渠布置城內水系,形成「井」字形的水陸交通網路,利於通風納涼、平衡陰陽,以此調節城內小氣候,以達到冬暖夏涼之目的。並將城內外水系連通,形成一個有序的灌排系統。 方誌有記: 「新城堞循山而起,街衢縮三衡六,方如棋局畫象,坤爻爻爻整整....... 以後在「縮三衡六」基礎上,改造成「龜背」狀城區,意象為一隻向北俯伏的「神龜」,正在汲飲慈湖「聖水」。秀美的山水,美好的寓意,怎不令游者嚮往,居者安康! 自春秋越王築城起,後有「秦始皇游句章三十餘日」;漢儒董仲舒六代定居古城;宋時王安石、元時羅貫中、明時祝枝山等達官貴人,文人雅士慕名而至,這就是古城的環境效應。


案山水口不足,橋樓亭塔壯觀。 要說古城山水尚有不足,首先是作為案山的官山,不僅偏低(8.9 m),而且偏離城池中軸線,官山實為東南巽位的水口山。其次是東南水口(夾田畈)過於寬大,兩側的水口山(官山、塔山)不僅太低,而且相距太遠(386.7m),未能達到水口「交牙關鎖、重疊周密、不見去水」之要求。從而使城池之水「直去無收」, 「生氣」有可能逸散。 為此,古人在城內中軸線的四橋上(麗澤橋、福聚橋、平政橋、驄馬橋),建起由近及遠、逐漸增高的橋亭門樓,以補案山之不足;在夾田出水口,經人工河道整治、圍田築橋,以夾田橋緊束水口,並在官山、塔山建亭築塔,以壯水口、興風水。 據史料雲,慈溪之所以在明代能文運昌盛,鼎甲相望,是因為官山風水所至。是「建亭于山,取象於文筆峰。這也許是歷史的巧合,但此舉確有完形補缺之作用,使古城山水格局更趨完美。


結善緣請關注我,將會給您帶來好運勢!周易、玄學不是迷信,正確利用易經風水,化解命中難題。個人運勢預測、事業運、財運、桃花運生旺、婚姻緣分分析以及學業運問題的化解等方面的問題可信mwmw0123456789諮詢我。

聲明:本文為妙悟原創,未經許可授權禁止轉載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妙悟666 的精彩文章:

賭客去了, 只輸不贏的「葡京賭場」風水大揭秘!

TAG:妙悟66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