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句句經典!中唐大佬劉禹錫的絕句你讀過幾首?唐人絕句選粹

句句經典!中唐大佬劉禹錫的絕句你讀過幾首?唐人絕句選粹

關注王和尚,每天讀好文

GIF

和尚有話說

今天和尚繼續整理唐人絕句。

本篇文章重點介紹劉禹錫。

劉禹錫:字夢得,排行二十八。匈奴族後裔,北魏孝文帝時改漢姓,占籍洛陽(今屬河南)。唐安史之亂時,全家避居嘉興(今屬浙江),劉禹錫自稱「余少為江南客」(《金陵五題》引)。

貞元九年(793),登進士第,又登宏詞科。十一年,登吏部取士科,開始進入仕途。二十一年(當年八月改元永貞),順宗即位,任用王叔文改革弊政,劉禹錫時任屯田員外郎,為革新之核心人物,被稱為「二王(叔文、伾)劉柳(宗元)」。順宗被迫讓位與憲宗,革新失敗,劉禹錫貶為朗州司馬。

元和十年(815)召回,又出為連州刺史,歷夔、和二州。文宗初,為主客、禮部郎中,兼集賢殿學士。不久,出為蘇、汝、同三州刺史。開成元年(836),以太子賓客分司東都。武宗初,加檢校禮部尚書銜。世稱劉賓客、劉尚書。

劉禹錫以詩文稱,哲理亦佳。「早與柳宗元為文章之友,稱『劉柳』,晚與居易為詩友,號『劉白』」。存詩約800餘首,名篇甚多。評者謂其「無體不備,蔚為大家」。「樂府小章,優於大篇」。「七言尤工」。「絕句尤工」。又謂其「始以議論入詩,下開杜紫微一派」。「《竹枝》始於劉夢得,……後人仿為之者,總無能掩出其上也」。劉禹錫「為詩用僻事,須有來處」之主張,為宋代江西詩派所信服,所撰之若干作品,已開江西詩派風氣。

古人匯評:禹錫有詩豪之目。其詩氣該今古,詞總平實,運用似無甚過人,卻都愜人意,語語可歌,其才情之最豪者。其詩極似王維,清新流麗,格調自高。劉夢得詩稍近徑露,大抵骨勝於白,而韻遜於柳。要其名雋獨得之句,柳亦不能掩也。劉夢得詩格高,在元、白之上,長慶以後詩人皆不能及。且是句句分曉,不吃氣力,別無暗昧關鎖。劉夢得詩,典則既高,滋味亦厚。但正若巧匠矜能,不見少拙。(六不和尚:midouwei)

望夫石

終日望夫夫不歸,化為孤石苦相思。

望來已是幾千載,只似當時初望時。

古人評註

《後村詩話》:望夫石在處有之。古今詩人,共用一律,惟劉夢得云:「望來已是幾千歲,只似當年初望時。」語雖拙而意工。

《四溟詩話》:《鶴林玉露》曰:「詩惟拙句最難。至於拙,則渾然天成,工巧不足言矣:若子美「雷聲忽送千峰雨,花氣渾如可和香」之類,語平意奇,何以言拙?劉禹錫《望夫石》詩:「望來已是九千載,只是當年初望時。」陳後山謂「辭拙意工」,是也。

《唐詩真趣編》:一味簡淡,十分精到,化工之筆。劉仲肩曰:寫出至誠。

秋風引

何處秋風至?蕭蕭送雁群。

朝來入庭樹,孤客最先聞。

古人評註

《增訂評註唐詩正聲》:李云:不曰「不堪聞」,而曰「最先聞」,語意最深。

《唐詩選脈會通評林》:徐克曰:人情之真,非老於世故者不能道此。

《刪訂唐詩解》:唐汝詢曰:秋風起而雁南矣,孤客之心未搖落而先秋,所以聞之最早。吳昌棋曰:用意最妙。

《唐詩箋注》:誰不聞而曰「最先聞」,孤客觸緒驚心,形容盡矣。若說「不堪聞」,便淺。

《詩法易簡錄》:詠秋風必有聞此秋風者,妙在「最先」二字為「孤客」寫神,無限情懷,溢於言表。

《唐詩箋要》:夢得《鄂渚留別》末云:「欲問江深淺,應如遠別情。」情思不劇,與此詩皆陶冶樂府而得。

《唐詩選勝直解》:風無形,隨四時之氣而生,曰何處驚之也。秋風秋雁並在一時,若風送之者然,況萬物經秋,皆將黃落逐臣孤客,無難為情,曰「入庭樹」,曰「最先聞」,驚心更早,宋玉悲秋,略與彷彿。

《詩境淺說續編》:四序迭更,一歲之常例,惟乍逢秋至,其容則天高日晶,其氣則山川寂寥。別有一種感人意味,況天涯孤客,入耳先驚,能無惆悵?蘇頲之《汾上驚秋》,韋應物之《淮南聞雁》,皆同此感也。

竹枝詞

楊柳青青江水平,聞郎江上唱歌聲。

東邊日出西邊雨,道是無情卻有情。

古人評註

《苕溪漁隱叢話》:《竹枝歌》云:「楊柳青青江水平,聞郎江上唱歌聲。爾邊日出西邊雨,道是無情也有情。」予嘗舟行苕溪,夜聞舟人唱吳歌,歌中有此後兩句,餘皆雜以俚語。豈非夢得之歌,自巴渝流傳至此乎?

《四溟詩話》:李義山「江上晴雲雜雨雲」,不如劉夢得「東邊日出西邊雨,道是無情還有情」。又:劉禹錫曰:「東邊日出西邊雨,道是無情還有情。」措詞流麗,酷似六朝。

《唐詩選脈會通評林》:陸時雍曰:《子夜》遺情。周珽曰:起興於楊柳、江水,而借景於東日、西雨,隱然見唱歌、聞歌無非情之所流注也。

《唐風定》:六朝《讀曲歌》體,如此方妙。「長恨人心不如水」,淺而俚矣。

《唐詩摘鈔》:此以「晴」字雙關「情」字,其源出於《子夜》、《讀曲》。

《唐詩箋注》:「道是無晴卻有晴」,與「只應同楚水,長短入淮流」,同一敏妙。

《讀雪山房唐詩序例》:詩中諧隱始於古《槁砧》詩,唐賢間師此意。劉禹錫「東邊日出西邊雨,道是無晴卻有晴」,溫飛卿「玲瓏骰子安紅豆,人骨相思知不知」,古趣盎然,勿病其俚與纖也。

《唐賢小三昧集》:雙關語妙絕千古,宋元人作者極多似此,母音杳不可得。

《詩境淺說》:此首起二句,則以風韻搖曳見長。後二句言東西晴雨不同,以「晴」字借作「情」字,無情而有情,言郎踏歌之情費人猜想。雙關巧語,妙手偶得之。

踏歌詞 四首 其一

春江月出大堤平,堤上女郎連袂行。

唱盡新詞歡不見,紅霞映樹鷓鴣鳴。

古人評註

《唐詩品彙》:謝疊山云:「女郎連袂,色必有可觀,聲必有可聽。唱盡新詞,而歡愛之情不見,但見紅霞映樹,聞鷓鴣之聲,其思想當何如也?」按古樂府《常林歡》解題云:江南人謂情人為「歡」,故荊州有長林縣,蓋樂工誤以「長」為「常」。謝說為歡愛之情,非也。

《唐詩鏡》:語帶風騷。

《唐詩選脈會通評林》:楊懼曰:《竹枝》遺旨,未必佳妙。唐汝詢曰:此景是其難為情處。陸時雍曰:語帶風騷。

《刪訂唐詩解》:唐汝詢曰:新詞歌竟,而不見情人,徒見紅霞而聞鷓鴣,其悵望何如?

《唐人萬首絕句選評》:惘然自失,悠然不盡。

踏歌詞四首 其三

新詞宛轉遞相傳,振袖傾鬟風露前。

月落烏啼雲雨散,游童陌上拾花鈿。

阿嬌怨

望見葳蕤舉翠華,試開金屋掃庭花。

須臾宮女傳來信,言幸平陽公主家。

秋詞二首 其一

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勝春朝。

晴空一鶴排雲上,便引詩情到碧霄。

秋詞二首 其二

山明水凈夜來霜,數樹深紅出淺黃。

試上高樓清入骨,豈如春色嗾人狂。

竹枝

山桃紅花滿上頭,蜀江春水拍山流。

花紅易衰似郎意,水流無限似儂愁。

古人評註

《詩境淺說續編》:前二句言仰望則紅滿山桃,俯視則緣浮江水,亦言夔峽之景。第三句承首句山花而言,郎情如花發旋凋,更無餘戀。第四句承次句蜀江而言,妾意如水流不斷,獨轉迴腸。隔句作對偶相承,別成一格,《詩經》比而兼興之體也。

竹枝

瞿塘嘈嘈十二灘,此中道路古來難。

長恨人心不如水,等閑平地起波瀾。

古人評註

《詩境淺說續編》:首言十二灘道路艱難,以質樸之筆寫之,合《竹枝》格調。第四直(按指「城西門前灧澦堆」)以石喻人心,此首以水喻人心。後二句言翟唐以險惡著稱,因水為萬山所束,巨石所阻,激而為不平之鳴,一入平原,江流漫緩矣。若人心則平地可起波瀾,其險惡殆過於瞿唐千尺灘也。

浪淘沙

日照澄洲江霧開,淘金女伴滿江隈。

美人首飾侯王印,儘是沙中浪底來。

古人評註

《唐詩直解》:觸景含情,幽恨難寫,人情只在口頭。

《唐人絕句精華》:《浪淘沙詞》,始於白居易、劉禹錫,大抵描寫風沙推移,以見人世變遷無定,或則托意男女恩怨之詞。禹錫此首乃言淘沙揀金之勞,而「美人」、「侯王」或未知也。

元和十一年自朗州召至京戲贈看花諸君子

紫陌紅塵拂面來,無人不道看花回。

玄都觀里桃千樹,儘是劉郎去後栽。

再游玄都觀(並引)

引:余貞元二十一年為屯田員外郎時,此觀未有花。是歲出牧連州,尋貶朗州司馬,居十年,召至京師,人人皆言「有道士手植仙桃,滿觀如紅霞」,遂有前篇以志一時之事,旋又出牧。今十有四年,復為主客郎中,重遊玄都觀,蕩然無復一樹,為兔葵燕麥動搖於春風耳,因再題二十八字,以俟後游,時大和二年三月。

百畝庭中半是苔,桃花凈盡菜花開。

種桃道士歸何處,前度劉郎今又來。

古人評註

《唐詩絕句類選》:風刺時事全用此體。

《唐詩選脈會通評林》:唐汝詢曰:文宗之朝,互為朋黨,一相去位,朝士盡易,正猶道十去而桃不復存。是以執政者復惡其輕薄。

《古唐詩合解》:詩至中唐,漸失風人溫厚之旨。

《歷代詩評註讀本》:前因看花詩,連遭貶黜,今得重來,而新進者隨舊日之執政以俱去矣,因復藉此以諷之。

《唐人絕句精華》:按禹錫因王叔文事被貶朗州,十年之後,朝中另換一番人物,故有「儘是劉郎去後栽」之句,以見朝政翻覆尤常,語含譏諷,是以又為權貴所不喜,再貶播州,易連州,徙夔州,十四年始入為主客郎中,又因再游詩為「權近聞者,益薄其行」,遂被分司東都閑散之地。考此兩詩所關,前後二十餘年,禹錫雖被貶斥而終不屈服,其蔑視權貴而輕祿位如此。白居易序其詩,以「詩豪」稱之,謂「其鋒森然,少敢當者」。語雖論詩,實人格之品題也。

石頭城

序:余少為江南客,而未游秣陵,嘗有遺恨。後為歷陽守,跂而望之,適有客以〈金陵五題〉相示,逌爾生思,剡然有得。他日友人白樂天掉頭苦吟,嘆賞良久,且曰:「〈石頭詩〉云:『潮打空城寂寞回。』吾知後之詩人,不復措辭矣。餘四詠雖不及此,亦不孤樂天之言耳。」

山圍故國周遭在,潮打空城寂寞回。

淮水東邊舊時月,夜深還過女牆來。

古人評註

《唐詩品彙》:謝云:山無異東晉之山,潮無異東晉之潮,月尤異東晉之月也。求東晉之宗廟、宮室、英雄豪傑,俱不可見矣。意在言外,寄有於無。

《震澤長語》:「潮打空城寂寞回」,不言興亡,時興亡之感溢於言外,得風人之旨。

《唐詩選脈會通評林》:郭溶曰:只賦景,自難為懷。

《增訂唐詩摘鈔》:寓炎涼之情在景中。

《唐詩別裁》:只寫山水明月,而六代繁華,俱歸烏有,令人於言外思之。

《而庵說唐詩》:此亦是夢得寓意。夢得雖召回,但在朝之士皆新進,與夢得定不相莫逆,而夢得又牢騷不平,於詩中往往露出,不免傷時,風人之旨失矣。

《唐詩箋注》:「山圍」二句,真白描高手。「淮水」二句,亦太白《蘇台覽古》意。

《網師園唐詩箋》:盛唐遺響。

《詩法易簡錄》:六朝建都之地,山水依然,惟有舊時之月,還來相照而已,傷前朝所以垂後鑒也。

《唐詩近體》:只寫山水明月,而六代繁華俱歸烏有,今人於言外思之。樂天謂後之詩人不復措詞。

《唐賢小三昧集》:凄絕。興亡百感集於毫端,乃有此種佳制。

《唐絕詩鈔注略》:《詩鐸》:三、四語轉而意不轉,只愈添一倍寂寞景象,筆妙絕倫。

《歷代詩法》:憔悴婉篤,令人心折,白樂天謂「潮打空城」語,後之詩人不復措詞矣,誠哉是言!

《詩境淺說續編》:石頭城前枕大江,後倚鍾嶺,前一句「潮打」、「山圍」,確定為石城之地,兼懷古之思,非特用對句起,筆勢渾厚也。後二句謂六代繁華,灰飛煙滅,惟淮水畔無情明月,夜深冉冉兩行,過女牆而下,清輝依舊,而人事全非。

《唐人絕句精華》:但寫今昔之山水明月,而人情興衰之感即寓其中。

烏衣巷

朱雀橋邊野草花,烏衣巷口夕陽斜。

舊時王謝堂前燕,飛入尋常百姓家。

古人評註

《註解選唐詩》:王、謝之第宅今皆變為尋常百姓之室廬矣,乃雲「舊時王謝堂前燕,飛入尋常百姓家」,此風人遺韻。兩詩(按指《石頭城》)皆用「舊時」二字,絕妙。

《歸田詩話》:予為童子時……又在薦橋舊居,春日新燕飛繞檐間,先姑誦劉夢得「舊時王謝堂前燕,飛入尋常百姓家」之句,至今每見紅葉與飛燕,輒思之。不但二詩寫景詠物之妙,亦先入之言為主也。

《批點唐詩正聲》:有感慨,有風刺,味之自當淚下。

《唐詩解》:不言王、謝堂為百姓家,而借言於燕,正詩人托興玄妙處。

《唐詩選脈會通評林》:何仲德(列)為警策體。周敬曰:緣物寓意,弔古高手。顧璘曰:有感慨。唐汝詢曰:筆意自是高華。周明傑曰:後二句,詩人托興玄妙處。

《唐詩摘鈔》:本意只言王侯第宅變為百姓人家耳,如此措詞遣調,方可言詩,方是唐人之詩。

《增訂唐詩摘鈔》:野草夕陽,滿目皆非舊時之勝,堂前則百姓家矣,而燕飛猶是也。借燕為言、妙甚。

《唐詩別裁》:言王、謝家成民居耳,用筆巧妙,此唐人三昧也。

《歷代詩話考索》:劉禹錫詩曰:「舊時王謝堂前燕,飛入尋常百姓家。」妙處全在「舊」字及「尋常」字。

《網師園唐詩箋》:意在言外。

《峴佣說詩》:若作燕子他去便呆。蓋燕子仍入此堂,王、謝零落,已化作尋常百姓矣。如此則感慨無窮,用筆極曲。

《歷代詩評註讀本》:王、謝既衰,則舊時燕子,亦無所棲托,故飛入百姓家。只「舊時」、「尋常」四字,便有無限今昔之感。

《精選評註五朝詩學津梁》:今日之燕即昔日之燕,何以不屬王、謝之堂而入民家?感傷之意,自在言外。

《歷代詩法》:總見世異時殊,人更物換,而造語妙。

《詩境淺說續編》:朱雀橋、烏衣巷皆當日畫舸雕鞍、花月沉酣之地,桑海幾經,剩有野草閑花,與夕陽相嫵媚耳。茅檐白屋中,春來燕子,依舊營巢,憐此紅襟俊羽,即皆時王、謝堂前杏梁棲宿者,對語呢喃,當亦有華屋山丘之感矣。此作托思蒼涼,與《石頭城》詩皆膾炙詞壇。

《唐人絕句精華》:三四兩句詩意甚明,蓋從燕子身上表現今昔之不同。而《峴佣說詩》乃謂「若作燕子他去便呆,蓋燕子仍入此堂,王謝零落,已化為尋常百姓。如此則感慨無窮,用筆極曲。」其說真曲,詩人不如此也。說詩者每曲解詩人之意,舉此一例,以概其餘。

和樂天春詞

新妝宜面下朱樓,深鎖春光一院愁。

行到中庭數花朵,蜻蜓飛上玉搔頭。

古人評註

《唐人萬首絕句選評》:末句無謂自妙,細味之,乃亭其凝立如痴光景耳。《詩境淺說續編》:此春怨詞也,乃僅曰「春詞」,故但寫春庭閑事,而怨在其中。第二句言一院春愁,即其本意。

望洞庭

湖光秋月兩相和,潭面無風鏡未磨。

遙望洞庭山水色,白銀盤裡一青螺。

古人評註

《鑒誡錄》:劉禹錫尚書有《望洞庭》之句,雍使君陶有《詠君山》之詩,其如作者之才,往往暗合。劉《望洞庭》詩曰:「湖光秋月兩相和,潭面無風鏡未磨。遙望洞庭山水翠,白銀盤裡一青螺。」雍《詠君山》詩曰:「煙波不動影沉沉,碧色全無翠色深。疑是水仙梳洗處,一螺青黛鏡中心。」

《韻語陽秋》:詩家有換骨法,謂用古人意而點化之,使加工也。……劉禹錫云:「遙望洞庭山水翠,折銀盤裡一青螺。」山谷點化之,則云:「可惜不當湖水面,銀山堆里看青山。」

《四溟詩話》:意巧則淺,若劉禹錫「遙望洞庭山水翠,白銀盤裡一青螺」是也。

楊柳枝

春江一曲柳千條,二十年前舊板橋。

曾與美人橋上別,恨無消息到今朝。

古人評註

《升庵詩話》:《麗情集》載湖州妓周德華者,劉采春女也,唱劉禹錫《柳枝詞》云:「春江一曲柳千條,二十年前舊板橋。曾與美人橋上別,恨無消息到今朝。」此詩甚佳,而劉集不載;然此詩隱括白香山古詩為一絕,而其妙如此。

《唐詩快》:「未免有情,誰能遣此」,八字便是此詩定評。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六不和尚 的精彩文章:

怎能不愛上唐詩!王和尚解析唐詩何以能引人入勝?唐人絕句選粹

TAG:六不和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