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跑步,你真的跑對了嗎?

跑步,你真的跑對了嗎?

近年來,全民健身的推廣,各大馬拉松賽事盛行,參與到其中的民眾也越來越多,也就意味著有許多跑步「小白」也參與其中,想必會發生許多不必要的運動損傷。

跑步對我們下肢的壓力最大,不適當的鞋子、不佳的姿勢或技巧,常會使的短距離、中距離及長距離的跑者發生傷害。

跑步並不是激烈對抗的運動項目,但發生損傷的機率並不低。說起跑步,人們都覺得這還不簡單,不就撒開腳丫使勁跑嗎?其實不然,正確的跑步很有講究,絕對不像人們想像得那樣簡單。

01 正確的跑步姿勢

頭部:視線正視前方,頭部不要前探或後縮;

肩膀:肩部輕鬆垂放,不要聳肩;

胸膛:挺起胸膛,身體正直,避免含著胸跑;

手臂:手肘彎曲90°,遵循「前不漏肘,後不漏手」的原則,不要左右搖晃擺動;

雙手:雙手放鬆輕握拳,手指輕觸手掌即可;

軀幹:腰背挺直,保持身體中軸穩定,不要左右搖晃或上下起伏過大

髖部:髖部、腰部不要扭動幅度過大,減少受傷幾率和能量消耗;

膝蓋:腳掌落地時膝關節要略彎曲,減少衝擊力。

說到跑步姿勢,想必許多跑友都會有一個疑慮--腳掌先著地還是腳跟先著地?

每個人都有自己熟悉的跑姿,有人前腳掌著地,有人腳後跟先著地,那到底那種方式比較合理?我們從生物力學來分析分析。

腳跟先著地

曲線描繪出了腳後跟著地跑者,從腳後跟著地至腳掌離開面過程中地面反作用力的變化,很明顯看到在著地初期,出現一個陡增的地面反作用力峰值,該力不僅很大,產生速度也很快。也就是說,如果採用腳跟直接著地,這樣就無法利用腳踝的運動來進行有效的緩衝,在著地一瞬間,腳跟上方的踝關節和膝關節受到峰值應力作用。

腳掌著地

當採用前腳掌著地時,地面反作用力峰值消失了,原因是我們轉變著地方式,通過足弓、跟腱和小腿肌肉代替腳跟吸收了衝擊力。同時,我們也需要注意到斜線上升變得緩和了,這也表明地面反作用力被有效緩衝。

所以,較合理的著地方法應該是以腳前掌 (外側)先 著地 ,然後過渡至全腳觸地 ,並藉此緩衝部分腳著地時因地心吸力所產生的撞擊力 ;而且腳著地後亦應該繼續向後移動,利用從地面而來的反作用力使身體可以更快地向前推進。

get到了正確的跑步姿勢,就以為不會發生運動損傷了嗎?

跑步常見的運動損傷主要有以下幾種

發生運動損傷的原因有很多,比如:不正確的跑姿,放鬆拉伸不足,長距離跑,跑坡,裝備不專業等,但還有最重要的一個因素,就是你自身的身體功能表現。

例如,大腿前後側的肌力不平衡的跑者,膝蓋損傷幾率會比較高;髖關節活動受限的跑者,會因代償出現腰部或膝部的問題等等。

所以要做一個健康的跑者,首先得了解你自己的身體!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跑步 的精彩文章:

你不知道的跑步冷知識

TAG:跑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