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學 > 孔子的十大弟子(三)

孔子的十大弟子(三)

冉有

即冉求,姓冉名求,字子有,通稱冉有,亦稱有子,比孔子小二十九歲,魯國人。冉求生性謙退,是孔門弟子中多才多藝的人,深受孔子稱讚。冉求長於政事,尤其善於理財,曾任季氏宰。他很能帶兵打戰,魯哀公十一年(公元前484年)任左師統帥,以步兵執長矛的戰術打敗了齊國。趁這次得勝的機會,他說服了季康子迎回了在外流亡14年的孔子。後來由於冉求幫季康子聚斂民財,受到孔子嚴厲批評,但這並未影響他們師生間的關係,足見師生相知深厚。被列為孔門四科十哲(政事科)之一。唐朝開元27年(739年)被追封為「徐侯」。宋大中祥符兩年(1009年)追封為「彭城公」(後改為「徐公」)。

孔子的十大弟子(三)

季路

即仲由,姓仲名由,字子路,因他曾為季氏的家臣,又被稱作季路,比孔子小九歲,魯國人。仲由出身微賤,家境貧寒。他生性豪爽,為人耿直,有勇力才藝。仲由經常批評孔子,孔子也常批評他,仲由聞過則喜,能虛心接受。孔子對他評價很高,說他有才能,千輛兵車的諸侯國,可以讓他掌理軍政大事。仲由作過魯國的季氏宰;做過衛國大夫孔悝的邑宰。被列為孔門四科十哲(政事科)之一。仲由一生忠於孔子。孔子說:「我的道如果行不通,就乘上小木排到海外去,跟隨我的,怕只有仲由吧!」仲由保護孔子唯恐不周,不願使孔子遭人非議。孔子說:「自從我得到仲由,就沒有聽到過惡語。」在仲由63歲時,遇到衛國內訌,他為了救援孔悝與敵人展開搏鬥。混戰中纓冠被擊斷,他想到孔子「君子雖死而冠不免」的禮儀教導,在重結纓帶時,被敵人砍死。他的死,對時年72歲的孔子是一個沉重的打擊。

孔子的十大弟子(三)

子游

即言偃,姓言名偃,字子游,比孔子小四十歲,吳國人。言偃長於文學。他曾在魯國做官,出任武城的邑宰,極力推行禮樂教化。有一天,孔子路過武城,聽到琴瑟歌詠的聲音,很高興,就微笑對著他說:「殺雞何必要用宰牛的刀?」言偃聽了回答說:「從前我常聽老師說『在位的學了禮樂之道,就能愛民,普通人學了禮樂之道,就很容易聽從教令,好治理』,我現在就是實行這樣的教化啊!」孔子聽後,對隨行的弟子們說:「你們聽聽,他講得很對。我剛才說殺雞豈用牛刀,只不過是跟他開開玩笑罷了。」言偃被列位孔門四科十哲(文學科)之一。其後學者在戰國時形成一個較大的學派。

孔子的十大弟子(三)

子夏

即卜商,姓卜名商,字子夏,比孔子小四十四歲,衛國人。有一次,他問孔子說:「古詩上『美人輕盈微笑時酒窩多俏麗,黑白分明的眼睛顧盼多動人,在用素粉增加她的美麗啊』。這三句詩是指什麼?」孔子說:「這是說,要畫畫,得先把底子打好,然後再加上色彩。」子夏說:「這不就是說,人先得具有忠信的美德,然後再用禮加以文飾嗎?」孔子說:「啟發我心志的要算卜商了,像這樣,就可以根你談《詩》了。」子夏被列為孔門四科(文學科)之一。他提出的「學而優則仕」的論點。對後世儒生產了很大的影響。孔子去世後,他就在西河教學,當時的魏文侯曾奉他為師,向他請教國政之事。子夏的兒子先他而死,他哀慟過度,把眼睛都哭瞎了。著有《詩序》、《易傳》。唐開元27年(739年)追封為「魏侯」,宋大中祥符二年(1009年)增謚為「東阿公」,後又改謚「魏公」。

孔子的十大弟子(三)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子曰師說 的精彩文章:

大寒的情書「致節氣」

TAG:子曰師說 |